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港经济区基本问题探讨

2016-03-14 03:09都晓岩
河北渔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渔港产业经济区

都晓岩

摘 要:从渔港功能演化角度,对渔港经济区内涵进行了分析,指出渔港经济区是对渔港衍生功能开发的产物;从三次产业、产业功能、渔港指向性和在产业链条中所处地位四个方面讨论了渔港经济区涉及的产业领域及其特征;从驱动方式与所处城市(城镇)的空间关系、区内产业形态、区内产业组织结构四个角度讨论了渔港经济区的类型及其选择。

关键词:渔港;经济区;产业;分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大渔区是我国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代化和小康社会建设也随之被提上日程。一直以来,我国广大渔区以渔业第一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国际海洋法公约生效、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大量传统养殖水域被工业化和城镇发展侵占等,我国渔业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大量捕捞和养殖渔民需要转产转业,单纯依赖渔业第一产业已难以支撑我国渔区现代化和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由于地域范围广、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以及可依托产业资源少等不利因素,在我国渔区广泛开展一般产业开发的难度较大,以地方特色优势资源渔港为依托发展渔港经济区是相对有效的途径。目前国内渔港经济区研究总体比较薄弱,且主要集中于对具体地区具体问题的讨论[1-6],从更一般角度加强对渔港经济区发展规律特别是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有利于指导渔港经济区实践更好发展。

1 渔港经济区的内涵

1.1 渔港功能的演变

传统上,渔港主要是作为渔获登陆点和渔船的防灾减灾、后勤补给基地。随着渔业经济的发展,渔港功能也在不断丰富和拓展,特别是渔港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日益凸显。总的来看,当今渔港的功能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基本功能,主要指渔船的靠泊和渔获的装卸等传统功能,也是渔港最基础的功能;二是扩展功能,指渔港为渔业生产提供相关配套服务的功能,如油水补给、生产资料修造、综合作业(传送、堆放、整理、包装、外运、交易等)、冷冻冷藏、物资存放、公共服务等;三是衍生功能,指渔港通过与所在区域相融合,利用自身生产活动与其它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促成产业集聚,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渔港发展轨迹表明,渔港功能总是表现出由基本功能不断向扩展功能和衍生功能拓展的演变规律,推动渔港在渔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1.2 渔港经济与渔港经济区

