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拓展性作业”设计的三个维度

2016-03-19 03:02浙江丽水市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323600陈川莲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2期
关键词:三个维度

浙江丽水市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323600)陈川莲



“诊断拓展性作业”设计的三个维度

浙江丽水市云和县江滨实验小学(323600)陈川莲

[摘要]诊断拓展性作业既是对课堂数学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检测,又是拓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教师从“拉伸知识长度”“拓展知识宽度”“提升知识高度”三个维度出发设计数学作业,可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诊断拓展性作业“三个维度”体验数学思考

“学为中心,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以生为本”的课堂通过“独立预习作业”“尝试探究作业”“诊断拓展性作业”这三类作业,改变着教师“先教后学”的教学方式,力求让学生先学、能学和会学。其中“诊断拓展性作业”既是对课堂数学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检测,又是拓展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对如何让“诊断拓展性作业”更具科学性,我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拉伸知识长度,让学生在不断体验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

在“先学后教”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都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坚决不教。这样的课堂总会让人质疑:学生自己学的会不会仅仅是这个知识的结果?他们亲身经历过这个知识获得的过程吗?在获得这个知识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是否有提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育应由传统的‘单一目标’转向‘多维目标’,强调教师不应唯一地关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应帮助学生学会思维,并能逐步发展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诊断拓展性作业”这一环节中,教师设计的作业不仅要具有检测学生是否理解知识形成过程的作用,还应具有促进学生积累数学方法和发展思维的作用。

策略一:变“以练固基”为“重温过程”

传统的课堂练习更多的是关注教学功能,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反复练习,达到熟练和形成技能的目的。而“先学后教”模式下的课堂练习更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除法”的练习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直接出示类似“612÷3=?”这样的算式让学生进行练习,以达到熟练和掌握计算技能的目的。如今,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所在的教研组对“除法”练习做了如下设计。

出示“416÷4=104”的两种计算竖式(如图1),要求:(1)借助图形或学具,说一说每个竖式的意义;(2)用笔圈一圈、连一连,来分一分小方块;(3)说一说两个竖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图1

这里是借助竖式这一情境,让学生重温分物的经历,感受算理与算法的一致性。

策略二:变“重复练习”为“以练提思”

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课堂作业既反映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追求,又承载着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帮助学生积累解题方法,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使命。

“相差问题”的练习中,传统的教材是这样设计的(如图2);在教研组活动中,我们做了这样的改进(如图3)。

图2

图3

传统练习呈现的是静态的结果,学生一连线,很快就能知道多出来的数量。改进后的练习杂乱无序,让学生觉得烦恼,产生使之有序的迫切愿望,使得学生自觉通过操作,重新排序分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数学的思考方式,逐渐提高思维水平。

二、拓展知识宽度,让学生在不断伸展中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在练习与整理的过程中,“诊断拓展性作业”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提炼思考方法和解题规律,使其深入挖掘不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完善数学知识结构。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后,教师可给出下面这道练习:

请在图4中画出高为4厘米、面积为20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各一个。(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

图4

师:在高相等的情况下,要使面积都等于20平方厘米,你是怎样画它们的高的?

生:这些图形的高都是4厘米,平行四边形的底就等于面积除以高,得5厘米;三角形的底等于面积乘以2再除以高,得10厘米;梯形的面积乘以2再除以高就是上底和下底的和,只要保证上底与下底的和是10的就可以了。

师: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课件演示:为使梯形保持面积20平方厘米、高4厘米不变,上底每缩短1厘米,下底就增长1厘米。当拉到上底与下底相等的时候,梯形就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继续拉动上底,当上底变成0厘米时,梯形就变成了一个三角形)

生:其实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是通用公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它来计算。

教师通过提问与追问,不断挖掘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散乱的知识串成了一串,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理清了脉络,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三、提升知识高度,让学生在不断攀登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研究表明,真正的学习快感往往来自挑战后的成功。对于“诊断拓展性作业”的设计,教师要学会把知识“掩埋”起来,让学生慢慢挖掘,收获成功的快感。

例如,五(1)班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1)参加围棋、乒乓球和足球社团的学生共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2)参加()社团的人数最多,五(1)班至少有()人。

社团名称  围棋  书法  乒乓球  足球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1 1 2 2 1 7 6 52 1

这道题考查的是分数加减法、分数大小比较及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点,同时考查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问题由易到难,层次分明。尤其是最后一问,更需要学生充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具体情境综合分析,才能解决问题。这样的题型看似很难,但只要找准思考点,就会有茅塞顿开之感。

又如,教师在教学“分数乘除法”后设计这样的练习:

在抛出“得数等于开始数的奥秘在哪里?”这个问题后,教师可继续出示下面这两道题,让学生判断对错后说明原因。

这样寻找迷宫出口式的题型,能激发学生的做题兴趣和求知欲,使得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并收获显著成效。

课堂改革是当今教育工作的主旋律,精心设计作业是践行“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教师若从以上三个维度出发设计数学作业,定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最终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编吴美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1-047

猜你喜欢
三个维度
以人为本视角下县级公立医院问题、出路的思考
基于供给侧改革视阈推进现代学徒制的三个维度
小学数学复习课现状分析及教学建议
认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颁布施行意义的三个维度
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的三个维度
新课程下高中英语课堂容量问题的案例研究
以《武陵春》为例谈如何确定课时教学目标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应把握好“三个维度”
在“概论”课中加强科学社会主义观教育的三个维度
抓作风建设要突出“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