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院校“政行企校”四方合作模式探究

2016-03-16 08:04臧继明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合作机制高职院校

臧继明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航海学院,江苏南京211170)



构建高职院校“政行企校”四方合作模式探究

臧继明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航海学院,江苏南京211170)

摘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有所不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基于这一目标“政行企校”合作机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高职专业人才合作培养的现状,探究了高职院校在“政行企校”四方平台上的长效、共赢合作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政行企校;合作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培养了大规模的技能人才,为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成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校企合作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弱项,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

2014年,国务院印发国发[2014]19号文《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指出,要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支持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培训人才,不断提升企业价值。加强行业指导,制定多方参与的支持政策,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联动,共同发挥办学主体作用。同时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等六部委组织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其中也指出政府办学、企业办学和社会办学。建立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发挥办学主体作用。

如何破解校企合作的实践难题已成为高职教育攻坚的突破口,校企合作,政府必须成为强大的推动力量,有政府和行业作为推手,为高职院校寻求区域内行业、企业合作提供有力的保障,从而形成资源共享、责任共担、过程共管、互利共赢的四方育人机制,实现学生-企业-产业-学校四方共赢。因此,在目前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下,建立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发展共赢”的政、行、企、校的四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机制,其现实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1]。

一、“政行企校”四方合作的现状

深度推进“政行企校”四方合作早已成为高职教育界的共识和追求,然而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四方合作机制还不尽如人意,跟真正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还有差距。“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政府层面

国家虽出台了《职业教育法》,但地方政府往往缺乏具体实施条例来规范、指导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没有从法律层面上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对校企合作中的学校、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从法律上对各自利益的保护还不够。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对校企合作的宏观调控作用有待加强。目前,尚未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负责设计、监督、考核和推行校企合作,造成很多项目难以获得企业主管单位、劳动部门的充分协调,校企合作主要靠“关系”建立,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难以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校企合作缺乏政府引导,政府角色定位不明,激励政策和保障制度不完善,政府主导作用、推动合作的力度不够,合作机制不健全[2]。

2.行业层面

行业主要有行业协会、专业学会、专业协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形式,其主要作用是:提出本行业人才培养的职业道德、知识和技能要求;推进院校与企业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指导本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推进院校相关专业实施“双证书”制度;研究行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基本要求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对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提出建议;参与本行业教育教学基本文件、专业教学标准、实训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标准和教学评估标准及方案制定工作等。

而现实是由于法规制度、合作机制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学校和行业之间始终难以真正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互动运行环境和良性运行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进而制约着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行业协会在办学育人及专业建设中没有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3.企业层面

企业与学校价值取向不一致,学校的目标是培养人才,追求办学育人的社会效益,而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追求经济利益和经济效益。双方在合作动机和合作利益的追求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校企各自目标不同,主管部门不同,核心利益不一致,缺乏一个利益契合点,导致企业合作积极性不高,参与意识不强,合作难以深入。

4.学校层面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负担过重。普遍存在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的现象,高职院校在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既是发起者,也是组织者、策划者,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更是解决者、协调者。即使勉强开展了校企合作,其合作的关系不稳定、不牢固、不持久、不实在。有时合作仅仅是停留在点上,普及性不够,未达及更深层面,深入性不够。有些学校缺乏主动服务意识,服务企业能力弱,企业缺少合作育人的责任感,缺乏源动力[3]。

二、高职院校建立四方合作机制的构想

1.依托“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办学平台,建章立制,共建委员会

为不断推进更深层次校企合作的开展,依托“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办学平台,出台相关制度,保障了工作的开展,为校企双向互赢机制建设提供有效的政策保障。同时,国家、省市为推进职业院校建设也出台有力政策,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承担职业教育催化剂的作用。

建立两个委员会,即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和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形成工作制度、规章制度,明确职责权限及会议制度。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研究政府主管部门对专业人才的适任标准,研究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制定专业建设方案,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调整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确保与人才适任标准相对接。校企合作委员会共同商定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兼职教师聘用、实验实训场地建设等内容;形成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实施办法、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管理办法等,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兼职教师实施专业课程教学,指导学生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根据成员单位需求,确定和开展培训服务项目;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和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发挥作用,建立多方联动育人机制,共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全方位共同育人。

