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认识误区及解决之策*

2016-03-16 06:53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思政课理论课误区

陈 军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浙江 杭州 310018)

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认识误区及解决之策*

陈 军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浙江 杭州 310018)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目前的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中,对思政课的教学地位及开展方式的认识还不足。文章从高职实践教学的定位出发,从内涵、实施、环节等方面的缺失表现入手,分析实践教学存在的认识误区,并探讨相应对策。

高职;思政课;实践性教学;认识误区;对策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教育和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发挥好思政课的教育功能,真正让课程内容和教育精神为学生所认知和掌握,需要在课程实效性方面多下功夫。为此,新的模式、新的方法、新的理念不断引入到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中。其中,实践教学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生动的教学铺垫和严谨的教学环节成为思政课广泛接受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在实践教学的合理认知,具体操作的方法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对应统一方面,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和误区。只有把握好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切实发挥好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才能真正做到,让思政课“进心”“进脑”。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合理定位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两者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实践教学不仅是思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思政理论内容有效转化的良好途径。所以,在思政课的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不是理论教学的点缀,它以课堂教学为前提,并不意味着服从课堂教学;它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也不意味着理论第一,实践第二;它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不可或缺。

但在实际教学中,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并不明确。有的甚至认为,实践教学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对其发展方向和教学定位模糊不清,似是而非,导致实际教学中,实践教学主体缺失,操作随意性明显,这不利于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为此,正确把握实践教学的合理定位,是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手段。

1.认识定位 实践教学是把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学习与研究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多种教学方式的总和[1]89。把实践教学运用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避免理论教学的枯燥和空洞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明白,思政课并不是为了理论而理论,而是通过理论,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健全人格修养。所以,实践教学在完善教学目的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支撑定位 理论教学需要实践的检验和应对。当我们用理论知识教育和引导学生时,如果没有实践的支撑,就很容易滑向坐而论道,高谈阔论之中,不但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排斥,造成抵触情绪。没有实践教学的支撑,理论教学就容易失去落点,无法实现教学目的和教育的价值。有了实践教学的支撑,思政课就可以有的放矢,避免理论教学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只有有了实践教学的有利支撑,才能保障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3.保障定位 实践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不可或缺。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要围绕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加强组织管理,把实践教学和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中去。”[2]95可见,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和重要性早就提上日程,只是在实际教学中缺少对其内涵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在操作上容易将实践与理论割裂开来,各行其道,由此导致为实践而实践,为理论而理论。其实,他们是相互统一,共同促进的。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误区

1.实践教学的内涵误区 思政课教学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无论教育宗旨还是教学内容,这门课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要从知识的传授中陶冶学生素养,提升思想水平。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对思政课并不感兴趣,甚至排斥和抵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我们理论有问题吗?是我们学生有问题吗?回答是否定的。实践证明,我们的学生是关心社会、关心政治和民生的,关键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不符合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方式,也不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实践教学要有效解决目前思政课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把握好实践教学的内涵价值和意义,真正认识到实践教学是根据思政课教学任务展开,并且围绕教学内容付诸实践活动;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形势,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实践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更要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思考和解决问题;必须让思想理论尽脑、尽心,知行统一。

2.“实践”与“理论”的对立误区 实践教学在实际实施中存在一些误区。一些人认为,实践教学就是把学生组织起来,把学生带到社会上去,让他们离开课堂,离开学校。这种观点把实践教学看成了课堂教育以外的另一种模式,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对立了起来,混淆了实践教学的最初宗旨。实际上,实践教学不能与思政课课堂教学环节割裂开来,把握和判定思政课实践教学不是以教学场所是否“在社会”为标准,而是以教学内容是否“在社会”为标准。实践教学不能简单理解为“社会实践中的教学活动”,而应理解为“教学内容中的社会实践问题”的教学。因此,实践教学不是一个教育教学途径和方法意义上的范畴,而应是一个教育教学理念和内容意义上的范畴,它不仅不与课堂教学相对立,而且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的,是课堂理论教学的一个延伸[3]110111。

3.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误区 目前,实践教学在组织和实施方面也存在一些误区,主观性、随意性明显,科学性、严谨性不强。从学校层面来讲,一些学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实践而实践的现象突出,只是把它作为一项工作内容,并没从内涵建设上认识到实践教学的意义。从教师角度看,一些教师自身也存在一些认知问题。问题主要在于实践教学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供参考,也缺少必要的经验和套路,组织起来非常麻烦,做不好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且,长期的理论教学,也让教师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社会实践的滋养,在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上,表现出了一定的迟钝和呆板,这无疑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4.实践教学的形式误区 目前,一说起实践教学,马上就是走出去的问题,至于说怎么走,走到哪,做什么,没有清晰的概念和定位。而且,走出去的主要形式是参观、访谈、交流、观摩等,流于形式,缺少内涵。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定位,不能简单地浮于表面地走出去,它有自己的侧重点和目标,必须和理论相结合,源于教学目的,结合学生的思想和理论实际,寻找与社会相衔接的那个关键点。这个关键点是需要考量和精确把握的。所以,要正确领会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需要审时度势,认真钻研和体会,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和良好的职业能力和水平才能做到。

