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实践基地提升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2016-03-16 07:23陈春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实践基地社会实践能力

陈春

摘 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就发出了《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其中就提到: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当前,学校教育还存在着重视书本知识传授,轻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迫切需要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站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时代高度,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统一起来,努力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在社会实践中的相互渗透,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实践基地;社会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283-01

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受学生喜爱和社会关注的教育形式之一。为了能够更好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问题。

一、社会实践基地的功能定位

1、社会实践基地彰显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社会实践基地恰好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帮助学生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社会实践基地是培育民族精神的大课堂。中小学生对家乡的了解、热爱,对民俗文化的认知、认同,是产生民族精神的基础。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是增强学生对家乡地理、历史、物产、文化等内容的了解的重要形式。如果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物产等教育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贴近学生生活、心理、思想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等方面,也将得到较大的发展。

二、社会实践基地表现的特性

1、实践性。学生在社会实践基地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实践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

2、开放性。社会实践基地形式丰富,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学生在社会实践基地可以获得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3、自主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基地实践锻炼,可以更好的发掘兴趣与爱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它客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性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

三、社会实践基地的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实践活动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适当合理安排社会实践的内容,做到年级有差别,级内有侧重,可以将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素质训练,实践创新等内容渗透在每一个活动之中。这样可以让学生接近社会,适应社会,培养能力,发展个性,让实践成为一所内容翔实,活动形式丰富多彩的大课堂,使学生受到教育,技能得到培养。

社会实践基地在教育方法上更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进行自我教育活动,这是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的区别,校外教育可以使学生素质和技能得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四、社会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体现

1、示范作用明显。实践基地可以弘扬主旋律、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在深入社会、深入实际的过程中,加深对国情、民情、社情的了解,增进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社会实践有特色。组织学生到社会实践基地参观、学习、体验、了解科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运用,加深对知识改变命运的理解;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接触自然,亲近自然,关心自然,认识自然,加深对人与自然不可分割关系的理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自觉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3、校园实践有生气。一是加强学校活动课程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特色实践活动。二是广泛开展多形式的学生社团或兴趣小组活动。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可以结合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促进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

4、家庭实践有效果。一是按照小学、初中不同年段、每学期至少学会一项基本生活技能,自我保护的生存技能和待人接物的基本方法,使中小学生具备独立生存、独立生活、独立处事的基本能力。二是每学期至少学会一项为家人服务的技能,养成为家人服务的习惯。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课的德育功能,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德育教育空洞说教、被动灌输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感悟道德境界,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主动遵从道德规范。同时,要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注意德育工作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参与性,充分发挥劳动课的德育功能,将德育教育融入劳动课中。

参考文献:

[1] 殷世东、孔丹丹 论中小学社会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1(10)

[2] 陈小娅 扎实推进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J】人民教育2010(02)

[3] 刘秋梅 中学社会实践活动的功能和特点【J】中小学管理1994(04)

[4] 陈时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与实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实践基地社会实践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