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融合视阈下的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压力探究

2016-03-16 15:42谢依旦艾合麦提汤海燕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湖北黄石43500黄石艺术学校湖北黄石43500
关键词:学习压力文化融合高等教育

洪 文,谢依旦·艾合麦提,汤海燕(.湖北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黄石艺术学校,湖北 黄石 43500)



文化融合视阈下的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压力探究

洪文1,谢依旦·艾合麦提1,汤海燕2(1.湖北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黄石435002;2.黄石艺术学校,湖北 黄石435002)

〔摘要〕在文化融合逐步加深的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高校的学习压力不容忽视。探讨和分析了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特点、学习压力来源和原因,认为地方基础教育要加强师资和硬件建设和提升教学理念,内地高校要建立富有针对性、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才能帮助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很好地融入新的文化氛围和减轻学习压力,从而保证学习质量和提高学业成就。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融合;高等教育;学习压力

2010年5月和2014年5月,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两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了要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首先要实现新疆各民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发展要坚持教育优先。内地高校积极支援新疆发展中的人才培养工作,一大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通过预科班、内高班等方式进入内地高校学习。高校成为跨地域、跨民族的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场所。在文化融合不断加深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矛盾问题和冲突,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高校的学习中存在很大压力。

一、文化融合环境下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特点

文化融合是文化调整的方式之一,是指具有的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间接触、交流沟通进而相互吸收、渗透,学习融为一体的过程[1]。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地域性与民族性在交流中不断融合。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冲突,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具有其自身特点。

(一)民族宗教意识较强

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等为主,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而内地高校中汉族学生占绝大多数,汉族学生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不同的宗教信仰的差异就导致了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以及少数民族学生之间在学习生活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多个方面都与其他民族的学生存在很大差异。在饮食方面,穆斯林学生通常会根据宗教习惯来要求自己,他们只在清真食堂里吃饭,不能吃猪肉,不能饮酒。

(二)汉语应用能力较差

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如新疆中的某些偏远地区,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这些地区的学生在汉语能力的掌握与应用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很多少数民族学生不能够与老师与同学用汉语进行熟练的沟通,而老师在课堂上讲述的专业课内容就更难以理解了。一方面来说,少数民族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差,汉语口语水平一般;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了解往往停留于读写,对汉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并没有充分的了解,而大学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专业词汇的理解也就较为艰难。

(三)学习基础较差

由于历史和地理问题,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往往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相对于其它地区基础教育资源较为欠缺。在师资方面,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并不愿意前往经济欠发达地区任教;而在教学设施方面,由于资金的欠缺导致教学设施较为落后;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对于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上述的情况都最终导致了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学习中面临着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基础较差的困境。

二、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压力的来源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时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往往给他们在大学学生中带来了很多学习压力。这些学习压力有的来自于自身的原因,也有的来自于外界如学校与同学的原因。

(一)学习压力的自身来源

1.语言交流障碍

新疆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初高中教育阶段一般都是以本民族语言为主,以本民族的文化历史为主要学习的知识。这就导致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的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较差,而内地大学教育除了极少数专业民族学习或者民族专业,一般都采用汉语教学的模式。在交流上,少数民族学生并不能与同学和老师进行充分的交流;而课堂课下学习上,由于对汉语理解的不够深入,也导致了学习中的课堂听不懂的现象大规模存在。特别是也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具备日常交流的能力,但是专业学习过程中专业名词与日常交流是存在差异的,就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能力要求就更高了。

2.学习方法不足

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他们的初高中教育中往往并没有收到较高水平的教育。由于这些地区对学习不很重视,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导致了学习知识不扎实,学习方法上也较为欠缺。而大学往往要求自主学习,更需要自学能力。因此,往往很多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生活中就陷入迷茫,不知道如何应对大学学习的新特点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也就不能够很好的进行大学学习状态,成绩方面也就不突出,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

