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学院改革之课程作业研究

2016-03-16 21:46李文武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个性化培养教学体系

李文武

摘要:试点学院改革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以三峡大学电气学院开展试点学院改革为例,详细论述了试点学院改革的各项举措,重点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论述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课程作业教学形式的背景、课程作业的特点,并以电力系统课程作业为例说明了课程作业的具体实施步骤。

关键词:试点学院;课程作业;教学体系;个性化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022-02 试点学院改革是在普通本科高校选择专业学院(含系、部)设立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推进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学院与社会创新资源协同发展为路径,以学院为基本实施单位的综合性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色院系建设、高校协同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四位一体”的改革目标,把试点学院建设成为体制改革的先行区、人才培养的试验区、特色发展的示范区、协同发展的创新区。

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于2013年开展湖北省试点学院改革。改革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并根据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实践需求,提出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展课程作业这一教学形式。本文将对试点学院改革及其课程作业开展研究。

一、试点学院改革

三峡大学电气学院试点学院改革将重点探索人才选拔与招录机制、人才培养体系、教师选拔与考核、学院管理体制等四个方面的改革,着力破解制约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创造经验,做出示范。具体而言,招生选拔方式将试点实行以“大类招录+自主招生+校内择优”的选拔模式。同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取全面推进和特殊试点相结合,实行一制三化,即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和国际化。教师考核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对于2010年及以后引进的教师,全面施行新的教师遴选、考核与评价制度,其余人员自愿进入。在学院管理层面,制定学院章程,积极探索校院两级管理,教授治院,学院内部管理重心下移至系的有效运行机制,建立学院理事会吸引社会资源办学。

试点学院改革中人才培养是核心,而人才培养方案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电气学院试点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将以学生为主体,凝练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模式。总学分由185降到166学分;专业11门课必修外,其他全部选修;强化数理素质教育、英语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在教学形式上结合国内外教学实践提出采取课程作业等教学形式。课程作业作为试点学院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举措,将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注重过程,不强调结果唯一性。课程作业等教学形式将成为试点学院改革的一大亮点。

二、课程作业背景

(一)信息化冲击

当前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正改变着每个行业的内涵,高等教育也不例外。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式主要包括以打基础为目的的理论教学和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验教学两部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学习”正成为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形式。

在理论教学方面,传统的视频公开课正逐步向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慕课)转变。慕课以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为基础,和仅仅只是单向知识传授的视频公开课相比,慕课具有交互性,学生、教师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等约束开展提问和讨论。同时慕课还具备更广泛的开放性,任何人都可以不受上课地点限制享受优质教学资源。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正利用慕课开放教学资源,使得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面临挑战。

其次,在实验教学层面,我国正大力推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依托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可提供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实验项目。目前包括三峡大学在内,国内已有200所高校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虚拟实验室正成为现实。

(二)国际工程教育理念的转换

高等工程教育近二十年来与时俱进,针对工业界对人才的新需求,提出并发展了新的理念,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学生以主动、实践、注重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1]。CDIO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工程专业学生在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迫切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工程师,然而我国工程高等教育中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能力而忽视团队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创新培养等问题。因此电气工程等传统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适应这种国际工程教育理念的转换,从全球工业发展的角度来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三、课程作业特点

为了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求,紧密结合CDIO等国际工程教育新理念,三峡大学电气学院在试点学院改革中重点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设计和创新。课程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本单元,而工程类所设置的课程除人文基础和数理基础外,很多课程实践性很强。没有验证的知识都是肤浅的理解,因此迫切需要改变部分课程只注重教,而忽视学生在实践中学的问题。

一般而言,课程作业和期末考试一起构成了课程的两种考核方式。这种课程作业通常只是某课程所布置的相关习题。新设计的课程作业的内涵是针对某一课程,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具有一定工作量作业的教学形式。

课程作业的特点是:

1.课程强相关。即所需完成的任务是紧密结合已经学习过的课程。

2.工作量适当。要求学生在给定的时间内(一般为2周)独立完成。

3.学生为主。教师一般只指定任务,方案设计、实施、分析以及报告撰写和答辩均由学生完成。

4.研讨式教学。教师对学生在课程作业实施过程中的指导不是直接教学生具体如何去做,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工程系统能力。

课程作业和课程设计相比,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差别。首先学生人数上课程作业是小组、课程设计是个人;其次教学方式上课程作业更强调研讨式教学;最后考核方式上课程作业较课程设计除了提交报告外,还必须做PPT进行汇报。

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试点学院改革根据个性化的需求,分别设置了电气英才、电气卓越、输电卓越和自动化英才四个特色班,在每个试点班中设置的课程作业见表1。

所有课程作业均为2学分,2周内完成。毕业要求至少选3个课程作业。课程作业除电子技术基础安排在3~4学期,单片机安排在4学期,其余课程作业均安排在5~6学期。

四、课程作业实例

电力系统分析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以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作业为例[2],仔细研究了如何开展课程作业实践,其主要步骤包括:

S1:学院发布课程作业题目指南(含题目、简要介绍、指导教师)

S2:学生自主组队和选题

S3:教师和学生见面,发放课程作业指南(含课题简介、步骤,数据,简化假设等)

例如电力系统课程作业可以某实际(简化)电力系统为例,进行电力系统规划。假设某公司决定在某地设立一家工厂,为其供电有若干种方案,需要学生从系统安全性、经济性等角度出发,利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含预想事故分析),从其中选择一种满足需求的方案并撰写报告。

S4:2周内教师与学生约定若干次答疑时间

S5:提交报告并组织答辩

报告应15~30页(不含图表等),报告不仅说明结果,还说明成功和失败。考核方式包括每个课题组提交1份报告,每个人说明在其中的具体工作,课程结束后组织答辩。

五、总结

本文结合三峡大学电气学院正在开展的试点学院改革,论述了试点学院改革的内容,并结合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工程教育的CDIO理念,重点论述了试点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作业的特点、与课程设计的区别,并以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作业为例说明了课程作业的实施步骤。

课程作业是一个新生事物,未来还需要在课程作业的教学组织,个性化以及成果评估等方面开展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和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格洛费,等.电力系统分析与设计(第4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个性化培养教学体系
浅析分层次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基于分层教学,促进高中生个性化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