新媒体环境下健身文化传播的研究

2016-03-14 16:14史晓红周德铨
湖北体育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跑步媒介社交

史晓红,周德铨



新媒体环境下健身文化传播的研究

史晓红1,周德铨2

健身文化,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面对全体国民,渗入社会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发展,新媒体以其随身便携性、社交交互性、信息融合性、广泛的用户群和对碎片化时间的有效利用这些特点成为大众在健康信息获取方面和人际交往方面的重要途径。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应当加强健康健身知识的传播,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大众的健康健身和自我保健能力。

新媒体;健身文化;传播;社会需求

新媒体的出现可以使人们迈出走向健康健身的脚步,使一些“懒惰”的人们开始运动锻炼起来,这些都是大众媒介的信息传播在某种程度上使公众态度的转变,从而促使公众行为的改变。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认为“每一种新媒介产生都开创了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新方式、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1]”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从框架上革新了传统的传播思路,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1 新媒体

有学者曾提出:在广播、报纸、电影、电视四大传统媒体之外的“第五媒体”就是新媒体。从传统技术上来说,新媒体主要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以电信网络作为运作平台的媒体形态,包括使用有线与无线通道的传送方式,例如互联网、手机媒体等等。从信息的呈现上来看,新媒体主要表现为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符合形式,具有高科技含量、跨时空进行信息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是数字化的、多媒体的、双向互动的[2]。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 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3]。可以看出,网络和有APP功能的智能手机无论是在传播效果还是使用规模上都是新媒体中值得探讨的媒介。

2 文化、体育文化与健身文化

世界上对文化的定义有千百种,而社会学则注重文化与社会的关系,将其定义为,一个社会的成员或其群体的生活方式,如他们的生活习惯、工作模式、宗教仪式以及休闲方式等。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大体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而健身文化,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同于体育文化的其它类型,它是以改善民族体质和健康为目的,以运动、娱乐、养生、保健等活动为手段所组成的一种社会系统,它面对全体国民,渗入社会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进入社会的大文化系统,它也是由3个文化层面组成[4]。

3 新媒体环境下的健身运动文化传播

每一种新的传播工具的出现,都会对传递、接收信息的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麦克卢汉说过: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并不是各个时代的具体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5]。互联网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双向传播的新模式,是传统媒介的延伸:集印刷、视频、声音等等于一体,并以双向流动区别于传统媒介的单向流动,越来越多的个体开始从互联网获取更多健康信息。新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

3.1健身网站

如今互联网上已有众多健身主题相关的健康类网站,并保持一定规模的增长,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公众通过健康网站,不仅可以浏览到大量的健康节目和获取健身信息,甚至可以通过网络衔接等直接进入到相关健身中心、卫生组织和健康协会等等,不仅能分享信息,还能提供相互的社会支持。大众健康类网站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1)综合性门户网站的健康频道:例如中华网体育频道、人民网的体育频道、搜狐体育频道、新浪体育频道等;2)则是专业健康网站:如39健康网、7健身网、健网等。

综合性门户网站的健康频道隶属综合网站,一般来说,主要靠网络编辑进行内容构建,大范围的采编大众保健类相关知识,通过图文并茂、叙述性的方式提给受众;另一方面,与专业健康身门户网站进行合作,借助专业资源。健身频道更加偏向受众主导型,多为健美健身类知识文章,主要采取资料整合和配图的编辑方式,将文字和图像结合传播,以达到优化传播形态和提高传播效果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相关链接等方式,提供与健身主题相关的视频。

专业健康网站一般依托于相关企业或专业研究团队,并且有广泛的健身行业资源,更具有专业性和实用性。专业健身类网站发展时间不长,但目前已在数量上形成一定规模,依赖于网络的便利,也成为了受众日常进行健身传播活动的重要渠道之一。

3.2社交网络

3.2.1社交网络的发展和优势

网络使生活方式产生的巨大改变之一便是沟通方式和社交模式的改变。线上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彻底改变了大众传统的社交习惯,大众更倾向于通过社交网络来传递和获取信息。社交网络可以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有机结合起来,而健康的健身文化传播要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正是需要这样的交互方式。

