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论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核心建构

2016-03-18 15:26廖列营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系统论就业指导职业

廖列营

(韩山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广东 潮州 521000)

基于系统论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核心建构

廖列营

(韩山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广东 潮州 521000)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涉及到学校、指导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社会等各方面,是多因素组合的动态系统.基于系统论的就业指导课核心建构,要求运用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和相关性原则,实行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全员化,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系统论;大学生就业指导;核心建构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学校、指导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社会等各方面,是多因素组合的动态系统.系统论主张把事物看成由众多子系统有机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在体系内要全面考虑事物部分与整体、层次与结构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整体原则、层次原则、相关原则的关联.大学生就业已成为一个经济和社会热点问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了多年,但仍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就业指导这一系统工程要抓好抓实抓出成效,需要遵循系统论的基本原则,把握就业指导工作的特质,运用系统论方法,科学化、系统化地实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1 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设置随意,缺乏整体及全程性指导

教育部已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纳入大学公共必修课,但仍有部分高校行动缓慢,没有将其列入教学计划,没有统一规范的教学大纲,课程开设随意,教学内容不完整,不系统,部分学校就业指导课一般只在大学四年级象征性地给毕业生开几场讲座,课程形式不规范、不严谨,没有形成从新生入学到大四毕业离校全程贯通的就业指导体系.

1.2 师资力量薄弱,缺乏职业化、专业化师资

就业指导课是新课程,教育部将其纳入必修公共课也才几年时间,从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专业师资配置、师资梯队建设上都严重不足,大部分高校都达不到所要求的师生比标准;另一方面,高校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及成长在制度保障、经费支持、培训进修等方面的支持都不够.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师资基本上没有准入限制,或者说进入门槛非常低,绝大部分高校配备的是非专业化人员,教学主体基本都是学工线的副书记和辅导员,就业指导老师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缺乏,对市场化的人才招聘了解不多.[1]很多辅导员才刚刚参加工作,大多缺乏就业指导工作经验,也缺乏择业技能培训,部分辅导员昨天还在找工作,一转身就成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老师,来指导毕业生规划职业,这会导致学生的不信任,学校的不重视和学生的不信任会令就业指导教师缺乏成就感,长此以往便形成恶性循环.

1.3 就业指导内容片面,开放性不够

当前就业指导教学内容较片面,着力点也较单一,更多注重择业技巧的传授,常见的就是求职者个人简历的撰写、面试的技巧等,而在职业整体规划、择业风险管理、职业道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没有触及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和发展的更深层次问题.从授课组织方式看开放性也不足,学生基本在教室听,与校企合作较少,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交流不多,企业校友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2 基于系统论的就业指导核心建构

2.1 按照系统整体性和层次性原则要求,实行全程化指导

系统方法论要求我们把事物看成有机整体,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很强的整体性,从教学组织角度看涉及师资配备、专业设置、日常教学组织、教学质量管理、实践实训教学等方面,各板块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教学内容看涉及就业形势与政策、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理论、就业信息搜集与甄别、笔试面试培训、就业心理调适、创新创业教育、升学指导等方面,各块内容相互联系,组合构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就业指导不是学生毕业时的临时性工作,其目的不仅仅为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其实质性的宗旨还是树人育人,从长远看更注重学生全面整体发展.同时我们注意到大学各年级的学生及同年级各学生个体的认知、思维都是不一样的,具有层次差异.从大学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可以分为职业启蒙、职业素质拓展、职业素质提升三个主要阶段,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要求将大学四年视作一个整体,就业指导应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全程,同时,系统论的层次性原则又要求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针对各阶段的不同特征,分类实施、分层指导,因人施教、对症下药.[2]

职业启蒙阶段.该阶段指大一新生时期,大一新生刚经历严格的高考,进入大学后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感,很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爱好学习,对专业学习有着强烈的追求,对职业的认知还处于启蒙状态.在该阶段,就业指导教学上应着重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和职业价值观,明确专业方向,建立专业思想,培养职业意识,确立职业理想,利用相关测评模型与量表,结合学生个体特质如兴趣、性格、思维等对学生进行职业综合测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自我认知,初步实现科学的职业定向.通过入学教育、新生专业见面会、职业规划讲座、职业规划竞赛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职业观和专业思想教育.