渔港经济,是指以渔港为依托、具有渔港指向性的区域产业集合。渔港是多种“流”(人流、物流、船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汇聚地,随着渔港的发展,这些“流”规模不断扩大,进而催生了一批以满足这些“流”的需求为目标或以这些“流”为投入产出物的产业,这些产业以渔港为存在基础,在布局上呈现明显的渔港指向性,通常在渔港周围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并成为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渔港经济区是渔港经济集聚的空间产物,也是渔港功能拓展的产物,可以从两个维度理解渔港经济区的内涵:从一般的角度看,渔港经济区是基于渔港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特性而在渔港周边形成的一种以渔港经济为主体的聚集经济区域,它是渔港经济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经自我演化形成的一种经济空间形态,具有市场性和自发性,体现了渔港经济的空间演化规律和渔港衍生功能的形成、深化。空间集聚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一般特性,运费节约、不可分物品的共享、辅助企业的共享、劳动力的共享、融资的便利、商业信任的增进、新知识的产生与扩散等都是促成集聚的重要因素[7],这些机制同样能够使渔港经济相关产业在渔港周围集聚,进而形成渔港经济区。除此以外,渔港经济区也可以作为区域开发的工具,通过政府力量塑造。政府可以依托渔港的区位优势,在渔港周围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引导相关产业在这些区域集聚发展,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林文毅对渔港经济区作过界定,认为:现代渔港经济区是在建设现代化渔港的基础上,密切结合集镇建设和产业集聚,形成的以渔港为龙头、集镇为依托、渔业产业为基础,集渔船避风和补给、水产品集散和加工、休闲渔业和海洋旅游、集镇建设和渔民转产转业为一体,区域产业结构平衡、产业层次较高、龙头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渔业经济开发区[8]。徐质斌也对渔港经济区作过描述,认为:渔港经济区是以渔港为中心,以渔业产业为基础,集渔船避风和补给、水产品集散和加工、休闲渔业和海洋旅游、集镇建设和渔民转产转业为一体,辐射和带动沿海地区乡镇(县)发展的经济区域[9]。这些定义基本都是从区域开发角度对渔港经济区作出的界定。区域开发意义上的渔港经济区与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我国当前常见的开发区类型有着类似的性质,体现了政府运用经济集聚规律加快区域发展的能动性,其实质是对渔港的衍生功能进行开发。在我国当前阶段,发展渔港经济区有助于解决我国广大渔区面临的加快城镇化、渔民转产转业等诸多现实问题,因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渔港经济区虽然是渔港经济集聚的结果,但是两者并非简单的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从产业角度看,渔港经济区内除了必须以渔港为存在基础的渔港经济活动外,也包含一些不必以渔港为存在基础、与渔港经济活动存在产业链联系的非渔港经济活动,如金融、信息、科技服务等。渔港经济在向渔港区域集聚的过程中,基于产业链的关联机制,也会牵引这些产业产生相同的空间移动,而且这些产业进入渔港经济区后,会与关联渔港经济活动产生相互强化和协同效应,进而影响整个渔港经济区发展,它们也是渔港经济区不可或缺的产业部分。因此,渔港经济只是渔港经济区的产业主体,而非全部,渔港经济区的建设,不能仅仅关注渔港经济本身,而是要着眼于完整产业生态网络的打造。

2 渔港经济区的产业类型及其选择

作为经济集聚的产物,渔港经济区是一个复杂的产业综合体,涉及的产业门类丰富多样。明确产业选择是渔港经济区规划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对渔港经济区内的产业进行梳理,分析其特征、规律,有助于加深对渔港经济区的理解,并为渔港经济区的产业选择提供方向。这里主要从四个角度讨论渔港经济区的产业构成。endprint

2.1 三次产业

从三次产业角度看,渔港经济区内涉及的产业类型可以涵盖全部渔业三次产业,但是总体而言,以二、三产业为主,渔业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多,产业类型也较少,仅限于种苗繁育和少数特殊品种养殖。

2.2 产业功能

与渔港功能划分相对应,渔港经济区内产业可以分为渔港扩展功能服务的产业和为渔港衍生功能服务的产业。前一种产业与渔港的扩展功能相对应,产业门类相对清晰,包括油水补给、渔网渔具修造、综合作业、冷冻冷藏、物资存放、公共服务等;后一种产业门类较为丰富,并且具有沿产业链不断延展的特性,没有明确的边界,水产品加工、仓储物流、渔船修造、批发零售、餐饮等都是较为常见的业态,在一些规模较大的综合型渔港经济区,甚至会延伸至中介服务、金融保险、研发教育培训、技术服务、咨询、房地产等行业。为完善渔港功能和服务,前一种产业如今已基本成为大中型渔港的共性产业,只是发展规模有所差异,后一种产业对渔港条件和区域条件的依赖性较强,发展的区域性特征明显,地区不同,发展条件不同,能够发展的产业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各地区自身条件,制定适宜的地区渔港经济区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地区的目标产业。

2.3 空间选址的渔港指向程度

从这一角度,可以将渔港经济区产业分为严格渔港指向型产业和倾向性渔港指向型产业。由产业特性决定,前者只能选址于渔港附近,后者则不严格局限于渔港布局,只是由于生产经营所需原料或者服务对象依赖于渔港及其物流、人流或信息流等,靠近渔港布局可以节省其空间成本,从而不同程度地都具有围绕渔港布局的趋向。进一步地,后者又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生产经营所需原料或者服务对象直接依赖于渔港及其物流、人流或信息流等的产业;二是生产经营所需原料或者服务对象不直接依赖于渔港及其物流、人流或信息流等,但是与有这种特性的产业存在产业关联的产业。前者由于对渔港的依赖程度更高、选址渔港周边受益更大,从而,空间选址的渔港指向性相对更强。

