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间房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2016-03-16 03:31
环球市场 2016年35期
关键词:马岭片麻岩铁矿

郑 婧

辽宁省第四地质大队

五间房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郑 婧

辽宁省第四地质大队

五间房铁矿所在区域为新太古代小牵马岭片麻岩分布区,其中变质表壳岩发育地带,是沉积变质型铁矿的直接找矿标志。

关键:词五间房;沉积变质;磁性;铁矿

1 区域地质特征

1.1 区域地质背景

工作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中朝准地台(I)、内蒙地轴(I2)、建平台拱(I2

1)旧庙断凸(I21-3)西侧。赤峰—开原深大断裂带在工作区北侧通过。

1.2 构造

区域断裂构造不太发育,以单斜构造为主。河西村以南有一条东西向逆断层,该组逆断层为中生界侏罗系上统土城子组与北部其他地层的界线,对区内分布的矿体无明显破坏作用。五间房村与西元宝洼村之间有一条北东向逆断层,该组逆断层为新太古代小牵马岭片麻岩与中生界白垩侏罗系义县组的界线,对区内分布的矿体无明显破坏作用。

1.3 岩浆岩

区域内岩浆岩主要有太古宙变质深成岩、古生代二叠纪早二叠世小欧力营子超单元田家中锅单元、古生代二叠纪早二叠世清河镇超单元下窝铺单元,脉岩有安山玢岩。

1.3.1 太古宙小牵马岭片麻岩(Ar3Xqgn)。太古宙小牵马岭片麻岩是区域变质深成岩体,其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和角闪斜长片麻岩,分布于南皂力营子、五间房等地。铁矿体以透镜状、扁豆状及条带状残留体的形式赋存于该变质深层侵入岩。

1.3.2 古生代二叠纪早二叠世小欧力营子超单元田家沟单元(P1tj)。分布于普查区北部,乌兰哈达东侧,岩性主要为中粒似斑状钾长花岗岩,岩性特征: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以钾长石、石英为主。

1.3.3 中元古代大巴沟单元(Pt2Db)。分布于普查区北部及东北部,前衙门东侧及西灰同北侧,岩性主要为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岩性特征:灰黑色,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中长石和角闪石组成,含有少量黑云母、辉石、正长石和石英。

1.3.4 脉岩。区域脉岩主要为安山玢岩。分布于普查区东南部。岩性特征:灰黑色,斑状结构,基质隐—微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斜长石和角闪石。基质由斜长石、角闪石微晶和隐晶质构成。

1.4 区域矿产

区域矿产以铁矿为主,其次分布有磷矿、金矿等。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区内地层较简单,主要为太古代变质表壳岩和第四系冲洪积层。

2.1.1 太古代变质表壳岩。为工作区内最古老岩石,原岩为古老的火山-沉积岩,呈似层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包体残存在变质岩中,岩石类型为磁铁石英岩。

磁铁石英岩:铁灰色,鳞片花岗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出露大小在十几-数十厘米,大者可达20-30m,其产状和产出形态多与变质深成岩的片麻理协调一致。矿物成份主要为石英和磁铁矿。石英呈它形粒状,粒径0.1-0.8mm;磁铁矿呈它形,颗粒大小不等,部分磁铁矿发生褐铁矿化,一般粒径0.03mm。由于其分布范围很小,地质图中难以圈定范围,一般以脉岩的表示方法进行标注。

2.1.2 第四系。分布于工作区的沟谷中,主要为冲洪积的砂砾石、亚粘土,局部为人工堆积的矿渣及碎石。

2.2 构造

区内主要有三条北东向断裂构造,分别为F1、F2、F3。

三条断裂均发育于片麻岩体内,长度80-210m,倾向西北,倾角为80-85°,表现为破碎带。

2.3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主要为新太古代小牵马岭片麻岩(Ar3Xqgn),其主要岩性为角闪斜长片麻岩。片麻理走向70°-80°,倾向西南,倾角50°-65°。

角闪斜长片麻岩:灰绿、黑绿、黑色,中粒等粒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角闪石颗粒粗大,矿物成份以斜长石(40-50%)、角闪石(25-35%)为主,含少量石英、黑云母,局部地段见石榴子石和绿泥石。

2.4 地球物理特征

根据地面磁法测量,工作区ΔT 值变化范围在-2494~9501nT之间,结合区内岩性测定结果和地质情况,以ΔT=1800nT为异常下限值,共圈定Fe1、Fe2、Fe3、Fe4共4处磁异常区。

3 矿体地质特征

3.1 矿体(层)地质特征

矿床属沉积变质型铁矿床,铁矿体受新太古代小牵马岭片麻岩单位控制,呈似层状、扁豆状产出。矿体顶、底板围岩全部为角闪斜长片麻岩,矿体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铁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铁矿体有磁性,围岩无磁性)。

3.2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区内铁矿体赋存予新太古代小牵马岭片麻岩中,新太古代小牵马岭片麻岩主要岩性为角闪斜长片麻岩。铁矿体的围岩即为角闪斜长片麻岩,矿体与围岩(夹石)的界线十分清楚(铁矿体有磁性,围岩无磁性),不存在围岩蚀变等现象。

当矿体规模较大时,矿体内基本无夹石,规模较小的矿体常有与围岩成分相同的夹石。夹石与矿体界线清楚,一般利用矿石的磁性特征易于区别。

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探讨

区内铁矿属于鞍山式铁矿,其成因为变质硅铁建造类型。由于该类型矿床有比围岩高的磁异常反应,故应在高磁异常区内和新太古代变质岩系中寻找该类型铁矿及地下盲矿体。利用矿石的强磁性特征,可以发现矿体并较好的圈定矿体边界。主要找矿标志如下:

4.1 岩性标志

新太古代小牵马岭片麻岩分布区,尤其是变质表壳岩发育地带,是沉积变质型铁矿的直接找矿标志。

4.2 构造标志

区域变质作用强烈,构造发育,尤其是早期构造发育地带,更利于铁矿的形成。

4.3 磁异常特征

地磁异常明显地区,尤其是地面磁测高值异常区,发现规模型铁矿的可能性很大,今后寻找磁铁矿床应引起重视。

郑婧(1982-)女,辽宁,阜新人,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马岭片麻岩铁矿
大红山铁矿找矿前景分析
辽宁红透山铜锌矿床含矿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指示
漫画与幽默
不舍马岭 森林中的美好时光
密怀隆起
土石混合介质碎石性质对土壤入渗和产流过程影响
河北村民义务守护古长城20年
冀东南部铁矿区重力异常特征
不同种植条件下片麻岩新成土壤硝态氮分布特征
无轨斜坡道在大红山铁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