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习阅”一体化新阅读方式——以“艺术学习共享空间”为例

2016-03-16 13:52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

盖 虹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江苏 无锡 214121)



“教习阅”一体化新阅读方式
——以“艺术学习共享空间”为例

盖虹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江苏无锡214121)

摘要:本文阐述了倡导全民阅读和提高大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开设的“艺术学习共享空间”为例,详细介绍了该空间建设思路和意义、运行状况、作用延伸,及对今后高校图书馆开展读者阅读工作及共享空间建设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共享空间; 教习阅一体化; 艺术学习共享空间; 实践教学

中国是文明古国,是全世界阅读传统最悠久的国家,先贤仁人都十分重视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汲取营养,获取智慧,修身立德,达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目的。为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与文明素养,李克强总理分别在2014年、2015年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2015年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可见倡导“全民阅读”活动已经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资源、环境、技术优势,应积极参与到“全民阅读”活动之中。

高校图书馆是师生阅读的重要场所,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高等院校喜欢线下阅读的学生却越来越少,最突出的表现是学生到馆率逐年下降。为吸引学生阅读,各高校普遍采取举办读书会、阅读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予以解决。但此类活动对于偏理科的高职院校,由于受到学生学识、兴趣、专业等因素的影响,参与学生人数有限,且为参加活动而阅读,学生阅读兴趣并不长久,所以效果并不好。如何改变上述现象,是当前各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图书馆面临的难题。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与本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等多部门合作,于2012年在馆内建立了集“教习阅”一体的“艺术学习共享空间”,该空间用艺术把阅览与实践教学融合一体,作为引领学生阅读的一种创新思路。通过艺术素养与情趣培养,吸引非专业学生兴趣阅读;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吸引专业学生深度阅读,达到提升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图书阅读量的目的,对防止读者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将以此案例为例,与大家共同研究与探讨建设“教习阅”一体化的“共享空间”来吸引学生阅读的一种新阅读方式。

1“共享空间”概念

“学习共享空间”最早是由20世纪90年代欧美大学图书馆兴起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现在的各种“共享空间”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在我国的图书馆界,不同专家对“学习共享空间”概念有不同的解释,任树怀老师的解释是:“学习共享空间”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营造开放获取、引人入胜、充满活力,舒适与温馨的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1]因此,“学习共享空间”是一个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和活动相融合的环境而创造的一个合作式的学习共享空间,其对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交流思想、分享经验,促进学习与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对高校图书馆空间合理利用、服务不断升级、提升文化氛围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2]。

笔者认为“共享空间”就是图书馆充分发挥其资源、空间、人员、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与学校的院、系各部门共同合作,而建立的集理论教学、实践练习、特色阅览于一体的“教习阅”一体化“特色空间”。其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图书馆融入学校教育活动和人才培养,开辟图书馆教育教学功能新的领域,保持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建立的“艺术学习共享空间”运作3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此空间对吸引读者,提高学生到馆率的效果非常显著,对开展和引导学生阅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和总结经验,对帮助各高校图书馆开展读者阅读工作具有借鉴与启示作用。

2“艺术学习共享空间”建设思路与意义

把公共艺术这门课程引入图书馆,建设“艺术学习共享空间”,是本馆经过认真研究和考证的结果。公共艺术课程是按照国家关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它着重于培养学生在艺术方面的鉴赏、审美、实践的能力,这与图书馆丰富的馆藏、雅致的环境,蕴含较多天然的契合点;特别是这门课程的风格与图书馆环境具有较大的可融合性,而且较其他专业课程,这门课更容易使读者产生兴趣,覆盖面又广,因此在馆内建立了“艺术学习共享空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本馆的“艺术学习共享空间”是集“特色资源阅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作品展示”于一体的多功能共享场所,它可同时容纳100人学习、阅览,收藏有艺术类图书近8000多册。空间内分有特色阅览区、教学区、作品展示墙,配备有先进齐全的教学设备,以及大型阅览桌,既方便阅读又方便教学、现场书画练习、设计等,并配有多幅师生作品在此展示与装饰,是学生阅读、学习、实践、创作的最佳空间。该室既承担全院的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培训和艺术设计系广告专业的十余门专业课的教学活动,又是全校师生传授与实践、阅读与交流、制作与共享艺术作品之地。

本馆的“艺术学习共享空间”运作3年的实践证明,该空间的建设对图书馆的未来工作,特别是促进读者阅读,提高到馆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为推广专业书籍阅读走出了一条新路。高校图书馆的专业图书向来少人问津,增加专业书籍的阅读率,一向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短板和难点。而建设“教习阅”一体化阅览空间,把专业课程、专业书籍、现场制作、产品展示融为一体,打造特色阅览空间,既留住了专业学生学习阅览,也吸引了大量非专业学生的兴趣阅览。

二为防止读者流失找到了一条新途径。当今高校图书馆读者流失问题比较普遍,图书馆以共建一体化阅览空间的形式融入学校教学环节,将来上课的学生发展为读者,又对非专业潜在的读者群体进行开发和培养,使其变成本专业爱好者,由此读者流失问题得以缓解,为防止读者流失找到了一条新途径。

