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以水稻生产机械化为例

2016-03-16 02:01荆门市农机局陈军平
湖北农机化 2016年4期
关键词:劳力荆门市纯收入

荆门市农机局 陈军平

农业机械化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以水稻生产机械化为例

荆门市农机局 陈军平

水稻是荆门市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90万亩(1hm2=15亩)左右,其生长发育环境和技术措施复杂,耕作栽培制度细、生产环节多、周期长、用工量大,生产方式及产量高低直接关系农民增产增收。本文以水稻生产机械化为例,通过对多年统计数据及有关调查数据的定量分析,探讨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的关系。

1 荆门市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概况

荆门市是农业机械化大市,农业机械保有量、农业机械化水平一直居全省前列。截止2014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445万kW,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0 432台、联合收割机14 379台、水稻插秧机13 577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5%。2010~2014年,全市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步入快车道,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71%发展到86.3%。其中:耕整机械化水平由86.4%发展到99.6%;收获机械化水平由91.8%发展到99.4%;插秧机械化水平由34.7%发展到59.9%,插秧机数量更是突飞猛进,由4 506台增长了200%,达到13 577台。

2 水稻生产机械化与农民增收关系

2.1 荆门市农民收入构成及变化

表1 2010~2014年荆门市农民收入构成

从表中可见,近年来荆门市在水稻单产、总产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加,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增加幅度最大,在纯收入中的比重也逐年增加,由2010年28.1%上升到2014年32.4%。

2.2 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与农民收入水平相关性

表2 2010~2014年荆门市水稻机械化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

通过上述数据,建立水稻生产机械化与农民收入水平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可见,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相关。这得益于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特别是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大幅提升,节省了劳力成本,减轻了农民田间劳动时间,为农民从事非农工作提供了大量机会。

2.3 水稻生产机械化影响农民收入原因分析

2.3.1 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与水稻产量

表3 2010~2014年荆门市水稻机械化水平与水稻产量表

随着机械化水平提高,水稻的单产并未有明显变化,机械化水平不是影响产量高低的关键因素。

2.3.2 水稻生产机械化与节本增收

水稻生产环节很多,关键环节在耕种收,采用人工将大幅提升种植成本,根据《2015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数据,我国水稻亩均生产成本为1 176.6元,其中人力成本占500.7元,占总成本的42.6%。分析荆门市水稻种植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在耕、收环节已实现机械化情况下,对成本影响最大的是种植环节。

通过对京山县东方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实地调查,插秧环节:人工插秧成本250元/天,插秧面积0.8~1亩,平均成本:278元/亩。机械插秧每亩收费60元,外请1人运秧,10元/亩,平均成本为70元。以此计算,每年机插秧为农民节约成本见表4。

表4 水稻生产机械化节本增收

机械插秧为农民人均节本增收在农民纯收入中比重(%)1.54、1.41、1.44、1.66、1.43,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机械化节本增收在农民纯收入中的占比保持在1.5%左右,波动幅度不大。

2.3.3 水稻生产机械化与节省劳力

以调查数据分析:人工插秧每亩需劳力1.1个;机械插秧(手扶式)2人1天可插10亩,平均每亩需劳力0.2个。机械插秧同比人工插秧节省劳力0.9个。按农民外出务工日均工资90元计算(根据农民外出务工年均收入平均),节省劳力可为农民人均增收见表5。

表5 水稻生产机械化节省劳力增收

随着机械化水平提升,节省劳力为农民人均增收在农民纯收入中的占比保持在0.56%左右,波动幅度不大。

2.4 水稻生产机械化与农民增收之间定量关系

2.4.1 水稻生产机械化在农民纯收入中的占比

表6 水稻生产机械化与农民增收关系表

根据多年平均,水稻生产机械化为农民创造纯收入占农民人均年总收入的2.1%。

2.4.2 水稻生产机械化提升在农民纯收入中的贡献

通过表6建立水稻生产机械化与机械化为农民增收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通过上图计算,水稻生产机械化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8.03元。

3 对当前发展农业机械化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关思考

对水稻生产耕种收环节机械化进行分析:水稻生产机械化为农民创造纯收入占农民人均年总纯收入的2.1%;水稻生产机械化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8.03元。相应延伸到其它环节、其它作物生产机械化,其产生的增收效应将会进一步叠加,对农民的增收影响更大。

3.1 补齐农业生产环节中机械化的短板

一是要有针对性。荆门市目前在水稻、小麦、油菜、玉米、马铃薯、花生、大豆等粮油作物上应以种植、植保、烘干、秸秆处理这4个环节机械化为重点,在蔬菜、林果等机械化方面,做好播种、收获环节机具选型、适应性改进及试验示范;二是要农机农艺融合。针对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实现农机作业、作物品种、栽培模式相互适应、深度融合。

3.2 降低农业机械运用成本

一是要强化政策支持。规范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让广大农民从购机补贴政策中得到最大实惠;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探索不同模式的农机作业补贴;二是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性能低的老旧机具,同时提升机具配套比;三是加快应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特别是在高效施药、施肥等方面要有大的突破,通过用好农机降低农药、化肥施用成本;四是加快发展农机合作经营组织,通过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升农机具使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

2016-06-18)

猜你喜欢
劳力荆门市纯收入
荆门市恒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4600元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劳务输出 职业农民 有序分流劳力 促进乡村振兴
湖北省荆门市检察院依法对刘明刚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课堂教学的劳心与劳力
如何打造汉水流域养生中心城市——以荆门市为例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
四川农民收入增速 连续四年高于城镇
前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