社交网络与健身类网站相比,一样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同时,社交网络给受众提供的自主性更加明显。在社交网络中,真正实现了“人人都是传播者”同时“人人都是受众”的理念。社交网络将人们的线下社交关系链搬移到网络上,又与其他人的关系链形成新的关系链,用户间强大的交互性使得每个用户创造的浏览量将远远高于传统的门户网站,又因为紧密的社交关系使得用户平均在线时长更长,另外,社交网络在口碑传播上也更有优势。

3.2.2社交网络媒介健身文化传播的具体形式及其互动模式

从健身文化传播的角度,社交网络已经产生了一些受欢迎的传播模式。一类是许多社交平台或论坛已经有固定专业的健身类小组,吸引受众聚集到一起,相互进行健身讨论交流,有些小组也慢慢形成一定的规模,进而通过口碑相传成为更有影响力的健身传播站点,例如豆瓣小组就有游泳、跑步、健身等小组;另一方面,时下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工具,也被有效利用起来为健身传播服务,利用微博进行健身文化传播也是当下传播成本低、传播效果好的典范。尤其是官方认证的相关政府微博,这类微博的特点是微博官方认证,可信度较高,权威性最高,更易被受众所信赖。此外一些相关健身从业人员的个人认证微博;例如新浪微博中“全球美体健身”的等等,在微博上能分享自身专业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又能和其他普通微博用户进行互动,以个人的身份更使得沟通更加亲近有效。

据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工务部高级工程师吕关仁介绍,立币不倒的原因,概括起来讲就是五个字:稳、顺、平、检、修,即路基、桥梁、隧道、涵洞等基础要稳,要严格控制工后沉降;桥梁、隧道、涵洞与路基不同结构物之间实现平顺过渡;“一根钢轨跨千里”,轨面平,中间无轨缝;高铁投入运营后,定期对线路状态进行综合检测、诊断,以便能及时掌握设备状态和发现问题;高速铁路每晚从0:30到4:30,列车都要停运,把这段时间用于养护维修,以确保铁路线路基础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3.3智能手机媒介

3.3.1手机媒介的发展和优势

健身文化传播在经历了传统的报纸、期刊、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大众媒介的传播渠道后,以手机为新平台的传播方式慢慢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且给大众传媒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媒介从人际传播向大众传播的跨越,对健身文化传播其他途径提供了有价值的补充,因其优于其他媒介的特殊功能使之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

1)随身便携性。移动性和随身行是手机从出现到现在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发展至今,手机机身越来越轻巧美观、更加利于携带,随时随地的接收和发送讯息。

2)社交交互性。手机媒介的社交交互性因其便携性和及时性而凸显出来。人们获取的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里通过手机传递给他人,传播中同时担任传播者和受众的角色。

3)融合性。手机媒体可以将讯息整合,将更全面、广泛的将信息传递给受众。手机的功能十分强大,除手机短信外,还有手机报、手机电视、基于手机终端的APP等等,它可以融合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介,利用文字、图片、声像、视频等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活动。

4)用户群更加广泛。现代生活对手机的依赖,使得其目标用户不仅停留在某一段年龄层,手机媒介的用户群涵盖了男女老幼各个年龄层,也就使得受众范围增大,信息传递的广度大大增加。

5)碎片化时间的有效利用。手机媒介被大众追捧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它使得大量碎片化时间得以有效利用,等待或短暂的休息间隙都被充分使用,易于操作、耗时短且可以分阶段间断阅读。

3.3.2智能手机媒介健身文化健康传播的具体形式及其互动模式

1)移动应用程序App给人们健康生活带来的变化。

近几年发展迅速的移动应用程序App给人们健康生活带来的变化,人们通过下载这些健身软件到移动终端,便可督促自己进行锻炼,得到相应的指导以及记录锻炼日程和安排等,从而带给人们健康的生活。同时,随着智能电视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游戏、旅游、健身运动类App进行互动。

