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看”:科研课题结题评审标准

2016-03-17 12:14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随州441300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6年1期

肖 武(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随州 441300)



“十看”:科研课题结题评审标准

肖 武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随州 441300)

摘 要:课题结题评审标准是考察课题结题通过与否的主要依据,是课题研究的指挥棒和方向标。谙熟评审标准内涵,不只是评审专家的具体工作,对研究者自身来说也同样重要。只有掌控和领悟评审标准,研究的方向才能更加明确,研究的水平才会不断提升。

关键词:十看;课题结题;评审标准

加强课题管理,提升科研水平,强化成果应用,一直是高校科研工作思考和探索的主要方向。无论是什么类型、级别的课题,在结题时都需要组织评审。评审的主要对象是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是考核和评价课题研究质量的重要内容。评审的标准一般是指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难易程度和应用价值。为便于把握评审指标及内涵,笔者在参与多次评审后,总结出“十看”的结题评审标准。

1 看研究报告观点是否明确

研究报告是评审材料的核心,评审的重点也是针对研究报告的。研究报告的观点或主张是报告的灵魂,观点是否明确或站得住脚,是评审的第一要务。需要考量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与总论题是否联系紧密,分论点是否相互支撑总论点,切忌支离破碎,风马牛不相及。一是针对研究现状的评述和提出的问题要客观公正,要站在大量数据或资料的基础上一分为二的评价,既肯定别人的优点和精华,也实事求是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能是闭门造车,一面之词,或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二是观点经得住推敲,能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三是表述要用肯定的句式,客观陈述。四是观点或论断不能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相背离。

2 看观点与论证是否严密

不管是理论论证,还是事实论证,都必须合乎推理,遵循逻辑规律。论证的结构要有层次性,是由表及里,还是分门别类展开,都要一目了然,上位论点和下位论点不能错位。分析的背景或数据还要注意时效性,不要用过时信息和无效信息。另外,还要看课题挖掘是否深入,有无肤浅、牵强之处。课题要围绕研究的重点、难点来展开,力求做到透彻、精当,特别是在数据的分析上,不能出现纰漏,所引用的数据最好注明出处和年份,以增加可信度。引用的原文要注明来源,做到真实准确,不能牵强附会。

3 看研究方法是否科学

研究方法一般在课题申报书和研究报告中都有具体表述。研究方法是否科学,主要是看每种方法的适用性和科学性。文献检索法、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等,都要针对具体的研究对象而选定。实证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功能分析法、数量分析法等,都要立足于实际,从研究需要出发,以问题为导向,采用最便捷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些必须在生活或生产一线了解的,需要通过比较和实验论证得来的,就不用在书本文献中花费时间;有些需要综述研究现状和引用别人观点的,一定要查阅大量文献。研究方法的使用要在文中找到踪迹,做好标注和提供样本,让评审专家能够找到研究方法运用的过程和资料的出处。不能研究方法表述是一套,具体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4 看课题结论或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

课题的结论或采取的措施是研究者在提出具体的问题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是研究者智慧的结晶,是研究报告中最出彩的部分,课题的含金量主要通过此部分得以彰显,且此部分在研究报告所占比重最大,需要浓墨重彩。这部分的考量,评审专家一般是看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明细,举措是否可行,体系是否周全。检验的具体标准:一是看结论或举措是否可以达到研究的目的和目标,对破解问题是否有实际功用;二是看结论的推论是否周密科学,有没有逻辑错误和强词夺理的嫌疑;三是看采取的措施整体架构是否完备,有无明显疏漏,且选用的措施和方法要详略得当,做到分类和整合相结合,丰富和精炼相结合;四是看是否联系实际,既可以联系本单位的实际,也可以联系本区域的实际,从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着眼,从解决问题的操作性和可行性来客观评价和考量。

5 看申报书的创新点是否在研究报告中得以充分体现

课题申报书是立项的依据,课题结题时一定要结合申报书来评审,申报书中提出的创新点是课题研究的价值体现,也是课题通过立项的重要凭证。课题研究一定要在创新点上突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首先对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和把控要客观公正,不能管中窥豹;二是研究者认为的创新点一定要具有独创性,是研究者自己的东西,不能杜撰,更不能抄袭。三是申报书提出的创新点要在研究报告中充分体现,这是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专家评审时关注的主要方面。不能是部分体现或间接体现,更不能是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

