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2016-03-17 12:14黄群英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赣州341002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会计校企合作高职

黄群英(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2)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黄群英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2)

摘 要: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事业要服务好这一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服务好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升级这一使命,就必须大力培养各类人才。近些年来高职教育为了顺应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模式,会计专业是目前高职教育中热门的专业之一,基于校企合作的视角,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实施“四融合一分享”校企合作模式为例,推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整体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受益。

关键词:高职;会计;校企合作;四融合一;分享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人才竞争愈演愈烈,对会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会计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师资融合、课程融合、设施融合、文化融合和分享实习就业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共建,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系统性的合理设计,培养学生厚基础、高技能,让学生毕业后能以最短的时间适应工作的需要,又能满足学生今后长期发展的要求。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极为重要,为学生成长成材提供必备条件。

1 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互联网+”时代的需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1]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招生情况也在商科同类专业中排名靠前,与招生火爆情况不同的是,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和就业质量却偏低,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对工作不够满意,感觉工资待遇较低,工作内容简单,发挥不了个人专长,个人上升空间狭隘;二是用人单位对学生也不够满意,认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欠缺,缺乏吃苦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难以胜任岗位需求,工作稳定性差,喜欢跳槽,导致企业用人成本过高;三是学校了解到会计专业就业对口率低与报考率高相对不平衡,各校专业特色不明鲜,培养方案大同小异,千校一面的现象比较突出。教学与企业需要严重脱节,这是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普遍现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可使学生、企业、学校三方受益。

为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将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树立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机,在成功的道路上缩短学习的时间成本;企业员工进入学校担任专业课讲师,有利于将市场最新的技术融入到课堂;学生在学习阶段提前进入企业锻炼,企业的建筑、管理制度和人文关怀等无不影响着学生,有利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交融。为改变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滞后、实践教学欠缺、师资力量薄弱等现状,鼓励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组建专业委员会,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强化会计专业建设,开展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研究,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实验室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为专业建设与改革提供咨询、指导,研究讨论本专业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新发展、新动向为专业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参与学生的考核。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强校企合作无论是对会计专业教育的发展,还是对促进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近几年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成立江西林业职业教育集团,人才培养工作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获得全国就业宣传工作经验50强。根据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有关数据统计:该院2015 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97.69%,其中会计(注册会计师)专业 147人,就业率为 97%,专业对口率在70%。这说明高职会计专业就业率较高,而且专业对口率较高。该院93.6%的毕业生对现在工作单位的工作环境感到满意,48%的毕业生对技能锻炼或业务提升平台感到基本满意,毕业生中58%的毕业生对薪水感到基本满意。这与学院坚持开放办学,走校企合作之路密不可分。

2 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且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2015 届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占83%,主要集中在区域和行业经济发展属性下的民营中小微企业,2015 届毕业生69%就业于300 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

尽管会计的基础知识和业务流程具有通用性,但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在企业单位与事业单位之间、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会计业务差异非常明显。因此,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合作开展会计人才培养,显得十分必要。校企之间需要共同制定专业标准、开发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展员工培训等,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

以江西环境职业学院为例,会计专业教学安排总体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学年为基础课程教学和基础能力训练阶段,除公共基础课外,开设基础会计、珠算点钞、财务会计等,从入学开始就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每学期安排一周时间到企业体验式见习;第二学年为专业课程教学和岗位能力训练阶段,主要开设为会计电算化、出纳实务、税法等,企业人员进入课堂,学生到税务局工作二个月,老师到岗指导,全面掌握工作要求;第三学年为专业综合课程教学和岗位综合能力训练阶段,主要开设林业会计、管理会计等,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半年。除了第一学年教学安排相对稳定外,第二、第三阶段的教学安排可以根据合作单位的要求,进一步划分多个阶段,灵活设计,工学交替,充分体现了会计专业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特征。

3 高职会计专业“四融合一分享”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社会就业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密切联系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每三年系统修订一次培养目标,充分反映会计制度变化,形成比较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过程中,以工作过程系统化或模块化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完善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实现能力本位、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学生主体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学院提出以市场需求为根本,以适应岗位需求为目标,实施实践教学改革工程。

结合赣南苏区经济欠发达现状,构建了“师资融合、课程融合、设施融合、文化融合和分享实习就业平台”的“四融合一分享”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到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拓展校企合作和交流空间,不仅提升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实现了校企文化融合,成为了校企深度融合的润滑剂、催化剂,诠释了校企合作的真实内涵。

3.1 师资融合,构建“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落实“一师一企”制度,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合作企业在学校设立了办公室,企业组成讲师团长期驻校从事专业教学,工商、税务部门领导纷纷走进课堂,企业高管到校开专题讲座,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把点钞等技能大赛设在学校,这些能工巧匠为实践性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学校参照所属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标准,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3.2 课程融合,优化课程设置

校企共同开发专业教材,核心课程由企业根据工作岗位来完成,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紧密对接。学校不断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及方法,探索实践了基于模块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仿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大力推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3.3 设施融合,共建校企实训基地

学校与企业共同斥资,购买行业内一流的教学实验实训设备,通过建立财务管理、ERP沙盘等仿真模拟实训室,打造与市场同步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各专业实践教学课时数均达到了50%,每个学生在税务局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真刀真枪岗位实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开展教学,可以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为将来适应工作岗位要求打下坚实基础。

3.4 文化融合,共创多元文化

学校邀请企业高管或培训讲师进校园,向学生讲解专业文化、校园文化,怎样与产业文化和企业文化有机融合。学校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将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纳入综合素质培养,锻炼学生吃苦耐劳、扎实肯干的特质,让学生在企业留得住、用得上,得到企业的认可,为双方合作获得持续动力。

3.5 分享实习就业平台,共同培养适合市场所需的人才

企业依靠其自身拥有的产业链、旗下子公司以及相关的服务商、合作商提供的就业岗位,为学生就业提供诸多岗位。学院出台了毕业生就业状况与专业建设挂钩的相关办法,构建了就业状况反馈机制、人才培养导向机制和专业建设调控机制,不断整合和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

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决定学生毕业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通过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专业内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紧贴市场变化与需求,经过三年的会计专业课程学习,校企共同培养人才,大部分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做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加大学校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力度,强化校企协同育人,促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构建具有校企合作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提供能够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财务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国燕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校企深度融合视角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5(4):87-88.

[2]易莹莹.基于企业需求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1):49-50.

[3]马春爱.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6):264-265.

[4]杨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培养模式的思考[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11):17-20.

[5]徐文杰.高职会计专业培养方向调查分析及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01-102.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ased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Accounting Specialty Teaching Mode in Vocational College——A Case Study of Jiangx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HUANG Qunying
(Jiangx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Ganzhou 341002, China)

Abstract: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 Proposed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ill 2020.We must make hard in training all kind of talents, change development mode,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upgrade economic service through education.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eps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 in teaching mode to meet needs of market in recent years.The accounting is one of the popular major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From the view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ke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of “four fusions and one share” in Jiangx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as the case,Accounting teaching level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is promoted.The ability of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for students is improved.It makes benefit for school, enterprise and student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account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four fusions and one share; sharing mode

作者简介:黄群英(1974-),女,江西赣州人,本科,助理会计师,主要从事会计学教学与研究。

收稿日期:2016-01-2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43X(2016)01-0029-03

猜你喜欢
会计校企合作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