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腹叶须鱼生物学特性及保护建议

2016-03-14 03:10李耀鹏
河北渔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澜沧江保护长江

李耀鹏

摘 要:裸腹叶须鱼为长江和澜沧江源头大型鱼类。目前在长江通天河、沱沱河,澜沧江扎曲、扎青及香曲河尚有一定的资源量。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涉水工程修建、气候变化等因素,裸腹叶须鱼的天然资源量急剧减少,已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易危物种[1]。

关键词:裸腹叶须鱼;长江;澜沧江;保护

1 裸腹叶须鱼生物学特性

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 Nikolsky)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叶须鱼属(Ptychobarbus Steindachner),别名:裸腹重唇鱼。

体修长,略呈圆筒状,体前部较粗壮,尾部渐细[2]。头锥形,吻突出。口下位,深弧形或马蹄形。下颌无锐利角质前缘。唇很发达,左、右下唇叶在前端连接,连接处后的内侧缘各自向内捲曲。下唇表面多皱纹,无中间叶。唇后沟连续。口角附近有长须1对,末端达前鳃盖骨前缘。背鳍最后不分枝鳍条软,后缘无锯齿。臀鳞发达,自腹后部沿肛门两侧直达臀鳍基后部,腹膜黑色。身体背部铅灰色或灰褐色,较均匀地分布有小型不规则的圆斑,腹部灰白色。头背面、背鳍、胸鳍和尾鳍上有多数小黑点。

生态:常年栖息于高原江河中,为高原常见底栖性冷水鱼类。较小个体常栖息于岸边流速较缓处。主要以水生昆虫和摇蚊幼虫为食,另外兼食多种硅藻。每年4、5月份为繁殖季节产卵盛期。

地理分布:产于青海唐古拉地区、玉树曲麻莱、治多、称多、囊谦、杂多、西藏江达、那曲、聂荣、左贡、邦达及四川西部石渠、岗拖、巴塘等水域,我国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上游干支流皆有分布[2]。

2 致危因素

2.1 人类活动

生活垃圾是水生生物的重要环境胁迫因素。随着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加上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长江源及澜沧江源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大量不可降解工业垃圾的入侵和外来游客的涌入进一步威胁到生态环境已经极为脆弱的三江源区。垃圾处理问题刻不容缓,如果这些产生的垃圾未得到有效的处理,对水域生态环境及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将存在潜在威胁。

2.2 涉水工程修建

近年来,水电开发建设和水生生物保护的矛盾不断凸显。据调查,长江源头规划建设水电站1座,为牙哥电站,澜沧江源头已建电站5座,分别为杂多县扎曲龙青电站、囊谦县扎曲电站、香曲电站、扎曲白扎电站、子曲下拉秀电站。工程建设使自然水系被人为分割,阻隔了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3],影响了物种交流,导致部分物种种群数量锐减甚至灭绝。工程建设改变自然生态环境,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深远影响,这种破坏往往是毁灭性的,是不可逆的。

2.3 气候变化

以全球变暖为代表的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造成长江上游雪线上升,冰盖萎缩、雪山消融。在长江源头和上游地区,雪峰冰川是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形式。冰川的消融对源头区水资源的季节性分布将带来直接影响,长此以往有可能改变长江上游水资源的总量及其水生生物资源。

3 保护建议

3.1 渔政监管,规范放生

在三江源所属各县成立渔政管理机构,依法开展长江源区及澜沧江源区水生生物管理工作,切实把水生生物纳入到有效的管理范围。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条例,在一些重要和敏感水域,划定禁渔区和禁渔期。对当地群众进行宣传和教育,禁止民间放生活动,探索和引导当地群众规范放生。

3.2 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通过对裸腹叶须鱼习性及“三场”的调查,在重要产卵场所设立标志牌,组织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加强原地保护,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4]。

3.3 开展增殖放流工作

目前,增殖放流对土著鱼类资源量的恢复成效显著,发挥了其良好的生态效益,通过对裸腹叶须鱼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探索裸腹叶须鱼的繁殖习性,开展增殖放流,以达到保护和恢复资源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松,解焱.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武云飞,吴翠珍.青藏高原鱼类[M].成都: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3] 申志新,吕连印,张惠琴,等.玛柯河珍稀鱼类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J].水产学杂志,2013,26(3):47-50+55

[4] 李柯懋,高桂香.厚唇裸重唇鱼生物学特性及保护建议[J].河北渔业,2012(6):18-19+25

(收稿日期:2015-11-27)endprint

猜你喜欢
澜沧江保护长江
依傍着澜沧江的秘境 临沧
澜沧江源头
长江之头
澜沧江之波
澜沧江之恋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