6 看研究是否有前沿性和开创性

课题研究的前沿性和开创性是着眼于全国或全世界同类型的课题而言,前沿性和开创性的表现一般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方法、具体措施与目前通行的做法相比较,有无独创之处。前沿性主要考察的是要引领研究方向,着眼于未来,富有预见。开创性主要考察的是另辟蹊径,打破常规,富有创新。课题的前沿性和开创性需要研究者有较高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积累,同时这也是课题成果鉴定的重要内容。人云亦云、步人后尘的研究是没有生命力的。

7 看结题材料格式是否规范

结题材料包括课题申报书、立项通知、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研究报告、成果鉴定书和支撑材料等。一是要顺序规范,一般按照上述顺序装订成册,且目录和内容一致;二是要字体和字号要统一,一般采用标题黑体小二,内容宋体或仿宋小三;三是支撑材料一般要提供研究样本、调查样卷、发表文章的复印件等;四是省级课题一般至少需要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四篇论文;国家级课题一般至少需要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省级期刊上发表三篇文章。

8 看研究报告体系是否规范

研究报告体系是否规范,主要是看研究报告的一级、二级、三级标题能否形成完整缜密的“思维链”。研究报告的格式没有统一要求,一般包括:一是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内容包括提出研究的问题、介绍研究的背景、拟定研究的目的、阐明研究的假设、说明研究的意义;二是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三是研究方法,一般包括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检索法等;四是现状分析;五是存在的问题;六是具体对策;七是参考文献;八是附录。附录的内容通常是调查工具,如问卷、访谈提纲等。若附录有多项,可以编号,如附录一、附录二等。

9 看搜集数据的多寡和问题开掘是否有深度

一般而言,课题研究范围较大,研究工作就相对较复杂,工作难度也随之增大;研究范围较小,研究工作相对集中,可操作和可掌控的难度相应减少。大型课题可分化为若干的子课题,形成一个庞大的研究体系,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搜集信息的难度可想而知。对课题研究深度的考量,主要是看研究者是否抓住了课题的实质,把握了问题的关键,对问题的分析是否透彻,是否透视和触及到深层次的症结问题,解决问题的理性依据是否充足。问题开掘的深度和审视问题的高度直接体现研究者的科学素养和研究的层次,同时也是决定研究成果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10 看对所在单位改革是否有借鉴意义

课题申报一般要立足于本单位实际,对改进工作和提高效率有实际意义,值得本单位借鉴,并具有推广价值。如果研究是高谈阔论或空洞无物,研究结论不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样的研究一般视为无效研究。课题研究的管理部门要正确引导研究的方向,突出应用性,并在课题奖励中侧重于应用奖励,这样促使课题研究与实际应用更好的结合。

课题评审是课题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课题研究质量和能否通过,均需要评审来做取舍。在正式评审之前,研究者要把自己的研究报告放在网上查新,网上自动生成论文相似性检测报告,总相似比不能超过15%,有的还需要在当地科技局办理科技查新报告。结题评审的标准还可以进一步整理成得分权重的表格形式,要让研究者和评审者做到心中有数,以刚性的标准指导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质量,促进高校科研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徐元俊.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体制创新的研究[J].职教论坛,2005(02):7-8.

[2]冯套柱,伍永平等.高等院校科研目标量化管理办法探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05):67-69.

[3]胡小勇.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档案工作初探[J].职业时空,2007(23):42-42.

[4]向燕子.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构建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04):102-103.

[5]刘兰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研究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7.

Ten Aspects of Evaluation Standard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Subject Conclusion

XIAO Wu
(Sui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uizhou 441300,China)

Abstract:Subject conclusion evaluation standards is the main basi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subject is completed or not and also the guidance of the subject research.Familiaring with 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connotation is not only the specific work of the evaluation experts but aslo the important work for researchers themselves.Only by controlling and apprehending 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the direction of the research will be more clear and the level of the research will be improved constantly.

Key words:ten aspects; subject conclusion; evaluation standards

作者简介:肖 武(1972-),男,湖北随州人,本科,副教授,主研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和汉语言文学教育。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高职院校科研平台搭建与运行模式研究”(编号:2013B376),主持人肖武。

收稿日期:2016-01-21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43X(2016)01-00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