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拉蒂2.2》中虚构与现实的书写

2016-03-16 20:59江颖
文教资料 2016年21期
关键词:理查德鲍威尔虚构

江颖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伽拉蒂2.2》中虚构与现实的书写

江颖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理查德·鲍威尔斯1995年发表的自传式小说《伽拉蒂2.2》重建了IT时代的皮格玛利翁神话。作者创作时打破了小说与传记的界限,将事实与虚构紧密结合在一起。本文分析文本中自我指涉的现实与虚构的张力,并运用叙事技巧彰显出主题的艺术。

虚构现实书写

引言

理查德·鲍威尔斯堪称美国当代最有才华的小说家之一,作品广涉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音乐、科技、生物和神经学等领域。自1985年发表第一部小说《舞会路上的三个农民》(ThreeFarmersonTheirWaytoaDance)至今,已陆续出版了10部小说,并获得美国多项文学大奖,其中《回音制造者》(TheEchoMaker)夺得200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营利》(Gain,1998)获库柏历史小说奖;《冲破黑暗》(Plowingthe Dark,2000)获国家艺术院颁发的伏塞尔奖;鲍威尔斯本人也与于2011年入选美国文学艺术院院士。1995年发表的《伽拉蒂2.2》以自传的叙事方式重新建构了IT时代的皮格玛利翁神话而入选《诺顿美国文学选集》第6版。《纽约时报》著名的书评人米其科·卡图坦尼称其为:“耀眼的…… 一部理智上令人着迷、情感上引人入胜的神经惊险小说,一部逼真的精心杰作。”鲍威尔斯本人相信生活就是叙述故事,通过叙述,人类可以发现真理。他的作品是用科学和艺术建构的庞大叙事话语,借用科技话语展现叙事的魅力。《伽拉蒂2.2》中,图灵实验的科学技术带领作家、主人公走向叙事的殿堂,展现叙事的力量,科学为叙事话语提供了新的表现手法。他的作品不仅打破了科学和艺术两种文化间的界限,而且虚构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文本中又通过两者之间的张力,在叙事技巧的基础上彰显主题艺术。

一、虚构与现实的交织

文本以与理查德·鲍威尔斯同名的主人公的第一人称叙述展开(为方便起见,文本中的称为理查德),情节故事大都或多或少地涉及作者的亲身经历,理查德在结束与女学生C的持久恋情后,返回母校U(显然基于作者本人曾就读并任教的伊利诺伊大学的厄本那—香槟分校)并作为专职作家免费居住一年,但此时的理查德发现自己无法进行任何创作。与计算机科学家菲利普·伦茨相识后,对计算机神经学实验产生了兴趣,并愿意参加伦茨主持的人工智能实验,伦茨与同事们打赌能打造出一台同人类一样会对语言进行分析的电脑。理查德的任务就是教这台“机器”,经过几个版本的试验后,理查德和伦茨合作制造出一台电脑模型,取名为“海伦”,她能像人一样与人进行交流,但这种交流是来自对人类的模仿还是感同身受却无从知晓。理查德授课内容从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和时事介绍到向海伦吐露心扉,日积月累,他们的交往形成了复杂微妙的关系。但作为“机器”的海伦无法接受真实的世界,最终选择离开,毁灭性地删除了自己。海伦的离开迫使了鲍威尔斯的重生。小说结尾揭示出伦茨的真正目的是实验理查德能否对一台电脑进行教学。但正是这段经历,帮助理查德获得了重新创作的能力,与世界展开了交流。《费城调查者报》曾评论:“理查德·鲍威尔斯像比尔·盖茨一样拥有自己的CPU,创立自己个性化的小说标准,尽管智能网络的巫术性,他仍然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撰写出微观的电脑世界。”《伽拉蒂2.2》中折射出理查德·鲍威尔斯对叙事技巧的浓厚兴趣及在创作中的应用,“所谓叙事,即将小说架构为:描绘不同领域的人产生碰撞;失去平衡;做出选择;承担后果;继续前进并相互询问:接下来怎么办?”[1]5为了让读者注意到叙事形式,就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这种策略就是自我指涉性在文本层面上进行表现。理查德·鲍威尔斯在创作中打破了小说与传记的界限,将自主性与虚构性巧妙结合为一体,将事实与虚构紧密结合在一起。于是,生活成了文本;小说,则成了生活反省后的重生。叙述的记忆提供的身份和行为可作为过去和未来的沟通的临时地带,体现出一定的偶然性和悖论性,又带有一定的期待和渴望。技术的尽头,既是技术的终点又是技术的目标都是叙事。

尽管当代理论悲叹文化生活中记忆的凄凉境地,但记忆的危机和障碍物是通过叙述架构的主观性和社会性得以复活的必要前提。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个人和集体都推向了动荡不安的情感和认知漩涡,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叙事作为减少其破坏性影响的技巧也是不合逻辑计划的最终目的。叙事能够协调有策略地遗忘,也能够通过技术科学和怀旧的忧郁重塑记忆,成为“现在”的固有部分。

