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学生相处新形式

2016-03-15 08:35夏文利
新课程·上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话语角度

夏文利

在学校班级里上完课,回到办公室,总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一个老师周围围着几个孩子,正在接受老师的教育。孩子走了以后,老师多数会感慨一下:现在的孩子,真不好管,也不听话啊!听到老师的这句感慨,我萌发了自己的想法:老师,到底想让学生听的是什么呢?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总是认为老师的话就是对的,学生就应该无条件服从,不听我的话就是违反纪律,一切违反纪律的事都不能做,即使是老师错了,也不能随意争辩。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是不是做错了什么?难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就不会犯错吗?难道所有的事情都是对的吗?那所谓的对的事情又是怎么比较概括出来的呢?难道学生说的东西就没有正确的吗?我意识到,也许这就是我们现在普遍的问题:地位不平等,这样的一种情况也许就来源于我们和学生沟通太少。冷静思考过后,我觉得师生之间沟通需要艺术,而需要调整的大体是以下几个方面:

师生关系的平等问题;学生心理特征的了解;对于学生的理解角度;摆正心态融入其中;鼓励话语胜过千言。

下面我分别细说一下这几点。

一、师生关系的平等问题

就像我们每天经历的,检查完作业如果不满意马上叫来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认为你就应该听我的话,怎么能没有完成作业。我想多数同学都是认真完成的,而教师往往总是以其中几个犯错误的同学为例评价学生作业,这样就会影响到对全班同学作业的评审态度。这样不平等或过于简单粗暴的方式,有时候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有的时候了解情况,给学生机会,可能效果要好得多。举一个例子:有一次留预习课文,别的学生完成得很好,只有一个同学没写段落大意和词语,这让我很气愤,我总认为这么简单的作业怎么能不按时完成呢?所以下课把学生叫来进行了批评。当时学生什么都没有说,只是低着头,默默地拿回本子,重新书写。他走以后有班级干部悄悄告诉我,老师,他爷爷昨天突然去世了。当时我一愣,缓过思路的时候我让那名学生回来,问了情况,他眼泪就下来了,说事发突然,耽误了作业。我一下子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恼,也许我之前问一嘴,也不会给他更多一丝的难过。所以,我觉得和学生沟通,哪怕就是简单的一句话,也要说在前面,不要留有遗憾。

二、学生心理特征的了解

这是与学生进行交流的首要条件。老师必须了解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一般特征,了解学生言语发展的情况和心理过程、个性发展的情况,能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谈话,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于1~3年级的孩子来说,要了解他们还是小孩子,心智上还不成熟,对于很多事情认知很少,也许对于基本的是非观念也没有分得特别明显,所以在交流和沟通时,尽量以他们能够听得懂的简单话语,这样让他们有亲切感,并且容易接受。而对于4~5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要提高一些,对于一些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心理上期待长大,期待认可,这就要尽量多地去倾听,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懂得他们的世界,理解他们的思维。这样他们觉得人格平等,沟通起来容易一些。和学生的谈话方式也要以朋友的角度去说,切入的角度对等,他们就愿意去敞开心扉,朋友之间的聊天要轻松自如得多,所以对于沟通的艺术来说,谈话的角度很重要。

三、对于学生的理解角度

虽然作为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一方,但是他们是正在成长的孩子,对于世界有很多自己的认知和理解,也许他们不需要大人的理解,他们需要的是同学之间彼此的接受。有些东西是孩子们之间约定俗成的,他们愿意以自己的方式去对待一些事情,可能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的语言是怎么一回事,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去解读童真世界,不要非得把它翻译成大人的思维,直接让自己变成孩子,这个沟通方式轻松解决。

四、摆正心态融入其中

当你要和学生沟通交流时,你要尽可能从学生本身或他们所处的环境找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比如,网络游戏或网上聊天是当今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不妨找一部分学生,让他们帮你建群,把全班同学拉入,代替老师做管理员,彼此之间交流一些玩耍一类的话题,搞清楚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从而在其中适时地进行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就影响了孩子的思考方式,也能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有自己更多的认知。比如:我们班级就建立了QQ群,我让学生做管理员,对于他们聊天的内容我能第一时间看到,而且知道他们回家以后会做些什么,第一时间知道他们的活动,还有同学的心情变化,这对他们思想的整体把握很有好处,在引导上我就会有更快更好的思考总结。

五、鼓励话语胜过千言

学生是一本书,你帮他在上面画了什么,他的蓝图里就会留下什么。就像有的人说,家庭不同教育出来的孩子也不同,而同样的,老师的话语不同,就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他们更多的是需要一种鼓励,就好似一股暖流温暖人的心田,即使他认为有难度的事情,也愿意为了老师的鼓励再去努力,也许奇迹往往就产生于此。而批评性的话语,总会让人心生懊恼,后悔烦躁,进而影响了心情,做什么都没有动力,就会越做越做不好,成了恶性循环。和声细语往往事半功倍,你给学生什么,他们就会给你回馈什么,你的温和鼓励,也能换回他们的积极努力。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陪伴;老师的教育,离不开学生的聆听。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建立在一种平等的姿态上,摆正心态。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很好地掌握这门艺术的基本规律,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学会一些交流沟通的技巧,相信不久以后,你就能真正地走进一个童真的世界,去发现更多的美好。

参考文献:

董雪梅.浅谈小学师生的和谐相处[J].教育教学论坛,2013(33).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话语角度
神奇的角度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谈谈“如意提梁”创意色彩与文化心理特征
有这13个心理特征的人,可能有潜在家暴倾向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农村中小学生书法前期心理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医疗纠纷不同阶段患方主要心理特征及应对策略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