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基于协同育人校企深度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为例

2016-03-18 15:26朱亚峰吴赛君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实训

朱亚峰,吴赛君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天河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0)

独立学院基于协同育人校企深度合作的探索与实践
——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为例

朱亚峰,吴赛君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天河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0)

本文针对独立学院校企合作现状,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为例,探索在广东省独立学院建立并完善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深化合作内涵,形成“校企共同筹划、共同投入、互利共赢”的格局.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互利共赢

近年来,校企深度合作推进协同育人在高等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独立学院与企业如何构建基于协同育人的深度合作机制,以实现“互利双赢”目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校企深度合作,表现为双方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的基础上,合作面广、合作层次深且合作时间长,并逐步在资源、人才等各方面形成互利互惠的长效机制.

1 基于协同育人,构建校企深度合作机制的基本思路

与公办本科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办学机制相对灵活,在协同育人的前提下,积极主动探索和创新校企深度合作机制,既能保证服务和提高教学质量这一高校的根本育人目标,又能兼顾和促进面向生产、面向市场这一企业的根本目标,构筑以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校企深度合作机制.

1.1 明确校企双主体地位,构建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

校企双主体地位是对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高校和企业的关系进行的进一步明确,具体而言,是指高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虽属于不同领域,却是相互依存、共担责任、共享利益的对等主体.

当前,独立学院与企业的校企合作,呈现出企业参与度不高、学校也相对闭塞的状况,明确校企双主体地位是促进双方以更积极、更开放的姿态参与到校企合作过程中来的重要保障.高校在校企合作中其收益主要在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而企业其收益主要在于经济效益的提升.在以往的校企合作中,企业承担了部分资本投入、人力投入等,而在人才培养方面,包括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过程监管等方面参与较少,因此,在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需要企业积极参与到协同育人中来,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只有明确校企双主体地位,才能进一步帮助校企双方,尤其是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扮演适当的角色,真正实现双方的互补与统一,便于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

1.2 互利共赢,构建校企深度合作利益整合机制

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中利益相关者存在多方,比如高校、企业、学生、教师等,合作过程中由于缺乏利益整合机制,导致多种问题出现,尤其是各个利益主体过分看重自身利益和短期利益,有些高校仅仅只是想通过校企合作这一渠道来补给学校资源、设备、场地等,很少考虑到要为企业提供相关支持和服务.同样,另一利益主体企业也很少将协同育人融入企业的发展和价值追求中.

因此,以互利共赢为目标,构建校企深度合作利益整合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利益整合机制的构建关键在于利益共同体的形成.所谓利益共同体,就是指以校、企等多方在建立和谐的利益关系的基础上,明确规定各方所应承担的责任、应尽的义务,保障各方实现利益最大化.利益共同体是否能够较好地发挥其功能,在于许多因素,比如建立有效的管理机构、建章立制尤其是利益分配机制、实现深度文化融合等.

1.3 完善制度建设,构建校企深度合作管理保障机制

制度的完善不仅是协同育人的保障,更是构建校企深度合作管理保障机制的重要环节.目前,独立学院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存在着合作过程缺乏监管、出现问题难以协调、合作协议不够规范甚至利益得不到保障等各种问题.这就必然需要在教育部门、高校、企业、学生等关联因素中构建科学的管理保障机制.

明晰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责权利,制定相关制度,尤其是资金投入机制、检查评估机制、风险应对机制等,便于构建起管理保障机制.以学校一方为例,主要应致力于优化校内各部门对于协同育人理解及配合,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具体而言,相关部门要制定对应的支持校企合作的制度,为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的各个关联因素如学生、教师等提供保障.比如,人事部门要为进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提供职称评聘等方面的政策倾斜;教务部门要加强对校外学生的管理,如进企业实践的成绩、学分的认定等;财务部门要对涉及校企合作的校内外基地建设予以经费保障等.

2 我校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推进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我校在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积极地进行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如机械手研发中心、华联造价工作室、电商营运开发中心等校企合作项目全面启动,校企合作逐渐深入.

2.1 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合作机制

2.1.1.实行工作室教学

以“企业进校园”的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建工作室,搭建校内实训平台.如我校与广东华联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合作模式,在校内建筑工程学院,共建“华联造价工作室”.具体做法为:从高年级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工作室,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双重指导下,开展企业的工程业务,进行仿真练习;通过企业考核之后,工作室将分担企业部分业务,一方面减少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使企业盈利,另一方面,工作室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企业大量的真实工程案例,使学生获利.

