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平的白描艺术

2016-03-17 18:53胡祥
中国对外贸易 2016年2期
关键词:白描花卉线条

胡祥

白描,源于古代的白画,指以墨线勾勒表现物象,不着颜色的手法,也泛指略施淡墨渲染的线描画格,其讲究运用同一墨色与不同类的长短、粗细、轻重、转折等线条变化来表现对象,并体现出其笔法本质,形态动态上的多样性,达到简洁,明快的特效,成为独立的绘画样式。比如唐代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线条柔软而缠绵,像蚕丝一样细密流畅,就是典型的白描作品。白描绘画艺术在中国绘画的历史发展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是中国历史发展和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部分。

刘胜平是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花鸟画家之一,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河北美术学院陈子奋白描花卉研究中心主任。他是著名金石书画家陈子奋先生入室弟子,与陈子奋一样同为福州人,徐悲鸿这样评价陈子奋:当代印人,精巧若收石工奇岸若齐白石、典丽则乔大壮、文秀若瘦铁……而雄浑则无过于陈子奋者“接着又指出”“双勾为中国画之本源,足下可谓知所急务”,在近百年中国现代绘画史上,陈子奋不仅工诗文、精纂刻、擅绘画,精白描花卉,并以此奠定了他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不可动摇的学术地位。也就是说,在其生前与生后的二十多年,尚未有人在白描花卉创作上可以与之比肩者。而刘胜平在艺术上继承并发扬了陈子奋的白描艺术,并在充分尊重这种传统艺术的进行创新,取得如今大家公认的艺术成就。

线条是刘胜平作品中的一种标签,他十分注意用笔过程中的断与续、行与止。以《山情》为例,在花鸟形象、整体布局上皆与陈子奋的《白描花卉册页》非常相近,刘胜平在色彩上更加丰富,加入了彩色,描绘山石上的双鸟与山下的花卉,而以墨竹作为背景,这幅画中的线条非常复杂,有写意的竹与石,又有写实的白描的花卉,非常有陈子奋中期时的特色,笔法圆转细劲,较为高古渊穆,行笔顿挫、转折有力而富灵变。但是相比于陈子奋中期作品,刘胜平笔下的线条特色有很大的不同,最明显的就是刘胜平的画中线条的金石韻味不似陈子奋作品中那么浓厚,而是更为圆润细绵,更讲究浓淡对比,通过不同的线条营造出不同的层次感。

刘胜平的白描艺术,还体现在对物象的组织与艺术的概括,他十分讲究利用线条的归纳与集中,比如《不借清风香自远》,采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以线条的长短交替,叙事变化,粗细对比,使其线法随意自然,而且极具法度。画面中,近景处由乱石与花卉铺满,石头的线条粗矿坚硬,色墨浓郁,花卉由乱石中挺拔而出,枝叶或整齐向上竖立或随意曲卷舒展,花蕊娇嫩,乱石由近及远,很有层次感。而飞舞于花丛之中的蜜蜂是这幅作品的点睛之笔,蜜蜂的数量也非常讲究,近处少而远处多,精妙的头部,扑扇的翅膀,摇动的身尾,栩栩如生,让画外人仿佛置身与春天的田野中,看见这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闻到了那似有似无的花香。这幅画通过的题材内容的对比,笔墨的对比都表现出了艺术风格有时为了线法上的需求,对形象的构成作画理上的调整,达到物理,物情,物态三者的和谐。

除了直接师承陈子奋之外,刘胜平的绘画艺术还深受著名画家潘天寿大师影响,他将山水画与花鸟画结合,于20世纪80年代,自创在生宣纸上“融工笔、写意、花鸟、山水于一炉的四结合画法”。如前分析,《山情》中就融合了这四中画法,各种画法的书法不一样,墨韵的浓淡,线条的疏密,色彩的深浅,各自有自己明显的特色,却有显得非常自然,相得益彰,共同衬托出一种和谐的精神追求境界。

在如何表现山水上,刘胜平传承了潘天寿很多艺术特色。刘胜平不画千岩万壑,不画本来就能够唤起崇高感的高山大岭,而以倚松傍花的小景为对象,但画面效果却雄大壮美,与明清山水花鸟画率多优美、秀润的特色大异其趣。如他的《阳春三月》,在布局上就很有潘氏美学特征,如要溯源,甚至可看到八大山人的身影。他笔下的山选用近景,选择出奇制胜的视角,从右下角穿刺而出,与左下角的花卉,远景的墨竹拉大距离,增强对比,如吴冠中所言,这种构图能给人以“强烈、紧张、严肃、惊险及激动等等感觉”。所以,崇高的对象在某些人的笔下变为优美或者平淡、平易的景象在另外的人手下却变为雄壮而奇崛,源自审美主体的能动作用。刘胜平绘画不入巧媚、灵动、优美而呈雄怪、静穆、博大,即源自他的气质、个性和学养的审美选择。

猜你喜欢
白描花卉线条
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批发市场最新花卉价格
观音送子图
《花卉之二》
《静物花卉》
精致线条
白描作品《花卉写生》
线条国趣事
法兰克福“春天”花卉展
白描,你也可以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