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运动康复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物理治疗师职业特征研究

2016-03-14 16:14杨睿
湖北体育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治疗师服务体系物理

杨睿



社区运动康复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物理治疗师职业特征研究

杨睿

城市社区人口的逐步老龄化,运动康复领域政府扶持政策的出台,社区居民运动康复服务需求的日益显现,以及随之出现的物理治疗师人才缺口为研究背景。主要研究目的:分析中医药院校运动康复专业与物理治疗师(PT),在社区运动康复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的特点与功能。认为:1)社区运动康复服务是实现多途径早期康复医疗介入的有效运行载体之一,是未来患者持续治疗回归社区进行有效康复的必然趋势;2)运用传统中医养生理念,所培养出的物理治疗师(PT)职业特征鲜明,是拓展运动康复服务体系实践应用领域的新路径;3)加强运动康复学科中物理治疗专业教育,从而发挥物理治疗师的专业特色,引导辖区居民在思想认识和健康观念上,逐渐摒弃传统的医疗服务观念,形成社区居民的运动康复意识。

社区运动康复;物理治疗师;传统养生康复;职业特征

城镇化的发展,是以多元历史文化背景下构成的城市社区,随所属单位体制元素的日趋弱化,辖区居民呈现出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其中需要康复服务的约7 000多万人[1]。同时,我国如今残疾人已达到8 500万人,其中5 000多万人有康复需求;相信这一数据将随着时间的推进而进一步发展,这使以健康与服务为主题的社区运动康复服务实践有了实施空间。

2015年出台的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依托现有各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机构,增设体质健康测定设施设备,配备体质测定和健康促进干预专业人员,建立省、市(州)、县(市、区)、乡(镇)四级体质测定和健康指导网络体系。大力发展运动康复医学,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立运动康复科。鼓励社会资本开办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促进康体结合。[2]”

1 社区运动康复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发展趋势

1.1社区运动康复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实现多途径早期康复治疗运行载体之一

随着城市当中大众群体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社区内的居民对各自在闲暇时,健康与休闲的方式要求日趋丰富且多元化。相对闲暇的娱乐方式来说,健康身体的需求是社区居民老龄化大趋势的一种个体自然反应,人们在拥有了良好的物质生活保障基础之上,更加注重的是各自身体健康的好坏。然而,城市与社区范围内,针对居民群体定时定点的身体体质监测与检测十分欠缺,导致了众多慢性疾病居民群体,既没有相关等级的医疗机构对其身体状况进行有效了解与监控,更没有在社区范围内得到有效的早期康复干预治疗,导致他们的疾病需求没有得到适时有效的管控,从而促使城市大型综合医院诊疗资源供给不平衡,并进一步加剧了医患矛盾问题的凸显。因此在社区范围内以早期康复治疗为主要目的,以运动康复治疗为主要形式,以推行树立现代大众康复治疗意识与观念为引导,构建包括监测、管理、定制符合辖区居民健康与康复需求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康复服务体系,是实现多途径社区早期康复治疗的有效运行载体之一。

1.2运动康复是实现社区慢性疾病居民进行早期介入干预治疗的发展趋势之一

城市社区的老龄化,使各类慢性疾病在社区范围内进行早期介入预防治疗,成为缓解大型综合医院医患关系与医疗资源紧张的解决方式之一。其中以慢性心血管疾病、慢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颈椎退行性脊椎病患者的社区运动康复实践为代表,所推行的社区运动康复方案诸项特点:周期长,适于社区患者在家庭进行主动锻炼,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劳动力,降低再住院率,减少医疗支出,受到社区康复服务群体的广泛关注。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发现,系统的社区运动康复干预模式,以及长期监控运动康复需求群体和患者,随时掌握他们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对于及时纠正不规范的康复治疗行为,有效地减少病情反复,减少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减轻医疗负担上发挥着积极有效作用。同时社区督导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对于改善他们的心功能、运动耐量、生活质量上作用明显[6]。因此社区运动康复在干预慢性疾病时,有效管控辖区运动康复需求群体与慢性疾病患者的实用与普及性更为便捷。

2 国内外物理治疗师的职业特征

说起“物理治疗师”也许人们通常会把它和理疗师、按摩推拿师、技师等联系到一起。物理治疗师,英文名是Physiotherapist,简称PT,是使用运动、手法和理疗等物理方法,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临床工作者;物理治疗师最大限度地促进、维持和重建病人的任何运动和功能。简单说就是使用运动疗法或对称功能锻炼、手法和理疗等物理方法,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临床工作者[7]。

