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课堂培养探究能力

2016-03-16 18:41罗家庆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优化课堂探究能力数学思想

罗家庆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本文通过优化课堂引入,激发探究欲望;优化问题设计,掌握探究方法;优化活动设计,提高探究效率;优化课堂评价,促进主动探究。四项措施课堂数学优化,以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目的。

关键词:优化课堂;探究能力;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211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因此,优化数学课堂,培养探究能力,就成了我们迫在眉睫的问题。为此,我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优化课堂引入,激发探究欲望

一堂课的开始教师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地投入新课的学习,这时就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如《三角形的内切圆》一节,拿一块三角形布头,要裁剪出一块尽可能大的圆形布娃娃头像,同学们争先恐后、想法设法“帮”老师解决难题,从而激发学生解决如何画出三角形内切圆这一目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新知背景中,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产生自主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二、优化问题设计,掌握探究方法

(一)难题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碰到看上去有难度的内容,便引导学生通过层层解剖,把问题分层,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提高学生思考的能力,刺激和诱发学生不断的深入探索。

例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bx+c经过A、B、C三点,已知点A(-3,0),B(0,3),C(1,0).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P是直线AB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过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F,交直线AB于点E,作PD⊥AB于点D。

(1)动点P在什么位置时,△PDE的周长最大,求出此时P点的坐标;

(2)连接PA,以AP为边作图示一侧的正方形APMN,随着点P的运动,正方形的大小、位置也随之改变。当顶点M或N恰好落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时,求出对应的P点的坐标。(结果保留根号)

3.分层分析:

(1)已知三点,如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P点的位置在哪儿,你能完成第二问中的作图吗?

(3)观察图中△AOB、△PED,它们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吗?说明理由;

(4)△PDE的周长最大时,PE最大吗?

(5)如何得出PE关于x的函数关系?讨论函数的最值;

(6)关注正方形APMN,顶点M或N如何作出;

(7)为求P点坐标,如何做?作x轴或y轴的垂线试试。

通过对复杂问题的分层解剖,使学生领会到复杂问题不过是由几个简单问题组合而成,运用数学思想,找到解题的方法,从中领会到探究能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方法。

(二)浅题深问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自觉无疑而实则有疑的教学内容的处理时,要在“无疑”之处设疑提问,用比较浅显的内容运用提问引导学生作深入研究。如:在求解已知A(2,0),B(-5,3),求斜率和倾斜角时,似乎没有问题。这时可以设问:“若改成A(2,1),B(m,2)呢?”大部分学生的答案是:“k=■”,而忽略了若m=2,斜率不存在的情形。通过这样的提问,挖掘了斜率公式的内涵,养成了严密的数学思维,提高了探究能力。

(三)设置开放性问题

开放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题型,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开放题的引入,促进了数学教育的开放化和个性化,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例 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AD=AB,E为CB延长线BM上一点,当E点在BM上运动到某一位置满足一定条件时,就在有AB·DA=BE·CD成立,问该结论成立的条件是什么?请注明条件并给予证明。

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掌握模仿、类比、试验、创新的方法,从而达到敢于创新,积极发散思维,提高探究能力目的。

三、优化活动设计,提高探究效率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主要方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优化活动设计,做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达到提高探究效率目的。

(一)设计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活动

如教学正方形时,构建以下问题,让学生自行研究四边形、矩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时引导从边、角、对角线等不同角度,全方位研究满足新的特殊四边形的条件,直至最后,水到渠成,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己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设计富有探索性问题的教学活动

例 AB是⊙O1、⊙O2的外公切线,A、B分别是切点,⊙O1与⊙O2外切于点P,连接PA、PB,求证:AP⊥BP。

我引导学生作如下猜想:

猜想1 若将原题目中“两圆外切”的条件改为“两圆相交”是否仍有类似的结论AP1⊥BP2?

猜想2 若将原题目中“两圆外切”的条件改为“两圆外离”是否仍有类似的结论AP1⊥BP2?探索后不难发现,上述两个经拓展延伸后的新命题,仍然是真命题。

在数学教学中,选择适当的题型,对其加以变换,创设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对问题的再认识,达到培养探索能力的目的。

四、优化课堂评价,促进主动探究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态度和所取得的进展的判断,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获得真实的成就感;引导和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切实改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在个性方向上充分发展、不断进步。”

(一)评价语言要做到亲切自然,幽默风趣

教师运用言语对学生的激励产生的效果最直接,一句“你提出的问题很有新意,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可以令一个学生真切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二)激励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

在重视语言性评价的同时,更应该重视非语言式评价。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这些无声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它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激励评价要掌握时机

我让一个平时上课经常做小动作的学生到黑板上做一道因式分解题,在下面同学的提示下该学生正确的解答了,于是我笑着对他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啊,合作学习效果就是不一样,以后上课可不要‘单独行动哦。”打那次以后,这位同学上数学课再也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了,喜欢问同学问题了,数学成绩也提高了。

总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教师要树立探究意识,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让他们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崔兆万.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J].数学学习研究,2012,(10).

[2]巫文标.浅谈数学课堂中的提问艺术[J].少年智力开发报,2013,(29).-02

猜你喜欢
优化课堂探究能力数学思想
浅谈如何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