渔港指向性的差异,要求在安排渔港经济区产业布局时,应将最有利区位(更靠近渔港的区域)优先安排给渔港指向性强的产业,并在进行产业选择时重点发展渔港指向性强的产业,此类产业不会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轻易变更空间选址,从而有助于营造渔港经济区稳定的发展环境,为渔港经济区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2.4 在产业链条中所处地位

随着渔港经济区的不断发育,区内产业将由零星独立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链甚至产业网。在这一过程中,不同产业处于不同地位,依此可以将渔港经济区产业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处于相对主导地位的基础产业,其独立性强,产业影响力大,能够主动吸引其它产业向渔港经济区及其周边集聚,是产业链形成的引力中心和组织核心;二是处于较被动地位的关联产业,它们在所处产业链上更多地表现为被吸引对象,是受基础产业吸引向渔港经济区和基础产业周边集聚的产业。基础产业一般能形成较大规模,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渔港经济区的发展进程和产业发展方向,因此,渔港经济区的发展应从基础产业的选择和培育入手,逐步向关联产业扩展。

3 渔港经济区的类型及其选择

渔港经济区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可以从很多角度进行分类。对渔港经济区进行分类有利于指导各地区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最适宜的渔港经济区类型和发展模式,提高发展的科学性和成功率。这里主要从以下四种角度对渔港经济区的类型进行讨论。

3.1 按驱动方式分

可以分为自发型渔港经济区和催生型渔港经济区。

自发型渔港经济区是指地方渔港及渔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因市场需求牵动自然形成的渔港经济区,它依靠的主要是当地经济的内生驱动力;催生型渔港经济区是指主要在外在力量特别是政府的支持干预下形成的渔港经济区。这种区分主要是基于渔港经济区在形成阶段所依托力量的差异,从长期来看,不论是自发型渔港经济区还是催生型渔港经济区,都无法仅仅依靠一种力量实现持续生长,依靠内驱形成的渔港经济区优势在于先天具有更加完善的成长机制,但是一般在成长到一定阶段后,需要外力辅助来改善成长环境;外力驱动形成的渔港经济区成长环境更加优越,但是在成长到一定阶段后,需要减弱对外力的依赖,增强独立发展能力,否则将逐步丧失生命力。因此,就渔港经济区整体发展而言,理想模式是采取内驱外驱相结合的动力结构:如果地区渔港经济区发展条件较好,甚至已经一定程度上出现自发集聚,政府力量可积极介入,但是应以市场驱动为主,政府只通过引导性干预加快集聚发展;如果地区渔港经济区发展条件不够优越,但是有发展潜力,也可以考虑政府强力介入,以期短期内迅速改善发展环境,启动产业发展进程;但是如果地区不具备渔港经济区发展条件,则应避免政府力量的盲目介入。在外力干预渔港经济区发展时,必须深入研究并充分尊重渔港经济区自我发展规律,使渔港经济区最终能够顺利过渡到有自我适应、自我发展能力的成熟阶段,实现持久、健康发展。