2.1国外物理治疗师职业特点

从国外物理治疗师的主要职业特性来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高福利特性,使人们在融入社会角色过程当中的职业价值观,和国内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职业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一定相等的基础之上,他们在选择职业时更看重这一职业的魅力和能帮助他人和充满创造性职业特性。简而言之;救死扶伤的职业价值与魅力。一般物理治疗师有严格的认证资制(及:博士学历和系统医疗DPT专业课程),需具备系统专业的医学临床理论(及:心肺功能、临床电生理、老年病、神经、骨科、儿科、运动及妇女健康等相关专业领域)与运动康复实践技能(及:运动疗法)。物理治疗师在诊疗过程当中,更加注重患者个体的身心反馈状况,与他们充分沟通,制定更加贴切患者实际需求的物理诊疗康复计划。其次、因为有完善全面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使广泛的社会群体都有条件接受物理治疗,这也使物理治疗是一项被广泛接受的,大众公共医疗服务,因此物理治疗师的工作,更像是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服务,体现出物理治疗师对患者个体更为贴切身心需求的诊疗与照料。

2.2构建具有中医传统养生特色的物理治疗师职业操守

根据国内外物理治疗师其职业特性与工作原理,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物理治疗师的职业工作过程,需要遵循的基本从业操守应包括:1)严谨而系统的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物理治疗师正式上岗前通过系统的传统养生康复理论与实践学习,在更加注重个体功能特性的基础之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治疗并制定有效的传统养生康复治疗计划;2)通过对患者真诚的启发与引导,让物理治疗师与患者之间产生可靠的互信关系,使患者能够切身体会并认识到传统养生康复的作用与功效,从而长期的配合物理治疗师进行持续有效的康复治疗;3)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物理治疗师职业专业再教育体系,使辖区物理治疗师在传统养生康复临床实践的同时,能够掌握与交流更为前沿和先进的现代康复治疗技术;4)进一步挖掘吸收中华传统养生康复理论及其运动疗法的实践特效,充实和完善物理治疗师的康复实践技能。

2.3构建具有传统体育特色的社区物治疗师诊疗方案

中国传统体育运动主要特点之一,为注重对个体的健身养体功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传统养生功法,它集武术与导引,健身与修养于一身,蕴含了中国哲学阴阳合一、动静合一、形神合一的传统养生理念。它以身体练习为内容,营造身心并重,通过全身各肢体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最终目的。因此在遵循借鉴现代运动训练,对人体各项生物功能的康复与治疗基础之上,传统养生功法根据自身各项养生功法的特点,挖掘与探索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等主要养生套路功法中,各类不同动作独具传统的健体养身疗效,并以此为依据总结整理各项功法动作套路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群体养生健体、康复治疗的个体需求,研究与构建具有中国传统养生运动特色的物理诊疗运动方案。

因此我们认为,社区物治疗师诊疗方案应遵循:1)通过社区运动康复服务平台,承担辖区患者的综合评估要求,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和评估证据,做出临床的物理诊断;2)制定一个诊断结果和预后传统养生功法锻炼计划;3)通过长期的居民体质监测,运用传统养生功法预防他们的身体损伤、功能受限和残疾的发生、健康状况的改变;4)定期会诊,视辖区运动康复需求群体和患者的个体健康情况,确定转诊与社区、家庭护理观察与随诊安排;5)完成传统养生运动物理治疗的干预计划后,确定干预或治疗的结果,为辖区运动康复需求群体和患者提出自我健康管理建议。

3 国内外物理治疗专业教育现状

3.1国外物理治疗专业教育基本状况

在美国高校中开设专门物理治疗专业,已经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上世纪60年代日本开设了第一所培养物理治疗师的学校,国立疗养所东京病院附属康复医院,起初由WHO(世界卫生组织)委派的顾问和向美国邀请的物理治疗师,向学生们讲授物理治疗技术。日本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物理治疗师(pt)专业教育毕业标准与世界物理疗法师联盟(WCPT)课程标准相结合,修满课程达到该标准之后,才能参加物理治疗师职业资格认定考试,取得厚生劳动省(卫生部)机构的承认从而获得资格[9]。美国的物理治疗及其相关专业课程,更加注重以见习为先导再引入到实践动手参与治疗,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发挥主导作用,从接待患者、功能评估到构思治疗计划、实施治疗和安排家庭训练计划,每一个诊疗环节均有实践参与经历,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参与到实践的操作过程当中[10]。日本的物理治疗师的培养在保证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在这一点上,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的物理治疗专业培养无形中已经构成了的共识。