三为融入实践教学做了一个大胆的新尝试。高职院校更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以提升其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图书馆的创新服务就要积极配合“教学做一体化”,为师生提供理论教学与动手实践的空间,满足新教学模式的实践需要。而图书馆具有为“一体化教学”实践教学提供理论素材和动手实践的资源和空间优势,馆系合作共建特色阅览空间,就是图书馆融入实践教学一个大胆的新尝试。

四为图书馆共享空间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该空间的建立使图书馆通过专业资源服务与学校教学深度融合,为“理论教学、特色阅览、动手实践”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实践需要;通过以点带面带动图书馆的服务融入教学工作,为嵌入式教学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为图书馆服务创新提供一条新途径,在同行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3“艺术学习共享空间”运行与作用延伸

本馆的“艺术学习共享空间”运作以来,吸引了大量非专业学生前来阅读、赏画、绘画、练书法。来自伊朗、印尼等7国的30余名留学生也经常在此进行书法、绘画的学习。该空间是全馆人气最旺的阅览室,每周固定读者有120人次,年累计吸引读者5 000多人次。该空间对陶冶学生的艺术品位,提高艺术素养,特别是提高读者的兴趣阅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此空间也吸引了美术沙龙、书画协会等组织经常在此开展阅读交流等活动,共同切磋技艺,使图书馆读者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我校的蠡溪书画协会每周定期在此活动,并多次主办在锡高校书画社团联谊交流笔会,因此吸引了一批校外书法爱好者来此空间学习和阅读。该空间自建立两年多以来,经常在此阅读、学习的师生读者、特别是非专业的师生读者的美术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展览和比赛中多次获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肯定了空间建设带来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引领读者特别是非专业读者的特色阅览,推广专业图书阅览指明了一条新路。

自空间建立第二年起,我校连续两年承办了“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师资建设高级研修班”,并多次接待国内外高校的参观访问。作为高职院校首个“公共艺术课程”教学评估试点单位,在2012年省级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专家认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以“艺术浸润技术,技能与素质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在公共艺术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同类高校中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

在该空间的启发下,本馆还建了TRIZ创新实训室和文化素质教育室,两空间的建设是“艺术学习共享空间”建设作用的继续与延伸。

4“艺术学习共享空间”借鉴与启示

“共享空间”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关注的热点,它是未来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方向。我馆“艺术学习共享空间”的成功案例,不仅将图书馆资源服务与校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更解决了读者流失,提高到馆率,增加阅读量的问题,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思路有着借鉴作用和深刻的启示:

一是以“教习阅”一体化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览习惯和阅读情趣,引导专业学生深度阅读,非专业学生兴趣阅读,以此推广专业书籍阅读,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一种创新思路;二是在图书馆共享空间进行一体化教学,吸引了一批固定的读者到馆,使入馆人数保持稳定;三是随着生活品位的提高,读者到馆更希望享受优雅、艺术、美观的阅读环境,图书馆提升空间阅读品质势在必行。四是在线下阅读人数逐年下滑的今天,图书馆利用艺术空间主动对非专业的潜在读者群体进行开发和培养,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图书馆,因而喜欢上阅读,增加了图书馆的人气;五是本馆积极与院系合作,将教学引入图书馆,是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积极主动的求新求变,它不仅解决了吸引读者到馆的问题,也为图书馆资源服务融入教学进行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提升了图书馆在院系的影响力。

5结语

目前,高校图书馆读者到馆数量不断下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在做好传统服务的同时,更有责任和义务发挥和挖掘其空间环境、人力资源及服务资源优势,为读者创造更多阅读、学习、交流等环境,组织和引导、推广各种阅读的方式和方法,吸引更多潜在读者。我馆所建的“艺术学习共享空间”,以“教习阅”一体化的方式培养读者兴趣阅读、深度阅览,是图书馆服务工作一种创新思路;以艺术氛围浓郁的阅览空间吸引读者,也为缓解读者流失,探出一条新路。此空间建设与运行的成功经验,为高校图书馆拓展自身发展的空间进行了一个新的尝试,对今后高校图书馆共享空间建设和服务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伟.浅谈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J].文化论坛,2012(2):221.

[2]任树怀.信息共享空间的规划与建设 [J].图书情报工作,2006(5):122-124.

[3]任树怀,盛学军.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4):20-26.

责任编辑俞林

The new reading mode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reading——Taking "sharing space in art learning" as a case

GEHong

(Library,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xi214121,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advocating nationwide reading and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reading. Taking the "sharing space in art learning" of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 cas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dea and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ng this sharing space, from which experiences and inspiration can be drawn in carrying out the readers's reading work and sharing space construction.

Keywords:sharing spac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reading; sharing space in art learning; practical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 2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880(2016)01-0021-03

DOI: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6.01.007

作者简介:盖虹(1963—),女,辽宁抚顺人,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读者服务。

收稿日期:2015-10-19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