2.1.2.实行企业工程师驻校制

由企业派出工程师长期进驻学校,与校内老师共同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训指导.如我校与广东华联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合作,由企业派出 8位驻校工程师长驻学校,负责我校造价类相关的课程设计和实训指导工作.实训方案校企双方指导老师共同拟定,实训内容以企业已完成的项目或现有项目为案例.实践证明,企业工程师驻校制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专业能力也显著提升.

2.1.3.设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

我校在校企合作方面,鼓励创新,政策倾斜.重视顶层设计,选准选强试点专业,在校内强调“先行先试”鼓励创新,探索多样灵活的校企合作模式,从校企信息合作、技术合作、人才合作、资金合作,展开科技研发合作、技术咨询服务、共建实验室、共建研发中心等.比如2012年学校董事会特批校企合作专项资金 30万元加强企业横向联系.

2.2 校企协同育人,共建教学资源

2.2.1.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实现学生实习(训)环节与企业工程实际紧密结合、教师的学术研究与企业工程实际项目紧密结合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校与多家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逐步形成了“校企共同筹划、共同研发、资源共享”的格局.

如管理学院与知名物流企业上海圆通速递公司进行合作,并于2009年10月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由学校安排专营场地,公司配备相关经营设施与设备并派专人培训指导,建立了“上海圆通校内实训中心”,作为公司设在学校的一个营业点,全国联网.引入市场机制,由在校物流专业学生完全按照合作企业的要求,实行企业化运作.又如我校与广东民建公司共建的以机器人研发为载体的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构建以机器人研发为载体的创新活动体系,将工业机器人研发整合成一个产、学、研、用一体化,共赢发展的技术创新合作平台,既以企业实际工作为主,又有学校的自办产业为依托,充分利用学校内部教育资源,建立完备的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企业化方式运作的仿真实践环境.

2.2.2.共建教师队伍

校企双方深度合作以达成 “人才强校”战略,致力于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结构优化、优势互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师资队伍结构方面,组建包括企业高技术人才、专业负责人在内的教学团队,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如我校与顺德赛特莱特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合作,我校机电工程学院聘请企业导师进学校,聘请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和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外聘专业教师、实习指导老师及客座教授等,建立校企联动的师资队伍.

在师资素质方面,委派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或者采用“项目驱动”模式,增进学校自有教师与企业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弥补学校自有教师生产管理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如我校与广东华联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合作,我校建筑类专业老师多半缺少企业工作经历,建筑工程学院借助华联公司的有利资源,以挂职锻炼、参与项目、校企导师互动交流等形式方便学校教师进行专业实践,部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造价类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

2.2.3.共同参与各个教学环节

近年来,我校各个二级学院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指导学生校外实习与毕业设计、合作编写实习教材、共同完善专业教学资源、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联合申报教科研项目等教学环节.

2.3 校企协同育人,实现“互利双赢”目标

近年来,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双方共建了一批优质资源,逐步实现“互利双赢”目标.一方面,我校得到了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及管理上的支持,办学质量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企业得到了学校的硬件及技术支持,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强.

2.3.1.学校获得企业支持,赢得快速发展

近年来,与我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多家企业在人力、财力、物力及管理等多方面给予了很大支持.例如,广东华联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支持学校发展,搭建学生就业平台,拓宽人才输出渠道,仅 2013年招聘会,华联公司总部就接收了 17名学生.总体来说,校企深度合作,使得学校获得较多支持,锻造了双师队伍,提高了教育质量,开拓了就业市场,为我校赢得快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3.2.企业获得技术支持,赢得优质服务

近年来,学校先后开发了无避让立体停车设备、离心机、机械手等,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服务.又如我校与顺德赛特莱特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合作,学校购买注塑机等设备(价值 33.6万元)供企业生产使用,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总体来说,校企深度合作,使企业获得了学校提供的较高水平的设备、技术支持等服务,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龚东军.基于“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践的校企深度合作之思考-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为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4(6):18-20.

[3]周权锁.推进深度“产学研用”合作、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J].高等农业教育,2014 (12):60-63.

[4]吴晓莉.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J].职业教育,2012(22):211.

[5]李路娜.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5):126-127.

[责任编辑:张瑜东]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And Maternal University

ZHU Ya-feng,WU Sai-jun
(Tianhe College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40,China)

The study analyzed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and maternal university---the independent college will eventually independent from the maternal university and transformed into private college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several constructive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dependent colleges;maternal university;transform

G 647

B

1672-402X(2016)08-0116-03

2016-06-12

2014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综合类项目(项目编号:GDJG20141296).

朱亚峰(1978-),女,湖北武汉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教科部副部长.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理论研究.

吴赛君(1986-),女,湖南益阳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教科部科员.研究方向:独立学院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实训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