运动是一种促进人们健康生活的最佳方式,而跑步则是一种最为简单、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全民健身运动。不需要专业的健身场所和器材,只要一双跑鞋,就可以进行跑步锻炼。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跑步速度和路线,可以在操场上或者城市的道路上、或者乡间的小路、树林里跑步。然而,跑步注定是一项孤独的运动,它不是一项团体运动,每个人的跑步偏好不一样,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因而跑步这项运动对于没有坚定毅力的人来说,很难坚持。

新媒体环境下的App,如跑步类软件,国际化的App有耐克公司推出的Nike+Running,国内有咕咚运动、跑步控等等可以极大地促进了运动过程中的互动性与娱乐性,可以使跑步者在自己的周围生活圈内找到志同道合的运动伙伴,同时可以获得周围朋友的鼓励,激发他们运动的热情,更有针对性、更激动人心的新功能来鼓励跑步者。

以Nike+Running为例,用户通过此款运动应用程序可以进行定位,并系统记录他们的运行路线信息,速度、距离、时间和卡路里的消耗值,使大家在体验跑步娱乐的同时更加专业。即便没有GPS信号,计速器也能继续跟踪用户的奔跑速度、距离、时间和卡路里燃烧值。跑步过程中,App会随着不同的运动播放不同的音乐。跑步者甚至还可以在运动的同时触摸屏幕来查看他们当前所处的地理位置。每次跑步结束,连接Nike+,即可保存当前的跑步信息,同时支持通过Nike+网站、新浪微博或微信与好友在线分享。该应用还可以根据每次的跑步数据为用户制定下一次的运动计划或提供完整的训练课程,还通过拥有超过300万会员的全球最大跑步社区Nike+,连接全球跑步者。跑步者能在世界范围内记录、测量、对比及分享他们的跑步经历。Nike+Running移动应用程序设计的最佳之处在于结合GPS定位程序的基础上给用户以语音提示,可以让跑步者更轻松并且专业地跑步[6]。

大多数用户选择咕咚运动作为自己的健身App是因为咕咚运动更加本土化。通过“咕咚运动+”这款移动端的App,利用手机的GPS定位技术,用户能够看到自己的运动轨迹、速度、卡路里燃烧,并且能分享到微博、人人网等社交网络上,与自己的朋友进行比照,或者同朋友进行运动量的PK。咕咚App是国内专业的运动App,除了帮助用户追踪运动路线,实时监测运动数据外,还能持用户向附近运动的人约跑。这款应用基于GPS全球定位技术,能够追踪运动路线和距离;实时监测运动速度、海拔、时间;准确计算卡路里。当完成运动后,用户的运动数据自动同步到咕咚网,在这里可以查看自己的所的运动历史和统计,并获得详尽的数据分析。这样,通过使用App给自己带来了变化并感染了周边的人,提升了自己以及朋友的健康意识并进行健康促进行为。

2)穿戴式智能设备成为身体活动目标设定的自我监管。

智能手机早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智能手机应用于身体活动监测和干预的3个优点:①目标设定与实时反馈的引导;②连续性的自我监测与管理功能;③互动性的社会网络支持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智能手机和AAP的用户调查也反映,“自我监控”、“表现反馈”、“目标设置”是最频繁被使用的功能。

2007年,wired杂志首先提出了“量化自我”的概念,“量化自我”逐渐为公众所关注和熟悉。穿戴式智能设备如今成了人们生活中的新宠,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计步器、加速计等的穿戴式设备层出不穷,使得人人都可以“量化”自我的生活。2013年可谓是中国可穿戴设备的元年,随着智能手环、手表、眼镜的兴起,可穿戴设备带着高科技和时尚结合的姿态,与我们更加亲密地接触,国内甚至掀起了一股可穿戴设备的创业热潮。Jawbone、Fitbit等第一批智能手环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索尼MN2、咕咚手环、华为荣耀手环、小米等各大品牌纷纷跟进,可穿戴设备在2013年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大众购买的原因,主要是聚焦在运动监测及健康监测这两大功能上,可穿戴设备的真正问题在于用户体验。查看每日行走步数、消耗的卡路里、夜间睡眠质量等这些数据。除了收集可穿戴设备的数据以外,还可以在统一平台分享数据,并通过整合谷歌和苹果在大数据方面的资源,使数据变得更有价值。这也说明了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其本质就应该是用户身边最方便、靠谱的“信息顾问”。常见的穿戴式设备都包含身体活动水平的记录功能,而数据的监测、收集和反馈往往指向与智能手机的互动。穿戴式产品可以实现基于目标设定的身体活动自我监管,唤起自身更高参与度[7]。