二、虚构与现实的张力

《伽拉蒂2.2》以两条线贯穿始终:一条是理查德作为作家的职业生涯自传;另一条是关于理查德试图对机器人建构人类记忆的虚构故事。文本创作在虚拟与现实世界中交织穿梭。与作者的经历类似,35岁的职业作家理查德正经历创作和精神上的危机。创作的困境让理查德唯有诉诸自传,但这又是他最不愿意做的。一部新的小说一直在起始句上停步不前,唯有“向南开的列车画面”[2]25昭然纸上,“生活的威胁发展得像创刊三个月的杂志一样无用”[2]36。但理查德的一开始的自叙“像是如此,但并不如此”[2]3。既肯定了“自传”,又否定了其真实性,“像是如此”表达文本是对现实作者经历的复制,“但并不如此”又是对其虚构性的肯定。文本在肯定了主人公35岁的作家身份后,又在叙述的框架内替换了他。理查德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语言和当局的不友好氛围中感受了种种困惑。但“蝶蛹羽化后,我的座列上只留下一个空壳……我甚至无法明白我所逝去的岁月”[2]3。仿佛又断了读者对回忆式创作的遐想。“就像‘我’不是别的,仅是说起‘我’而已。语言只知道‘主体’,不知‘个人’为何物;这个主体,在确定它的说明之外是空洞的,但它却足以使语言‘结而不散’”[3]509。

文本一开始就投掷出本质问题:“如何将身份这类复杂的、多变的、动荡不定的过程转换成有限的且相对稳定的文本之中。”[3]173理查德的写作生涯与作者的创作如出一辙,如《舞会路上的三个农民》(1985);《囚徒困境》(1988);《金壳虫变奏曲》(1991)和《游魂在行动》(1993)及评论界和读者的反响穿插在与海伦的交谈之中。但鲍威尔斯又背离传统传记的叙述,将过去按独立的片段来书写,让读者远离回忆式的内在逻辑结构。穿梭于文本内外的理查德·鲍威尔斯在努力寻找记忆与叙述之间的平衡点。鲍威尔斯如此设置既是为了突出叙述的自我意识,更是为了让小说形式服务于我的重生这一主题。“作家必须具备以旁观者的目光来把握所属与观察、内部与外部以及参与与描述之间的细微平衡”[1]2。

理查德期待返回母校U重找创作之源,“那是我唯一能受得了的地方,也是地图上找到能沉浸其中的地方。很久以前形成自己需要的所有抗体。当你在一个地方遭受很多致命打击时,那儿不会再伤害你了”[2]4。对恋人C的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忆与叙述融为一体,重回“U”才能找到“I”[2]174。是理查德在寻找创作灵感?是鲍威尔斯在寻找生活真谛?是引导我们寻找自我?“小说艺术的诀窍在于能够在说自己的时候仿佛是在说另外一个人,又能在说他人的时候仿佛我们进入了他人的躯体”[4]66。鲍威尔斯进行书写,阐明差异性的物质存在,这里没有深度,没有等级,只有各式各样的能指组合,文本中人物也是不确定的能指,没有外表,只用简单的字母符合代替。就此而言,书写是解构式的,也是德里达式的。这里理查德对意识叙事的界定从“既往病历”转换到“诊后病历”[5]360。“既往病历”与伤感地重述累积出来的过去相联系,不断累积的过去会一直延后结束的希望。而“诊后病历”是对现在的书写,允许偶然性的存在,不追求“统一”和“先前的整体性”,统一和过去的整体性是文本和体验对碎片的组装[6]60。作为“诊后病历”的意识叙事:叙事的合法性不在于记忆是否完美无缺,而是外于客观存在的过去和文本创造的中间地带。小说中,文本创作取决于遗忘过去。

结语

作者是否经历了理查德的创作危机不得而知,但在《伽拉蒂2.2》发表之前,鲍威尔斯极少接受采访,也不愿巡回售书,所出版的小说上从未刊登过自己的照片,但现在的鲍威尔斯不仅容易接近,而且采访中公开谈论自己的生活和创作,也许《伽拉蒂2.2》的确帮助作者重新回归现实生活,“我们讲述的故事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方式”[2]313。

[1]刁克利.人类仍是一部进步中的作品:理查德·鲍尔斯访谈录[J].外国文学研究,2007(4):1-6.

[2]Powers,Richard.Galatea2.2.NewYork:PicadorUSA,2004.

[3]Kucharzewski,Jan.“FromLanguagetoLifeisJust FourLetters:‘Self-Referentialityvs.theReferenceofSelfin RichardPowers’s‘Galatea2.2.’”AmericanStudies.Kansas Vol.53No.2(2008):171-187.

[4]奥尔罕·帕慕克,著.彭发胜,译.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5]JeffreyPence.TheEndofTechnology:Memoryin RichardPowers’sGalatea2.2[J].ModernLanguageQuarterly. 2002,63(3):343-363.

[6]RédaBensmaïa,TheBarthesEffect:TheEssayAsReflectiveText[M].trans.PatFedkiew.Minneapolis:Universityof MinnesotaPress,1987.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2014SJB268)资助、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点项目(YK14-05-03)资助及2016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理查德鲍威尔虚构
用蛋管住鸡
融媒时代,如何正确地“非虚构写作”
理查德·耶茨:《十一种孤独》阿柚
虚构的犹太民族?
只画圣诞老人的人
论文学创作中的虚构
只画圣诞老人的人
真正非虚构的叙述
英国雕塑家理查德.狄肯访谈
理查德.狄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