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读书

2016-03-17 05:24河北省青县树人学校回玉英
学苑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犹太人语言文字以色列

河北省青县树人学校 回玉英

再谈读书

河北省青县树人学校 回玉英

读书 享受 幸福

可能是生活、工作压力使然,太多的事情需要亲力亲为费心思忙操劳,有时竟会感觉心慌意乱,惧怕恐慌,深知不是病痛,更不是空虚,无法排解时拿起一本书抛开一切,安静地读进去,如此这般这种异样的感觉竟逐渐消失殆尽,屡试不爽。惊叹之余不免感叹:书犹药也,大有药到病除之功效!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晚睡前必须有一书在手,到睡意袭来眼睛睁不开时放下书,便能很快进入梦乡。如果哪一天身边没有书,就感觉像缺失了什么,惶惶不可终日,更可怕的是翻来覆去直到天亮也睡不着。

没错,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细数自己读过的书真的是不计其数:小说、杂文、诗歌、撰记……应有尽有,可到头来却感觉什么也没记住,大脑似乎空空如也。然而,正如“天空中虽没有翅膀的痕迹,可我已飞过”一样,飞过跟没有飞过怎会相同呢?随着年龄的渐长,阅历的加深,终于明白了:读过的书尽管大多已忘记,可正是这忘记的过程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一个人,塑造着一个人的修养和品性,如此深的领悟我迫不及待地传授给我的孩子们,但凡一有时间,我就让他们读书,再读书:《摇着轮椅上北大》《乞丐囝仔》《中华上下五千年》《城南旧事》《窗边的小豆豆》……如此让孩子的人生不再因读书少而留下遗憾。

犹太人爱读书。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以色列有图书馆1000所,平均4500人就一个图书馆,仅450万人口的以色列就有100万人办有借书证。在人均拥有图书、出版社及读书量上,以色列居世界第一。当孩子稍稍懂事,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电脑、手机、电视,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坐在电脑前轻松愉快地欣赏自己的节目:网络聊天、购物、视频……闲暇时间几乎都被占满,等公车、逛商店之余也抱着手机,极少有人捧着一本书在读,更有甚者有人只顾看手机而出事故酿成惨剧的也屡见不鲜。因上网多年的夫妻感情破裂,因上网孩子荒废了学业,甚至出现了一些惨绝人寰的网络犯罪……这不也恰好反映了一种道德沦丧背后文化教育的缺失吗?

高科技带给人们高效、快捷、舒适的生活条件,但同时也让太多的人缺失了那种用语言文字浸润、思想文化熏陶、细腻情感蕴含的人文情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太多的人懂得这个道理,可又有多少人付诸行动,每天以书为伴呢?

至今记得《超级演说家》的冠军得主梁植,他那犀利的语言、清晰的逻辑、敏锐的思维、完美的表达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撼人心魄,让我们见证了语言文字的力量,而这不正是他海量阅读背后的一种厚积而薄发吗?

有人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荧光屏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大不同。更有这样的说法,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容颜,40岁以前的容貌是父母给的,40岁以后的容貌是自己给的。读书多的人心灵被美好的语言净化后就如同皱褶、僵硬的土地被雨水滋润——自然、舒展、清新,没被浸润过的土地苍老、僵硬、粗糙。我想“坐拥书城铸内秀”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里,这杯水立即变色,而滴在大海里,大海依然是蔚蓝色的大海,因为两者的肚量不同。不熟的麦穗直直的向上挺着,成熟的麦穗低着头,因为两者的分量不一样。宽容别人是肚量,谦卑自己是分量,合起来是一个人的质量。”“越长大越知道做事不容易,每一个人都不容易,也就越来越不敢轻易瞧不起谁。怕不小心伤害了谁,这不是粉饰更不是虚伪,而是懂得了宽容与温柔地和这个世界相处。”“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不依靠,不寻找。”……这样的语言文字岂止是在净化我们的灵魂,更是在教化我们如何做一个道德高尚、思想纯洁的人。

“有田不耕仓库虚,有书不读子孙愚”,当今社会最难能可贵的不是香车、别墅、财富、荣誉,而是心灵的宁静。而这宁静心灵的获得就要靠读书,大量读书。 我告诫我的孩子们,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拿起一本书来读。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种幸福时光吧,拿起书,开始读!

猜你喜欢
犹太人语言文字以色列
以色列家喻户晓的“中国奚”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以色列发现前年鸡蛋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自尊
犹太人的生意经
逃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