3.思维方式的差异

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学习方法与其他学生具有很大差异,而语言学习的不同往往导致了思维方式的不同。如有学者指出:学习语言文字并不仅仅拘泥于语言文字的形式,语言文字代表的概念、语言文字所形成的个人思维方式、语言文字所运用的认知结构及事物的分类方式所包含的价值观,都将随着语言文字的差异而不同,并影响着获取文化的方式[2]。因此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思维模式与其他学生的差异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思维模式的差异具体体现在;在学习外语过程中,由于采用汉语教学,很多少数民族学生需要将英语翻译成汉语,然后再翻译成本民族语言才能够有一个充分的理解,而这种二次翻译往往产生了表意上的损耗;同时,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导致学生对老师的讲述并不能充分的掌握[3]。

(二)学习压力的外部来源

1.文化环境的格格不入

内地高校的学习生活环境是以汉族文化或者汉族学生为主的,很少有针对性的为一些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一些交流的平台。很多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从当地来到大学所在地,往往面临着生活不习惯、环境不兼容的情况。汉族文化为主的校园大环境,让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存在困难,往往不能够正确理解其他民族同学的想法,难以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从而难以融入集体生活。特别在生活习惯方面的差异,使得新疆少数民族学生难以与其他同学进行相应的集会活动,如无法一起聚餐等等;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到孤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学习的压力。

2.统一的教学模式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多数大学采取的教学模式都是统一的,除了少数专门的民族类大学,绝大多数大学都采用了以汉语为主的教学模式,采取了更有利于大部分接受的教学方法。很多从小接受少数民族专门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从小接受的都是本民族的考试模式,他们难以适应大学中的以汉语、英语为主的考试模式或者口头的考试形式。对于文言文的掌握存在天然的欠缺,对于外语的掌握往往需要通过对汉语的二次翻译,对理科的学习由于数理化基础的薄弱也往往不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学习,这样给他们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

三、学习压力原因分析

(一)文化中断现象

文化中断理论认为:一个人最开始接受的是源自于社区与家庭的文化教育,是属于该族群的文化,其它文化就属于“异文化”。该人处于“异文化”的环境之中,就会中断传统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学习,使其学习、思维方式甚至价值观受到冲击,产生了“文化中断现象”。如果一个人想对新的文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就必须建立新的学习习惯,形成新的学习方法和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因此“要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就,必须在改造学校文化的同时,改造不合理的社会,以便各种文化从制度上保证获得合理的传承[4]。”很多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以后首先遭受到的就是文化上的冲击,进而是语言上的冲击,而语言的不同也导致了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的不同,这一系列“文化中断”因素最终导致了很多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压力巨大,不利于其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预科教育的脱节

预科教育是指针对于语言、文化有较大差异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之前进行的,巩固之前学到的基础文化知识,同时适应相关的学习环境与语言、文化模式,以便为今后进入高等院校进行本专科的专业学习准备的教育活动。预科教育是一种大学教育之前的准备教育活动,因此具有巩固与提高的双重性质。通过文献调查和对学生的访谈,发现我国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大学预科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我国目前对于大学预科教育并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往往由各个学校自行组织教学工作。二是管理较为宽松。我国大学的预科教育往往存在着相对管理较为宽松的情况,导致了少数民族学生在预科学习期间降低了对自身的要求,荒废了时间。三是预科教育内容不明确。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很多大学的预科教学以基础知识与语言学习为基础,但这也的教学内容并没有跟大学的专业性教育相结合。而不同地区的不同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语言水平的掌握并不一样,无差异化的基础知识的教育让很多少数民族学生认为预科期间学习的内容不重要。

(三)基础教育的缺失

小学、初高中教育被称为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大学高等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基础教育为大学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较为落后,这是由于多方面的历史、社会原因造成的,这样直接影响了该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毕业生质量,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与其他地区的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的加剧,对于其大学之间的竞争很不利。 同时,大学学习生活区别于基础教育的学习生活,也给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之前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方法都无法在新的学习生涯中适用,往往使得少数民族学生产生挫败感。

