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6-03-16 13:52朱秀芝李韵铃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口语培养

朱秀芝, 李韵铃

(东北林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英语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

朱秀芝,李韵铃

(东北林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我国英语教学中对英语口语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但在英语口语培养的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因为对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重视不够。本文首先对英语口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概括和分析,然后阐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口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最后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英语口语; 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

1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我国长时间以来一直推行应试教育,英语作为一门应试科目很少被当成一门语言来学习,老师们长期注重于学生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训练,不重视语音和语调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英语口语的练习。而学生在这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要应付各种考试,如大学期间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学生们每天要背大量的单词,做大量的阅读、听力,为的就是通过考试而拿到证书,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就忽略了对口语能力的培养, 以至于很多大学生即使语法和词汇样样精通,甚至提笔成章,也无法顺畅地进行口语表达,甚至可以说我国的英语教学一直处于“哑巴英语”的状态,理论再扎实也弥补不了口语的缺陷。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们致力于研究各种英语教学法,希望可以让学生在英语学习道路上少走弯路,到现在为止国内外的英语教学法有十多种,但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翻译法”的传统教学模式,还是把教学中心放在应试上,让学生以为只要分数高就是学好了英语。后来又出现了“直接法”和“听说法”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在英语口语的流利性方面有所提高,但在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多种错误,从而在交际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以上种种问题都是缘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还有我国国内尚没有条件让英语学习者拥有自然的英语语言环境使学生接触地道口语训练的机会,所以我国的英语口语教学一直难以突破。

2跨文化交际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的英文名称为“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者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母语使用者与非母语使用者之间的交际, 也可以理解为任何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在的生活环境、社会及宗教等条件不同, 因而在各自的语言环境中会产生各自不同的语言习惯和社会文化等等诸多情况。正因如此, 在日常交流中, 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诠释对方所说的话, 这就可能对对方所说的话做出不准确的推断, 从而产生误解和冲突。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科技和经济不断的进步,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交往渐渐频繁起来,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交往,文化的交流也日渐增多。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语言中承载着文化,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也同样得益于语言,这两者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目前,我国的大学在英语教学方面应注重对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国内的专家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并提出了将文化因素渗透到大学英语的口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其实Jonson在1982年就提出了 “对于交际内容背后的文化知识的熟悉程度是决定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交际内容的重要决定因素。”由此看来,若对跨文化交际内容背后的文化知识了解不够充分,则有可能会影响口语交际。此外,Louise Damen 在1978年也提过“即使将文化内容渗透到外语教学中是教学大纲的一部分,但文化内容的渗透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伴随着英语教学里的语言学习。然而,文化因素却着实影响着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力,这一点又恰恰是其是否能够成功习得语言的决定性因素。”

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交流。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学习一门外语不仅是掌握这门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这门语言背后所拥有的文化的过程。因此要有意识地结合语言教学向学生传授所学语言国家社会文化等知识,同时增强学生对两种文化间存在的差异的敏感性,使他们逐渐具备跨文化比较能力,以便提高文化素质并得体地进行语言交际。”由此可以看出跨文化交际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3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

3.1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由于对西方的文化背景及西方国家人们的生活习惯缺乏了解和理解,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还是习惯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交谈习惯,致使他们频频出现跨文化交际失误,造成不必要的尴尬局面。例如一位外国人到一个中国人家里做客时夸赞“Your house is really big.”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态度,此时应该表示谦虚,回答说“It's not big”,但这会使外国人不知所措,明明是个大房子却非说不大,弄得对方不知道如何应答从而造成尴尬。中国人常常自谦来表示客气,而西方人不是这样,事情该是怎样就是怎样,当别人夸赞就坦然接受,说声谢谢,因此中国学生需要增加对英语文化知识的积累。

3.2缺乏真正的英语语言环境

在国内,英语并不是很常用,学生对英语的使用大多在课堂上,缺少真正的英语语言环境,而在课堂上,学生也很少有说英语的机会,大多数时间都耗在单词、语法、阅读上,长期的缺乏英语交际和文化的交流,使得大多数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不强,即使有少数有机会出国深造的学生,也是常常英语表达加上中式思维的交际模式,这需要长期的训练来改善。