3.2 按与所处城市(城镇)的空间关系分

可分为嵌入型渔港经济区和飞地型渔港经济区。嵌入型渔港经济区是指与所在城市(城镇)建成区联接成片,成为城市(城镇)建成区一部分的渔港经济区;飞地型渔港经济区是指与所在城市(城镇)建成区不相毗连的渔港经济区。这种差异主要与渔港在所处城市(城镇)中的位置和功能有关:处于城市(城镇)中心区的渔港功能主要是为城市(城镇)水产品需求服务,发展的渔港经济区为前者;处于城市(城镇)边缘甚至更偏远地区的渔港,功能主要是为渔业生产服务,发展的渔港经济区则为后者。这意味着,渔港位置并非能否发展渔港经济区的核心决定因素,相反,不同位置的渔港在发展渔港经济区时各有其有利和不利条件:嵌入型渔港经济区有所处城市(城镇)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市场、技术、资源等各方面提供支撑,起步门槛较低,但是容易与所处城市(城镇)在功能和发展战略上出现矛盾,导致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面临土地和功能上的限制;飞地型渔港经济区起步支撑条件相对不足,但是土地供应一般有保障,发展空间和产业选择余地较大,利于形成较大规模。endprint

3.3 按区内产业形态分

可分为单一产业型渔港经济区和综合型渔港经济区。单一产业型渔港经济区内只存在一种产业或以某一种产业为主;综合型渔港经济区内则同时存在多种主导产业。基于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任何一种产业都不可能单独存在,因此,这里的“单一”并不是绝对的唯一,而是指产业链条的数量。对于一个具体的渔港,究竟发展何种渔港经济区,首先由渔港的综合条件决定,只有少部分综合条件优越的渔港才有可能发展成为综合型渔港经济区;其次,具备综合型发展条件的渔港,也可以选择发展单一产业型渔港经济区。总的来看,综合型渔港经济区是渔港经济区的发展方向,渔港经济区发展的现实经验表明,多数渔港经济区都是从单一型起步,而后逐步向综合型发展。

3.4 按区内产业组织结构分

可分为大中小企业共生型渔港经济区和小企业群生型渔港经济区。前者是不同规模企业形成的综合体,既有一些规模较大、创新和竞争能力较强、与外界联系较广的大企业,也有一大批进行专业化生产和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两者有机形成大中小企业共生互助、协调发展的产业群落;后者则是由众多的中小企业按照专业化分工和产业联系,共同形成互动互补、竞争力较强的有机的产业群落。这两种渔港经济区类型各有其优缺点,但一般而言,大中小企业共生型渔港经济区是小企业群生型渔港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小企业群生型渔港经济区发展相对容易,因此是渔港经济区起步和早期阶段的理想选择,随着渔港经济区不断发展成熟,应逐步推动区内群落结构由小企业群生型向大中小企业共生型转变,以提升经济区的抗风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谭枝登.汕头达濠渔港经济区发展初探——基于现代渔港经济区的角度[J].当代经济, 2012(15): 82-84

[2] 周春山,罗彦.以现代渔港经济区理念看广东惠来县神泉港的发展[J].热带地理, 2005(1): 33-37

[3] 王苧萱.我国渔港经济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2(3): 242-244+288

[4]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中心广东省市场经济促进会课题组.广东渔港建设研究报告[J].新经济, 2014(10): 51-57

[5] 来蕾.着力推进渔港经济发展促进渔港现代化建设——对山东潍坊发展渔港经济的思考[J].中国水产, 2011(3): 26-28

[6] 邬振元.浅谈中心渔港建设与渔港经济发展[J].中国渔业经济,2003(3):48-49

[7] 孙久文.区域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56

[8] 林文毅,卢昌彩.关于渔港经济区思路和实践的初探[J].中国渔业经济,2003(S1):13-15

[9] 徐质斌.论渔港经济区建设[J].中国渔业经济,2004(1):29-31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volution of fishing port function, analyze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fishing port economic zone, pointed out that the fishing port economic zone is the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fishing port derivative function;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hree industries, the industrial function, fishing port directivity and the position in the industry chain, discussed the industry the fishing port economic zone involve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drive mode, the spatial relations in cities (towns), regional industry patter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discussed the types of fishing port economic zone and selection.

Key words:fishing port; economic zone;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收稿日期:2015-11-20)endprint

猜你喜欢
渔港产业经济区
渔港
开渔后的博贺渔港总是忙碌而又充满生机
相聚在王浩儿渔港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静静的渔港 远航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