(四)大学教育中针对性的缺乏

在大学教育中,很少针对各个民族不同的特点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往往统一的以汉文化的价值观作为标准来进行教学活动,与教学活动相对应的考核模式也体现了统一的标准,没有适应少数民族的特殊性,因此也造成了他们在考核中往往不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从而容易产生厌学的情感。同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相互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汉文化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文化与知识的学习,在这个环境下接受汉文化的生活习惯和价值判断,而汉族学生与其他民族学生并不能够通过教学活动或者学校活动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与价值观,这种单向融合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压力。

四、如何减轻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压力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少数民族学生在大学中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而在这种学习压力之下往往呈现出学习成绩较差的情况。而大学作为一个高等教育机构,事实上也成为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一个重要场所,而目前我国的大学绝大多数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多民族文化融合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因此也就无法对民族文化融合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几项具体措施:

(一)建立富有针对性、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针对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价值观、文化、思维方式上的巨大差异,建立具有针对性、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理念和目标就是追求教学资源的公平共享、增进文化的多元共生、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要求对于班上的具有较大文化差异的少数民族学生予以针对性的教学反馈,让任课老师在了解同学的学习情况的同时特别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接受情况,以此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学习机会[5]。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则不仅仅针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同时也是为其它民族的学生提供一个互相了解、互相尊重的机会,文化融合不仅仅是少数民族学生对汉文化和其它民族文化的了解与融入,更重要的是汉文化和其它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兼容。因此,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体现双方之间文化的互相融合,从而给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减轻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压力[6]。

(二)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建设

从国家的建设的角度上来讲,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建设是改善少数民族学生在大学中学习情况的根本措施之一。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建设不仅仅是教学硬件与师资力量的建设,更多是教学理念的提升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新疆少数民族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不只是学习本民族文化,也要对主流文化有一定程度的学习与了解,这样才能在文化融合与交流日益密切的现代社会拥有较强的竞争力。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仅是国家建设的目标,更重要的是需通过宣传使少数民族学生与人民充分了解其他文化与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三)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往

大学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大学还肩负着培养和教育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责任。大学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注重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由于对这个问题认识并不是很清晰,导致我国大学中很少开展有利于多民族交流融合的活动,也没有开展相关的活动为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学校生活提供帮助。因此这是我国大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大学应当引导学生组织一些活动,不仅仅是少数民族学生自身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汉族学生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交流活动,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促进汉族学生对于其他民族文化、知识的了解,也促进各民族之间文化、知识的相互了解,融合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只有双向的开展交流活动,才能够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减轻其学习压力。

[参考文献]

[1]哈经雄,滕星. 民族教育学通论[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249.

[2]戴芸,夏拥军.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和对策分析[J]. 中国电力教育, 2008,(11):134-135.

[3]董增云.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07.

[4]靳玉乐主编.多元文化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6:27.

[5]冯增俊. 教育人类学[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549.

[6]冯延勇、李红.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初步研究[J]. 心理探索, 2002,(01):44-48.

(责任编辑:王国红)

Studies on the learning pressure of the Xinjiang ethnic minorty students in inland Chinese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HONG Wen1,XIE Yi-dan1,TANG Hai-yan2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435002, China;2.Huangshi Art School,Huangshi435002, China)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the learning pressure of the Xinjiang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in the inland Chinese universities should not be ignored. This article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ource and cause of the learning pressure. It believes that the following aspects must be done. The local basic education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nd hardwar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idea. The inland Chinese universities should establish the teaching mode which is targeted and diversified, and promote the cultural exchange among the students of various nationalities. We can help the Xinjiang ethnic minority student better integrate into the new culture atmosphere and reduce the learning pressure, so a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Keywords:Xinjiang ethnic minorty students; cultural integration; higher education; learning pressure

doi:10.3969/j.issn.1009-4733.2016.01.016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4733(2016)01- 0069- 04

[作者简介]洪文,男,湖北黄梅人,硕士,湖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院教师。

[收稿日期]2015—10—13

[基金项目]湖北师范学院2013年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项目“大学生学习型组织发展与学风建设关系研究”(2013SZB0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学习压力文化融合高等教育
高中生学习压力与成长动力的自我体验研究
浅议中学生恋爱之原因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知识型新移民文化融合的内容及途径分析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