职业素质拓展阶段.该阶段主要指大二、大三时期,大二大三学生逐渐适应了大学学习生活,他们经常关注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及代表性企业的发展情况,关心历届已毕业师兄师姐的去向及大致薪资水平等现实问题.该阶段的就业指导应侧重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具体来说应让学生了解就读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现状及趋势、机遇及风险、发展远景,要把专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形成自己的职业目标.这一阶段是专业技能形成的关键时期,就业指导教学要注重实践性,并与专业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堂理论学习之余,应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接触社会,接触企业,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帮助学生认清自身专业所适应的工作领域,帮助学生进一步拟定职业的发展方向.

就业素质提升阶段.该阶段主要针对大四毕业生,毕业生在大四第二学期心理都有一种焦虑感,渴望得到就业政策信息、求职技巧及心理调适方面的辅导.此阶段应侧重择业技巧训练、创新创业帮扶,在就业信息服务平台要多发布相关招聘信息、最新的就业政策和毕业派遣安排、教育引导学生避免择业误区等方面,就业指导工作在该阶段要将就业指导与解决学生在择业中的具体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不要依赖等待,要主动作为,不要患得患失,要和平面对,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就业和择业,帮助学生做好心理的调适,从容应对择业挑战,对个别同学必要时可以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

2.2 按照系统相关性原则要求,实施全员化指导

根据系统论观点,大系统又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即系统的相关性.我们说就业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涉及方方面面,参与主体不仅是学校单方的事情,高校内也不仅仅是就业工作部门单方的事情.要求实行就业指导的全员化,即在工作中调动学工、就业指导部门、任课教师、家长、知名校友、社会资源等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要根据系统的相关性原则,将就业指导作为一个子系统纳入高校学生事务、高校全面工作及教育发展的大系统中来考虑.

从高校内部各方力量的整合来看,第一、健全就业指导及服务机构,其主要职能是服务毕业生,研究就业市场的动态,组织就业指导教学、收集需求信息,发布招聘通告,组织供需见面会,推荐毕业生就业,完成毕业生派遣,协调学校其他职能部门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相关场地及物质支持.第二、发挥各类教师作用,专业课任课教师在专业课教学和实践环节,要注意加强专业教育,将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告知学生,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要力争做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道德、职业理想教育结合起来.第三、发挥学生自律性和自治性组织作用,可成立职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会等学生社团,策划、组织、协助举办模拟招聘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制作征集等活动,营造学生关心职业发展的校园氛围.从社会资源的共享及整合看,我们呼吁学生家长参与,毕业生就业指导绝对不是学校单方的事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学生家长如能够协同校方一起参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将会收到极大的协同效应,学校要主动与毕业生家长联系,沟通学校的就业工作进展及学生的求职进展.学校要充分利用整合校友和社会资源,邀请知名校友、企业家入校开展专题讲座并帮忙推荐学校的学生.[3]

2.3 抓好核心子系统——教师队伍建设

在就业指导工作这个大系统中,师资队伍建设是核心的子系统.从课程性质和特点看,就业指导课集理论性、实务性、经验性于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集知识传授、技能培训、职业思想教育于一身,对任课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成为就业指导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专兼结合、制度保障.[4]

首要是专职就业指导教师的足额配备,并制度化保障其专业化发展.就业指导课是多学科交叉的课程,涉及经济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知识内容,集政策性、时效性、实践性、技术性于一体,要保证就业指导教育的质量和发展,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要相对合理,任课教师的实践经验、教育背景和社会阅历也很重要,任课教师的常态化制度化再教育培训进修很有必要.学校要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和激励机制,将就业指导教师梯队建设、发展培训、培养晋升纳入学校整体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对就业指导专职教师赴企业挂职、学历进修、职业认证、职称评定、项目申报、评奖评优等事关教师利益的问题,予以制度化的倾斜和保障,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5]