3.2国内物理治疗相关专业的主要发展困境

相对于国外先进国家的物理治疗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状况,我国通过系统专业学习所培养出的物理治疗专业、或物理治疗的还相对处于初级发展期,现有物理治疗师队伍是来源复杂,专业对应性参差不齐,专业的物理治疗师数量有限。他们主要是以高等院校培养的运动康复及其相关专业人才,在进行社会就业之后,依据自身的职业属性而进行的职业岗位角色再塑造,其中纯正的物理治疗专业,对应就职于物理治疗师的相对较少。因此,在运动康复专业培养体系中充实康复治疗师的专业教育,将在调整改革和建设中逐步深入发展[11]。其具体体现在:1)市场应用领域的局限性;2)纯正的物理治疗专业人才的缺乏;3)社会大众缺乏对物理治疗功效的了解与认识;4)城市与社区范围内运动康复与物理治疗体系平台资源的缺乏。

3.3中医药院校运动康复学科中物理治疗专业课程特色

中医药院校深厚的中医传统康复医学学科文化积淀,为运动康复专业在中医药院校内的开设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以中医传统养生康复理论为基础,以“形体运动康复与精神运动康复结合”及:重视康复过程中“形体”(身体)与“情志”(心理、精神)之间的相互作用、“预防运动康复与临床康复结合”及:养生的实质是充分调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内治运动康复与外治运动康复相结合”为原则,运用传统养生功法的气功、导引术、五禽戏、易筋经、太极拳等,中医养生康复运动功法技术课程为方式,而形成的物理治疗(PT)专业课程,使是区别于现有国内外物理治疗专业的独特发展路径。

同时以“整体运动康复与辨证运动康复结合”、“自然运动康复与养生药物康复相结合”以《论衡·谈犬》中“因天之生,也可以养生”的养生康复理念,运用调摄情志、沐浴熏洗、针灸推拿、日光养生疗法、空气养生疗法、泥土养生疗法、高山养生疗法、海水养生疗法、岩洞养生疗法、森林养生疗法等诸自然养生运动技术课程方式,而形成的物理治疗专业,是中医药院校运动康复专业体系中的物理治疗师(PT)发展总体趋势。

4 讨论

1)社区康复服务是实现多途径早期康复医疗介入的有效运行载体,也是未来出院患者后续治疗回归社区进行有效康复治疗的必然发展趋势。然而社区范围内的运动康复与物理治疗相关推广宣传的缺乏,使社区运动康复需求群体以及慢性疾病患者运动康复治疗意识淡薄,运动康复与物理治疗专业人才缺乏,社区运动疗法实践不充分和社区康复资金缺乏,以及国家分级诊疗政策推行的困境,上述这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从而制约了社区运动康复服务体系的构建,延缓了物理治疗理念在社区范围内的推广。2)由于运动康复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而理疗、体疗、针灸、按摩等康复治疗专业,过去在综合医院里都属于非临床的医技科室,因此运动康复学目前在国内医疗康复服务体系中影响作用小。特别是物理治疗师队伍更是来源复杂,参差不齐,真正接受过高等物理治疗专业教育的现代物理治疗师并不多。因此、物理治疗(PT)专业学科体系建设,是运动康复专业学科教育发展的机遇。在中医药等院校运动康复专业学科中,融入以中医传统养生康复运动技术功法为背景的物理治疗师的培训体系,是稳固与丰富运动康复服务内涵的重要基础之一,更是丰富物理治疗师职业技能重要元素。3)如今社会大众越来越多的通过各种多元方式(互联网,平面媒体与大众健康教育)了解到更多的康复养生专业知识,从而在思想认识和健康观念上逐渐摒弃传统的医疗服务观念,达到从有病再求医,到未病先预防的观念进化过程。社会大众这一理念的逐步转变,使社区运动康复服务体系的一线“终端”物理治疗师,成为率先接触社区内有运动康复需求的居民的第一对象。

5 结论

1)促使政府职能部门协同合作,是保障社区运动康复服务体系积极健康发展的根本。因此应该在宣传现代康复理念与相关病种最佳疗效治疗时机、统筹医疗保险范围、配置适宜康复设施等方面,创造有效培育的外部环境。发扬和传承传统康复医学的技术优势,从而推进多样化社区运动康复服务体系的构成,因而目前迫切需要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运动康复方案并规范运用。这需要政府投入,医疗改革、社会保险等多方面配套后才有可能进一步完善。2)与国外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物理治疗师未来的的人才缺口会相对较大,职业市场将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我国现有物理治疗师的职业特性与现状,对比国外发达地区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的物理治疗师专业教育、物理治疗的临床作用,以及物理治疗师对康复的认识等方面存在不足和明显差异。因此以社区运动康复服务体系为平台,通过运用传统中医养生理念,来拓展物理治疗专业应用领域为目的,所体现出独有物理治疗师(PT)的职业特征,是促进运动康复服务体系实践应用的新领域。3)在社区范围内以运动康复服务体系为载体,以服务于社区内有运动康复需求(及:各类慢性疾病康复诊疗早期介入需求)的居民为对象,以社区运动康复服务体系为平台,以物理治疗师为实践主体,对辖区居民进行以康复预防为主题的体质监测与体检,掌握并建立辖区居民群体健康数据库,加强社区慢性疾病运动疗法实践,促进社区康复和医院康复的合作,在社区进行扩大规模的样本研究,并通过对患者的随访,从疾病进展和社区现实条件方面来进一步验证社区康复的可行性方案。并以此应用多种运动康复手段(及:运动疗法、传统养生),使辖区内有运动康复需求的居民得到有针对性的服务。