三、“实践教学”认识误区的解决之策

1.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探索创新模式,除了注意形式上的实践,比如传统的参观、访问、座谈等,还要注重本质上的实践,比如专题研究、案例探讨等。这种实践模式不分课上课下,校内校外,更注重问题的深度与内涵。为了正确解读论题,学生会在课余时间花费大量时间做准备,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对问题的探讨深度。这种实践,提升的是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开放的学习思路,从而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水平与素养。同样,这种实践模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必须把握好学生的思想实际,认知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所归纳的专题和案例,必须与课程中的理论难点和热点相融合,并与大学生关心的问题,比如就业发展、社会保障、生态环境、收入分配等相同步,这样才会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思政课实践教学之所以问题较多,与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有关。从目前情况看,实践教学的大纲、目标、步骤、主题、形式等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运行模式,无法保障实践教学的安排和落实,一旦出现问题,也无法有针对性地解决。因此,要根据实践教学的要求和特点,制定实践计划,有条不紊,一步一步地落实;而且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严格的制度保证。同时,实践教学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个老师、一个部门、一个系部、一个实践基地能够完成了的,它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需要校领导、各行政科室、教务处、学生处、系部、教研室、教师等的紧密联系,互相协助。另外,规章制度要有效跟进,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完善,都会影响到实践教学的开展和实施效果。

3.利用好实践教学资源 实践教学无法有效开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往往把原因归结到实践基地少,经费不足,实践方式单一,实践时间不足等。试想,如果按照这种思维模式进行实践教学,一个学校有多少学生?每个学生都要走出去,需要多么大的接待容量和接待能力?哪个基地和单位有这么大的承载量?更不要说全省和全国了。即便加大投入,经费也无法保障。因此,我们不能主观臆断,片面理解实践教学的方式。其实,在现有的条件下,实践教学可以和现有的教学形式、教学设施和条件结合起来。比如实践教学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实践教学都必须离开课堂。加之,现在是信息时代,课堂上往往都有多媒体设备,只要引导正确,也会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还可以挖掘校园资源,有针对性、时效性地开展校园实践教学;也可以依托高教园区的院校资源,合理利用,有效结合;甚至也可以通过报刊、阅读等形式完成。

4.拓展实践教学评价考核内容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探讨用实践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实效性。由于其涉及的内容广泛、复杂,在评价考核机制方面,要注重客观性、多样性、综合性。无论哪种实践形式,既要有对教学主题的考核,也要有实践和学习能力的衡量,又要有对实践态度和提升过程的把握。因此,在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方面必须做到:(1)根据相关实践内容,把握分值比例,设定分数模块。(2)在考核指标设定上,必须重视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所获得的价值,包括学生们的认知态度、对实践环节的参与程度、获得的感受等,这也是考核评价不可或缺的内容。

5.遵守实践教学教育规律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必须置于教育规律和教学体系之中。目前的一些实践教学,表面上看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其形式和内容却与思政课无关,有的甚至割裂了思政课的任务和内容。这种现象是对实践教学的曲解,违背了开展实践教学的初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切教学目标、教学方式都必须适合或不超越教育、教育体制本身。[1](88)实践教学的价值体现,并不是实践本身,更不是为实践而实践,实践教学的开展和落实必须落脚于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思政理论的基础。

[1]刘世华,吴绍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局限及对策论析[J].教学与研究,2008(4).

[2]张玉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3]谢丽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定位的理性思考[J].高教探索,2008(4).

Misunderstanding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Practical Teaching”

CHEN Jun

(Department of Basic,Zhejiang Economics and Trade Polytechnic of Zhejiang,Hangzhou 310018,China)

Practic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and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In the actual teaching,there is insufficient of teaching status and carry out their lack of knowledge of the way.In this paper,from the view of practice teaching and the lack of performance connotation,implementation,links,etc.,analyzes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the misunderstanding,and discusses countermeasur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practical teaching;misunderstanding;countermeasures

G711;G641

A

1672-2388(2016)04-0030-03

2015-06-05

陈 军(1968-),女,吉林白山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思政课理论课误区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