3.3英语教学方面的问题

英语教学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我国大多数学校多年以来都延用同一种教材,而这些教材缺乏时效性,有很多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是用不到的。我国传统的英语教材更多地注重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法结构的准确性,忽略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口语的练习,以至于学生对于语法知识的运用胜于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再加上多年来外语的测试主要以笔试为主,口语考试大多不完善,操作性不强。虽然有一些考试有完备的口语考试体系,但备考辅导和考试费用普遍价格很高,而且具有时效性,所以达不到普及。这些都说明了英语教学中长期以来还没有能够将文化知识应用到教学之中,英语的口语教学中还没有成功做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我国在外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提高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4.1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

想要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交际双方应对对方的文化、经济、政治乃至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都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应该结合教材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适当给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通过介绍一些课外知识让同学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增加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使得学生从枯燥的课本学习中得到调剂,这样就能更好地让学生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教授学生知识以外,还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能够放松地说英语,从而达到练习口语的目的。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老师应适当地给学生鼓励或纠正,要避免询问外国人一些中国人认为自然、而外国人却很忌讳的话题,例如关于年龄、婚姻、收入、价格等话题,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敏感度,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跨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4.2推行全英文教学模式,营造理想的语言环境

创造真正的英语语言环境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尤其是口语学习非常重要,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中,学生就会逐渐在言语上适应这样的环境。全英文教学不仅考验教师的英语水平,对学生来说更是一种考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和老师可以对学生采取分班制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与此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然的语言环境,让学生适应这种模式从而更好地练习口语。

学校可以扩大外教资源,给学生创造更多和英语是母语国家的人多交流的机会,因为他们可以带来更多的西方文化和我们了解不到的信息。外教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形象地描述本国的风土人情、文化生活和社会状况,使学生可以更直接得到跨文化交际的一手资料。

4.3充分利用网络等多媒体资源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媒体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对于网络的合理应用对英语的教育活动将大有裨益。目前英语口语的教学绝对离不开多媒体,老师利用各种媒体设备在课堂上为同学们放映教学录像及影视作品等早已司空见惯。老师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录像或者是影视作品进行模仿或角色扮演,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口语练习的方法,但要注意在放映影视作品时尽量节选出有代表性的片段供学生观看和模仿,避免学生沉浸在电影的情节之中而忽略了英语学习。另外,教师也应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更多新闻和学科前沿著作,争取做到在教学理念上与时俱进。

5结语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语言是交际的方式,交际是目的,英语语言中口语的教学就是要努力达到这一目的,所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对学生文化的培养和英语口语的培养以及学生自身的努力都至关重要。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敏感度,努力研究出更适合中国学生的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自身也要加强跨文化意识,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希望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认识到文化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并把它逐渐渗透进英语口语课堂,从而培养出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突出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艳君. 本土英语教学法:流派、体系与特色[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 57-62.

[2]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李贵英. 跨文化背景下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探索[J]. 赤峰学院学报,2014(8): 202-204.

[4]单华. 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J]. 沈阳工业学院学报,2005(10): 85-88.

[5]谭凯. 论跨文化交际与高校口语教学[J]. 英语广场,2014(1): 128-129.

责任编辑王红岩

On cultiv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Oral English teaching

ZHUXiuzhi,LIYunling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15004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oral English teaching has gained increasing concern in English teaching, but there still remain a lot of problems in oral English teaching because not enough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This paper starts with analyzing the problems in oral English teaching, then elaborates the importance of train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n oral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nd in the end,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Keywords:Oral English; teach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G 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880(2016)01-0037-03

DOI: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6.01.012

作者简介:朱秀芝(196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

收稿日期:2015-11-01

项目来源:黑龙江省教育厅2014年规划课题(GBC1214015);东北林业大学教论课题(DGY2014-12)

李韵铃(1990—),女,黑龙江鸡西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口语培养
初中生的我们怎么训练英语口语?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浅谈加强高中英语口语教学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