2.依托“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办学平台,深度合作,共建专业

在专业建设上,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合作与专业建设、院校共赢与专业建设“四结合”,实现专业与行业、岗位与课程、员工与教师、企业实践与学校实训、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对接。与政府主管机关、行业、企业、学校共同明确专业定位,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制订实操评估标准,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编写并出版校企合作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发挥主管机关政府主导的作用,获取最新行业、专业资讯,将所要求的岗位适任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最低标准;发挥一线企业、行业的指导作用,根据企业设置岗位能力需求,结合新技术、新技能、新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将其融入到专业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过程中;与企业合作,收集最新最全的行业资讯,将专业人才的培养作为专业课程的素材加以丰富。与企业共签校企教材合作开发协议、共定教材内容、共审教材编排、共担教材出版使用。“政行校企”四方密切合作,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中不断汲取技术更新、人才需求、提升管理的相关信息,满足政府标准、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依托“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办学平台,建立“四共”一体的互动机制

在学校搭建的“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办学平台上,以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为桥梁,以服务政府、行业、企业能力的提升为支撑,搭建“政行企校”四方共同培养在校学生、共同培养企业员工、共同培养“双师”师资、共同服务地方经济的“四共一体”的互惠互利、合作育人的互动机制[4]。

(1)共同培养在校学生。根据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章程,建立健全“政行企校”四方合作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聘任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学生顶岗实习、专业引领讲座等,实现四方合作共同育人的机制。

(2)共同培养企业员工。利用专业与国内外企业长期的、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大实训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力度,根据企业员工培训需求,结合政府主管机关规定,共同商讨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开展专业知识更新、培训,实现四方合作共同培养员工的机制。

(3)共同培养“双师”师资。实现校企“员工—教师”互派机制,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院校、教育培训机构参加学习和培训,有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顶岗,同时聘请来自企业一线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打造一支专业理论强、实践操作强、综合业务强的“三强”专兼职专业师资队伍,实现四方合作共同培养师资的机制。

(4)共同服务地方经济。通过专业建设,加快专业升级,提升了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的能力和动力。通过“政行校企”四方合作办学平台,共同谋划、共同打造,互通信息,将行业内知识更新人员、公司的入职人员和学校的全日制学生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将地方、行业的需求作为重要补充,服务社会,促进地方经济。紧扣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开发和技术培训的服务,增强服务地方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争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4.依托“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办学平台,共建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与学生就业单位有稳固的合作关系,合作企业每年能为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与企业有深度校企合作,基本形成了立体化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学校应积极巩固并扩大校外实训合作关系,与国内一流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训合作关系,形成“学生企业分散实训、岗位企业员工指导”的深度校企合作模式,形成集成式、立体化学生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同时满足毕业生的顶岗实习任务。同时,与省内大型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双方共同注资,建设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

5.依托“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办学平台,推进多方位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过程中,引入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行业认证体系、政行企校教学评价体系和院校教学督导模式,促进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的工程建设,保障专业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通过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市场竞争力。利用专业共管委员会全面履行该体系,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合作型办学体制机制。引入的行业质量认证体系,使培训的学员深受企业的欢迎,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学生培训和考核中,实行教师任教,主管机关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实践考核的“考教分离”评价模式,同时邀请主管机关、企业代表共同编制教学指导书、考核办法和考评标准,完善“政行企校”教学及考评机制,培养主管机关认可、企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达到“政级”督导;在校级督导基础上,按照课程设立负责人,随机督导本课程教学,形成院部三级督导;同时聘请行业企业不定期抽查教学质量,参加在校学生评估考试,检验教学质量,达到企业督导。从而形成主管机关、企业督导、校级、院级四级教学督导模式,全面督导人才培养质量,确保主管机关、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本人对学校的教学满意度。

三、结语

完善的合作规章制度,有效的互动合作模式,多方位的监督评价机制,是借“政行企校”四方资源,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而构建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发展共赢”的政行企校的四方合作平台上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模式和机制,走出一条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学校发展的办学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杜远阳.高职院校“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合作运行机制研究[J].考试周刊,2012(30):157-158.

[2]只海平.构建“政行企校”利益共同体的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12(6):3-5,30.

[3]许士群.高职教育政行企校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63-65.

[4]赵佩华.“政行企校四方联动”高职人才培养机制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2(8):12-14.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53(2016)03-0008-04

收稿日期:2016-04-06

作者简介:臧继明(1981-),男,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航海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航海教育研究。

On Cooperation Mechanism of“Government-College-Enterprise-Industry”in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ZANG Ji-ming
(College of Marine Engineering,Jiangsu Maritime Institute,Nanjing 211170,China)

Abstract:Practical ability is emphasized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tal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this is different from common universities’training program.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oal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with high-quality skills.So cooperation mechanism of“Government-College-Enterprise-Industry”is of vital importance.This paper states the way to build a long-term,win-win cooperation mechanism in the“Government-College-Enterprise-Industry”platform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government-college-enterprise-industry;cooperation mechanism

猜你喜欢
合作机制高职院校
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东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的完善
班级管理中组建合作小组及运行合作机制的研究
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