其次充分利用校友和社会资源,建立强大的兼职教师队伍.就业指导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块,整体上看实践性非常强,校内专职教师的理论知识相对深厚,在职业探索、职业规划、职业发展理论等内容的教学上起主导作用,在实践性更强的环节如创新创业教育、面试技巧、职业适应、个人合法权益维护、就业心理调适、求职有效管理等方面,正在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一线从业人员有更多的实践经验.高校培养人才众多,应充分利用已毕业校友和其他社会资源,邀请知名校友、企业家来学校为毕业生进行专题讲座,聘请企业人力资源总监、职业指导专家为高校客座教授,对校内就业指导教师进行培训或指导毕业生就业,可通过校企合作,将校内就业指导教师定期送到企业人力资源部挂职,全程参与企业人才招聘,提升教师水平,或通过学校与人才招聘企业合作,将学生带入企业招聘会现场,现场观摩企业招聘过程,学生通过观摩、体会、总结并提升就业能力.

2.4 从系统开放性角度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就业指导体系实践性、实效性强,且迅速更新发展,系统的开放性要求高校及相关教师善于利用外部条件,整合多方资源,在就业指导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应呈现出开放性及与时俱进.

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就业形势和政策的宣传解读,职业理想和择业目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竞争观和职业价值观;[6]第二、职业生涯教育与规划,运用职业理论,利用相关测量模型,结合学生个体特质如兴趣、特长、性格、技能、思维等进行测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自我认知,实现科学的职业定向,确立职业发展目标,通过科学的职业测评,发现自我、认知自我,实现个人与职位最佳匹配,实现人力资源效益最大化,最终实现自我超越;第三、进行求职方法和技能的培训,帮助学生提高就业信息搜集能力,提升笔试面试技巧,提高就业风险识别管理及就业心理调适能力;第四、创业教育与创业指导,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毕业生越来越多,国家正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大胆创业实践,高校可设立创业学院、创业研究院、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机构或实体,培养创新精神,制度上政策上支持学生创新创业,为学生提供实战的机会.[7]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传统的就业指导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开放的就业指导教学应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如引入资料进行个案分析教学;或将学生带到企业招聘现场,通过现场观摩,引发学生讨论教学;还可采用企业招聘场景模拟及角色扮演教学,让学生扮演企业招聘人员或求职者体验求职与招聘者的心理,这种参与式与体验式的教学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质量管理上,应重视教学的信息反馈,重视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在教学组织和授课方式上,应当将课堂授课、专题指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校内指导与校外实践相结合,通过与人才招聘网等招聘平台合作,直接将指导教师和学生派往人才招聘平台,用挂职、兼职、实习等方式,加深对职业要求的认识和招聘环节的了解,提高就业应聘能力.

3 结论

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基于系统论的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和开放性原则要求,实行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全员化,将系统论方法运用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实践,是一种有益的、可行的尝试,可进一步探索,本文抛砖引玉,与同仁探讨.

[1]唐洪毅.就业指导课教学法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4(2):13-14

[2]叶晓燕,叶新民.完全学分制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05(6):61-64

[4]单德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理论界,2004(4):175-176

[5]唐玲,蒋舜浩.对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变革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1):81-82

[6]覃宪儒、罗诚.从系统论观点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J]高教论坛,2016(2):151-155

[7]高桂娟.从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教育转变[J].高教探索,2008(1):134-135

[责任编辑:丁 元]

The Core 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 Career Guidance Basing on The System Theory

LIAO Lieying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 521000)

The college career guidance work involves schools,advisors,students,parents,enterprises and the society,etc.It is a dynamical system with several factors.The core 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ge career guidance courses based on the system theory requires to take the principle of integrity,gradation and correlation of the system,construct the teaching staff,update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s.

system theory;career guidance;career planning

G 647

B

1672-402X(2016)08-0080-04

2015-12-06

廖列营 (1982-),男,江西玉山人,韩山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系统论就业指导职业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系统论视域下中国文化的断裂与重建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2016年第20届系统论,控制和计算国际会议
数字电视经营系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