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建构学生知识体系 实现高效课堂

2016-03-15 21:29刘颖
新课程·上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

刘颖

摘 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深入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究规律产生的科学依据,寻找规律间的内在联系,完整建构学生知识体系,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完整建构;高效课堂;课堂回顾

在高效课堂的研讨活动中,本人执教了“找次品”一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以下摘录其中两个片段进行理性分析和反思。

【课堂行为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着力让学生通过参与有效的实际操作、观察比较概括出“找次品”的最佳方案。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猜想—验证—反思—运用”的教学模式。上完后,总觉得一节课被分成了两个孤立部分(待测的物品是“3的倍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的”),这两部分能否和谐联结?基于以上思考,下面就从“完整知识建构”方面谈一谈。

本节课注重“数学化”的过程,即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分析模式。先让学生探讨待测物品为2个螺丝钉、3个螺丝钉、5个螺丝钉、9个螺丝钉时怎样找次品,并罗列出各种解决方案,且各有侧重。如,2个待测物品引入用天平称的方法,借助肢体语言,认识天平的平衡原理;研究3个待测物品,通过摆一摆的方法,引导学生推理,体会“保证找到”的意义;研究5个待测物品,仅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不需要进行规律总结,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记录;研究9个待测物品,从这些方案中寻找规律,总结、提炼出一般方法和优化策略,使学生经历由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但由于本节课把2课时知识融在一课时进行,内容多,时间紧。有些知识点只是一带而过,不能进行深入探讨。如:“9个螺丝钉中找次品”得出均分3份,保证至少找到的原因,是“第一次尽可能多的排除。”并没有进一步深入探究排除了多少?其他方法第一次又能排除多少?学生的思维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再如,在研究“8个螺丝钉中找次品”这一环节,就更为仓促,学生汇报完几种情况后,比较得出:“尽可能均分3份,保证至少找到。”

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均分3份和尽量均分3份的道理?为什么这样就能保证找到次品次数最少?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如何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因此在研讨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深入理解”的环节,再次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表格一和表格二,仔细比较称的过程,不难发现:3的倍数可以用3n来表示,不是3的倍数的就可以表示成3n+1或3n+2。从而推出:

当3n时:n n n→一次就能排出三分之二

当3n+1时:n n n+1→一次也能排出接近三分之二

当3n+2时:n+1 n+1 n→一次就能排出三分之二还多

使学生明白“均分三份”和“尽可能分成三份”,为的就是一次能尽可能多地排除,保证次数最少的道理,达到知识之间的和谐联结,完整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

【总结归纳】

总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深入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究规律产生的科学依据,寻找规律间的内在联系,完整建构学生知识体系,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郑毓信.“找次品问题”与数学思维[J].小学数学:教学版,2011(17).

?誗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浅析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优化教学方法,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