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工程研究中心实践教学优势培养大学生专利意识

2016-03-16 18:11李天昊刘显娇阮长春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李天昊 刘显娇 阮长春

摘要:工程研究中心是高校重要的实践教学平台之一,也是高校专利产出与应用的一个“前沿阵地”,对于大学生专利意识的培养以及实践技能的提高具有独特的作用。文章简要介绍了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的背景及其与高校教学间的关系,就树立专利意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价值以及相关实践教学开展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程研究中心;人才培养;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102-02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由于在工业技术创新方面面临日本和西欧各国日益增强的有力挑战,美国政府启动了工程研究中心计划,通过在一些较有研究实力的大学建立工程研究中心,提高以大学为代表的学术界进行跨学科工程化技术研究的能力,输出具有工程化技术背景的工业技术研究人员,促进工业界技术创新[1]。此后,世界各国开始陆续设立类似机构。我国第一个试验型工程研究中心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运行[1],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百余个[2],各省区也有计划地在地方重点领域和支柱产业组织建设了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对科技转化与经济发展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我国的工程研究中心分别建立在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中,其中,设立在高校的工程研究中心在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同时还肩负着人才培养的职责,是校内实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人才培养

工程研究中心设立的核心目标在于技术创新与转化输出,实施建设时也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对于依托高校建立的工程研究中心,其平台设置通常依托特定学科,部分或全部平台人员也同时承担教学工作,平台建设与高等教育发展紧密融合,不可分割,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工作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1.科研梯队建设对人才培养工作存在内在需求。科技平台的发展需要建立有序运转的研究梯队,梯队结构应包括核心、基础、扩展等不同层面。科技人员主要处于核心与扩展层面,负责项目的谋划、主持,成果转化和推广工作,并承担教学任务;而研究生和本科生则是基础层面的重要实施者[4]。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工作、重视学生队伍构建将有利于人才梯队的形成,有利于平台的长远发展。

2.实践教学是工程研究中心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输出具有工程化技术背景的研究人员是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的一个子目标,这一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工作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实践教学能够有效的巩固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美、英、日等国实验学时在总学时中的比例已达到50%,而我国只有10%左右[5]。随着我国实践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工程研究中心作为校内重要的科研基地将会在实践教学中承担更多的份额。

三、树立专利意识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价值

“具有工程化技术背景的研究人员”意味着工程研究中心的人才输出方向是侧重于应用研究、实施以及管理的工作岗位,而专利正在这些环节的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科技发展与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专利教育及其实践也将成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专利意识的培养可在以下三个主要层面对人才建设工作产生助益:

1.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与诚信观念。专利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专利意识是发明人对自己发明或设计的产品依法申请登记,请求国家授予专利权以保护自己劳动成果的法律意识,其包括申报意识和保护意识两方面[6]。在应用中,专利的保护不仅指对自己持有专利的保护,也同时包括对他人专利权的尊重。了解专利的保护类型、知晓专利的申报与运行流程、学习了解基本的专利法律知识,有助于学生树立诚信观念,规范科技行为,为日后从事科技应用及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2.有利于大学生实践应用技能的培养。实用性是专利“三性”之一[7],是专利审查中的一项重要衡量条件。实用性源于实践,又需要实践的检验。大学生专利应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的土壤,而专攻技术创新与转化输出的工程研究中心恰好可以成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沃土。在参与到相关专业的工程研究之中后,大学生的创造活力与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激发与锻炼,依托中心的产业化应用平台,其设计的作品也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进而成为富有实用价值的产品。

3.有益于引导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是近些年来持续存在的一个现象,其原因常常被归结为大学扩招后的大学生供给激增造成的。但与欧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仍然是非常低的,我国经济要持续发展,高素质人才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更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劳动力市场与教育体制之间的矛盾[8],这一原因导致了当前高校毕业生能力普遍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对现代企业而言,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是企业获得可持续盈利能力的保证,也是企业维持品牌创新形象的保证,而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此时,持有经国家审查认定的专利无疑是对发明人创造能力的一项权威认定,对于大学生求职就业、以知识产权入股等方式参与创业或自主创业都是有益的。此外,大学生在参与专利申请的过程中也会对专利代理、专利审查等行业获得更直观的认识,这也同时为其创造了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为就业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视角。

四、关于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探讨

1.面上宣传,普及观念。作为高校内面向产业设立的科技研发平台,工程研究中心是大学生了解专业实践发展的独特窗口。以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教育厅天敌昆虫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为例,2013年以来,中心年均接待本科生教学实习参观200人次,生产实践500人次,同时,中心还面向全校开设素质拓展课,部分教师也承担本科生班主任工作。来到中心的本科生在参观和学习中可以对多条生物防治产品生产线的工艺流程与设施设备形成直观印象,此时结合工艺环节对学生讲解专利工艺与专利产品,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够直观快速地了解相关产业的专利发展前沿,了解专利保护对象的特征,知晓专利产品可以形成的产业效益,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相关专利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

2.点对点培养,授人以渔。作为科技平台,研究生培养与本科生毕业实习培养也是工程研究中心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于本科生教学参观,实习培养的学生具有人员数量少,培养周期长,师生关系稳定的特点,更加有利于实施点对点的深入培养。学生可以参与到专利的实施之中,甚至参与到专利研发和申报之中,并成为发明人之一。在专利设计和形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相关产业的发展需求,知晓产业的技术博弈动态,学习了解了专利的申报流程并对知识产权局、专利代理公司等机构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其若有机会参与到专利纠纷等法律过程之中则会获益更多,进而初步形成了独立进行专利相关工作的能力。

3.多向联合,多点开花。伴随着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持续推进,专利等知识产权人才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专利人才需求“大户”的企业目前仍然面临专利创造人才、专利管理人才和专利服务人才缺失与不足的问题[9]。工程研究中心处于连接高校与产业的中间位置,与学生、企业、专利相关机构均有交集,不论在帮助学生就业、创业,或是为企业解决用人需求上都可以发挥桥梁作用,为学生走向相关产业或是专利审查、专利代理等工作岗位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发挥着独特的人才输出“立交桥”作用;同时,人才的输出也为工程研究中心自身的发展拓展了渠道,打开了局面,从而形成多方联动、合作共赢的局面。

五、小结

我国1985年4月1日起实施专利制度以来,极大地促进了科学技术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步入21世纪,随着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持续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对专利人才的需求将会愈加强烈。工程研究中心作为高校专利产出与应用的一个“前沿阵地”,需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平台功能,为大学生专利意识的培养以及实践技能的提高提供助益,为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搭建人才输出的“立交桥”,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独特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许庆瑞,郭斌,陈劲.中美澳工程研究中心比较研究[J].科研管理,1996,17(3).

[2]牛栋,杨辉,田原,等.工程研究中心发展的中美差异分析及其思考和启示[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30(2).

[3]林玉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的功能定位和运营模式[J].工业技术经济,2006,25(7).

[4]张波,李天昊.浅论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实验教辅功能的价值及实现[J].教育教学论坛,2013,(5).

[5]洪伟,吴承祯,刘金福,等.《森林生态学》实践基地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5).

[6]刘雪晶,高彦君,黄春霞.谈创新教育中大学生专利意识的培养[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7).

[7]李宗辉.专利“三性”标准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J].电子知识产权,2015,(6).

[8]徐颖云.专利申请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9]于欣华,王世苗.我国企业专利人才缺失原因及解决措施[J].知识产权,2014,(12).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