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2016-03-17 06:29郝佳睿刘德玲黄卓君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基础计算机高职

郝佳睿 刘德玲 黄卓君(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郝佳睿刘德玲黄卓君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摘要]在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以及计算机迅速普及的社会背景下,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将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对于推进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基础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对人类社会工作、学习及生活等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计算机信息技术素养及其应用能力的培养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但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招生形式的多元化,大学计算机教育不再是零起点。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1]。

1 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2000年11月13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2011年3月13日,国家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简称《规划》)。教育部对两个十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入学时计算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大学计算机教育不再是零起点。这给传统意义上的统一要求的班集体教学模式带来了挑战和冲击[2]。其次,随着3+证书、三二分段、五年一贯制、现代学徒制、自主招生等模式,教师面对不同个体差异的班集体,该如何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满足不学生生的学习需求,使教与学更好地有机结合起来,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1.2机房建设相对滞后

随着计算机应用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与计算机技术或应用相关的课程在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非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些课程的教学都要以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教学设备,使得计算机的需求量直线上升。而由于场地、资金、建设周期及生源不断扩招,机房的建设速度相对滞后。目前,学院现有计算机实验室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正常时间的教学需求。机房的超负荷运作增加了机房维护的难度,影响了设备的完好率和教学效果。

1.3内容缺乏专业特色

目前,学院共有近40个专业及专业方向,逐渐形成了药品专业群为龙头,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经管、卫生类协调发展的六大健康专业群。专业不同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不一样。计算机基础教学要体现出这种需求差异。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不同专业的学习需求,不管是对什么专业,均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内容缺乏专业特色,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程度非常有限,计算机应用能力还是停留在较低水平。这样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大大下降,不能适应工作单位对计算机应用的要求。

1.4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和应用知识,从而达到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但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考试的通过率,大部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为了应对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以证代考)。这样的教学目的导致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习内容完全围绕考试大纲中考点的要求进行教学,缺乏新知识和新理念,造成学生思维固定,严重影响学生计算机学习的创新性和积极主动性。

2 计算机基础教育相应发展对策

2.1探索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路

计算机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只是简单地拓展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知识面,更需要展现计算机学科的思维方式[3]。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13-2017)(以下简称“教指委”)确立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明确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改革方向,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案,推动以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其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规律和适应对象,不断调整教学对策,推进素质教育,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渗透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2围绕计算思维能力重组教学内容

近几年,计算机基础教学在稳步发展过程中进入了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新阶段,教指委也明确了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框架和基本要求[4]。自此,我们将以计算思维为导向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其中,“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第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内容体系备受关注。我们将在兼顾课程内容适用性和稳定性的同时综合考虑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及思维训练三者之间的关系,优化教学内容,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切入点,从应用能力培养向创新能力培养转变[5]。

2.3构建基于“宽专融”的课程体系

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办学层次和不同专业类别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各不相同。但就目前形势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导下,课程定位总体上分为宽(基础类课程)、专(专业型课程)、融(交叉型课程)三个层次。基于“宽专融”课程体系,我们将根据学生所在专业的不同需求,制订合适的基础类必修课和选修1~2门专业型或交叉型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绘图、程序设计基础、SPSS统计分析、网页制作、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课程,将知识点分为统一必修、分类必修、按专业需求选择扩展三种类型,从而覆盖大学计算机基础。

2.4做好与中学计算机教育的衔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学普遍已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但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受的计算机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给高职计算机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只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进行教学,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2.4.1分层授课,分层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及对入校新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摸底考试,并根据学生的考核结果及自愿原则,分成基础班和提高班,实施分层教学改革。改变过去那种统一授课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目标的确定、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学生评价体系等方面体现层次性,突出实效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得到提高和发展。

2.4.2分层练习,分层辅导采取课内分层(隐形分层)的形式,学生的原始班级保留,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划分两个层次,基础较差的学生以模仿性学习为主,让学生从模仿中慢慢找出规律;而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设置目标性任务或不告诉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种教学模式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提高。

2.5提高高职计算机教师整体素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教学队伍,是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2.5.1优化结构,提升素质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办法。一是加强人才引进工作,注重从生产一线引进或聘用一批学历层次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以适应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的要求;二是立足岗位培训,大力提高现有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提升他们的学历、职称层次;三是重视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的培养与选拔,努力为教师在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方面创造发展的空间;四是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培训机构和高校进行培训,加大“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力度,培育一批高水平的“双师”队伍骨干,建立一支基础理论扎实指导实践教学能力强的实践教师队伍。

2.5.2健全制度,科学管理加强对专兼职教师的管理力度,逐步建立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专兼职教师考核评价机制,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客观、准确、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工作,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能力。

2.5.3新老互助,教学相长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注重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他们在老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尽快熟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艺和职业道德修养。

2.6建立计算机基础教学评价机制

为了保证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并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教指委自2015年5月起开展了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成效评测的试点工作并根据测试结果逐步扩大了试点范围。“成效评测”对评测内容、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为此,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考核和评价方法,采用平时成绩(占50%)与无纸化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其中,平时成绩包括:理论及操作技能单元测验、上机作业、课堂表现、出勤情况等。实行平时表现、作业、测验、期末考试相结合。其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期末考试以证代考,参加广东省计算机水平考试(占50%)。这种通过建立评价学习结果与评价学习过程相结合的考试评价制度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这种考核方式对促进学生重视平时操作和学习并使其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突出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在完成综合测评的同时,对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揭示教学中的问题,引导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建设,促进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提升。这种通过建立评价学习结果与评价学习过程相结合的评价制度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6]。

3 结束语

面对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现状,有很多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作为一名承担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教师,要努力搞好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更新知识内容和层次,不断创新,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大学生在职场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21世纪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解读[J].中国大学教学,2010,(9):5-9.

[4]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孔德宇,徐久成,孙全党,等.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17):16-19.

[6]刘德玲,关晓颖.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体系的构建[J].长春大学学报,2010,20(12):83-86.

猜你喜欢
基础计算机高职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