通过智能手机与全民健身的“嫁接”创新方式,打破全民健身的时空限制,为大众健身提供了一种低本、高效、便捷的工具。例如由湖北省体育局推出的“去运动”App使得湖北市民足不出户,只需要轻轻点开应用程序就能随时随地查找到所需要的健身场所,大到公共体育场馆,小到社区健身苑点,省内大部分的健身场地信息一“机”在握。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可抢购免费或低收费运动场馆及项目。主旨通过移动互联网信息化管理手段,将政府购买体育服务的所有信息在网上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和大众公开点评,同时倒逼场馆提升服务质量[8]。

3.4智能电视

在智能电视类移动应用程序当中,健身运动类应用程序最受用户欢迎,例如三星发布的棒球、高尔夫、网球、羽毛球等运动类电视专属App,人们通过体验这些App,即使在室内就可以感受到与真实运动相近的运动。此外WiiPC模拟器与智能电视相结合,能模拟运行很多WII游戏,包括WII运动、WII塑身、WII运动休闲胜地、WII塑身加强版等,同样在室内就可以感受到与真实运动相近的运动并且有教练进行指导。还有Keep就是一款具有社交属性的健身工具类产品。用户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视频健身课程,进行真人同步训练,完成后还可以“打卡”晒成就。Keep就专注移动体育领域的应用开发,让健身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4 新媒体传播健身文化存在的问题

1)信息源的不可靠。虽然新媒体有巨大的便利,在收集、制作和传播上有着巨大的成本和时间优势,但在验证信息源的可靠性方面,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仍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距造成的后果是,信息接受者难以对新媒体产生足够的信任,长期以往,新媒体所承担的健康传播的职责必然会下降。

2)传播者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健康传播媒体进入新媒体,但客观事实是传统编辑人员难以完全应付新媒体特性、对健康专业知识的缺乏会误导受众,尤其是对于新媒体环境下的健康信息的分类、筛选和验证经验存在较大不足,对于新媒体环境的受众的反馈不够重视,这直接影响了健康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长期发展前景。

[1]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景东,苏宝华.新媒体定义新论[J].新闻界,2008(3).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EB/OL].http://www,cnnic.net.cn/.

[4]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卢元镇.全民健身文化建设刍议[J].体育文化导刊,2015(3).

[6]龚琼.健康健美类At3P传播研究——以IOS系统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7]郭妍妍,解毅飞.我国可穿戴运动设备市场环境的SWOT分析[J].体育科技,2015(4).

[8]张诗秋,包波.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体育生活从此改变[R].湖北日报.2014-07-19.

Research of New Media Environment Fitne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SHI Xiaohong1,ZHOU Dequan2

Fitnes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ports culture,which is the face of all citizens,into the social life,to change people's habit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network,mobile phone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new media player with its portability,social interaction,information fusion,broad user base and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fragmented time these features become public access to information on health and an important way to interpersonal aspects.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dissemination of health knowledge,health,promote healthy and civilized lifestyle,and improve public health fitness and self-care skills.

new media;fitness culture;dissemination;social needs

G80-05

A

1003-983X(2016)07-0565-04

江苏省教育厅社科项目(2012SJD890020)

史晓红(1966-),女,江苏江阴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1.南京晓庄学院体育学院,江苏南京211171;2.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1.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Nanjing Xiaozhuang College,Nanjing Jiangsu,211171;2.Sports Science Institut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210097

猜你喜欢
跑步媒介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做到七点跑步不伤膝
跑步穿什么
社交距离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带表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