[1]新华网.我国残疾人总数已超过8 300万近5 000万有康复需求[EB/OL].(2009-10-27)[2012-1-9].http://news.xinhuanet.com/ society/2009-10/27/content_12339885.htm.

[2]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ED/OL].http://gkml.hubei.gov.cn/auto5472/auto5473/ 201508/t20150813_703297.html

[3]各国物理治疗师人数[J].中国康复,2013(3).

[4]庞红,黑泽和生.中日两国物理治疗师问卷调查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

[5]晁敏,梁丰,王尊,等.心血管疾病社区运动康复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

[6]张雯,陈文华,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社区运动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

[7]What is physical therapy[ED/OL].http://www.wcpt.org

[8]陈波,冯红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10).

[9]秋山纯和文,陈立嘉.日本的物理疗法师教育[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

[10]胥皞,张璐.美国物理治疗专业现状、特点及其对我国运动康复的启示[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4,2(33).

[11]卓大宏.中国当代康复医学发展的大趋势[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

Research of Occupational Characteristic of Physiotherapists du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Community Sports Rehabilitation Service System

YANG Rui

The progressive aging of population in urban communities,exercise rehabilitation field of government policies introduced,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service needs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and followed by physical therapist talent gap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sports rehabilitation and physical therapist(PT)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service system.It is considered:1)The community sports rehabilitation service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carriers to realize the multi ways early rehabilitation medical intervention.It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for the future patients to continue treatment and return to the community.2)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concept,the cultivation of physical therapist(PT)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is to expand the field of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in the field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new path.3)Strengthen discipline of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in physical therapy education,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specialized characteristic of physical therapists,and guide the area residents in the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 and the concept of health and gradually abandon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medical service,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consciousness.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physical therapist;traditional health rehabilitation;occupational characteristics

G804.5

A

1003-983X(2016)07-0573-04

2015-04-30

湖北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B008);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14B31)

杨睿(1981-),男,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9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Wuhan Hubei,430069

2013年WCPT网页资料的公布的各国物理治疗师(PT)人数调查显示,在各国人口总数基础之上每10万人当中拥有物理治疗师人数为:芬兰283人、德国155人、美国59人,巴西88人,智利48人,日本65人,菲律宾,25,泰国9人,澳大利亚100人,南非11人[3](选取各大洲主要国家为样本)。根据我国现有物理治疗师的职业特性与现状,对比国外发达地区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的物理治疗师的数量、专业教育、物理治疗的临床作用、治疗对象、学术活动,专业师资、教育机构、康复设备,以及物理治疗师对康复学科专业的认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和差异[4]。

城镇化和老龄化的大背景,使物理治疗(PT)的服务范围逐渐扩大,以运动康复服务体系为主要平台,以社区、家庭物理治疗为主要形式,涉及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福利、以预防为主的物理治疗理念的推行举步维艰;依据国外经验,社区运动康复及其传统养生物理治疗的主要对象与推行方式,主要以老年人和我国复需求的群体为对象,以社会保障与福利为主要形式。因此将传统养生物理治疗融入创建到一个内容庞大的社区运动康复服务机构中,并充当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服务内容也需要随着我国社会、医疗的发展状况而不断丰富完善。

依据国家对运动康复及其相关领域的鼓励政策,以及国内外物理治疗师职业特征,本次研究依托现有高等院校运动康复专业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资源现状,分析物理治疗师在运动康复专业学科体系中的发展。展望未来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条件下物理治疗师的个体职业特性,探寻在社区运动康复服务体系构建过程当中,未来物理治疗师(PT)的现实作用及其职业特征,为构建以传统养生康复为主要形式的社区运动康复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与实践研究依据。

猜你喜欢
治疗师服务体系物理
2022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火热招生中
只因是物理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2020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开始招生
沙盘游戏治疗师的成长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