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与客家民俗体育文化交流*

2016-03-19 03:20李晓平苏德苹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松口梅县梅州

李晓平,苏德苹

(赣南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海上丝绸之路与客家民俗体育文化交流*

李晓平,苏德苹

(赣南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江西 赣州341000)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以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松口为切入点,对客家民俗体育文化交流进行研究。针对客家人飘扬过海,遍布海外的现实,提出客家民俗体育文化交流的对策。

客家体育;海上丝绸之路;民俗体育;体育文化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始于汉代,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后来人们所指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从广东和福建等地出发,经过南海、马六甲海峡、泰国湾、印度洋、大西洋等海域,到达东南亚、欧洲和非洲等国家的海上经济文化交流通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提出的战略创新合作模式,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也倡议: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将进一步深入,同时也为我国经济、文化、体育、艺术等方面的交流、传播和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

客家人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密切。客家先民长途跋涉,漂洋过海,历尽艰辛,流布海外,形成了勤俭刻苦、开拓进取、崇文重教尚武的客家精神。客家人虽然主要聚居于粤闽赣三省交界的山区,但从唐宋以来,客家人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客家民俗体育是国之交往的桥梁、民之相亲的纽带、心之相通的媒介。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对外交流促进了体育产业发展和深化经济合作,对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客家民俗体育文化对外交流的起点与梅县松口体育会的成立

广东省梅县松口千年古镇,被认为是客家民俗体育文化对外传播和交流的起点。位于赣闽粤毗邻的三省交汇处,水上交通方便,被称为商贸重镇,闻名海内外,是客家先民“扬帆出海,开拓进取”的始发地。早在西晋永嘉年间,经过饥荒、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居住在北方的客家先民经过五次南迁来到赣南山区,赣南被称为客家摇篮。然后由赣南播迁到广东、福建、广西、四川、湖南等地。松口古镇被称为客家先民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201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梅县松口建立世界第七座移民纪念碑,被称为世界客家华侨的回归地,在世界客家人心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客家民俗体育文化是客家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通过梅县松口古镇,客家先民把“崇文重德尚武”客家民俗体育精神传播到海外,并与国外的体育文化进行交流。[1]但是西方的乐舞和杂技等体育艺术等文化通过客家先民也逐渐带回到松口古镇,因此,松口古镇对客家民俗体育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梅县松口古镇的对外交流不断加深,促进了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清朝,政府禁止民间兴办军事训练或军事教育活动。但是梅县的客家人开始留学日本,学习西方的现代体育,并把“体操”科目引入学校体育。辛亥革命前夕,梅县松口的“同盟会组织”决定以“体育会”的名义成立松口体育会,进行兴办学校,培养体育教师,为革命培养和储备军事人才。[2]该体育会是一个革命体育团体,承载着大批客籍志士革命救国、体育救国梦想。然而,松口体育会在办学的过程中,课程涉及军事、客家武术等科目。客家人具有“尚武图存,爱国救国”的愿望,松口体育会的成立正好迎合了客家人的尚武精神,因此,梅县松口体育会的成立,促进了梅县客家民俗体育的发展,同时也为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客家民俗体育文化互通互助,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经济和文化的关系密切,经济的发展能够带动文化的创新和变革,文化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腾飞。[3]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全球化历史进程的加快,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一种发展趋势。体育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客家民俗体育文化在与以奥林匹克为核心的现代体育交流过程中,促进了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客家民俗体育文化属于移民文化,在海外迁徙的过程中与当地文化融合的同时,传承了客家民俗文化内涵,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海外客家人具有崇拜祖先的文化认同的传统,通过客家民俗体育活动,也能促进海外客家人之间的友情和亲情,对推动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例如,最有影响的世界客属恳亲大会(World Hakka Conference),是海内外客家人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载体,也是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每次世界客家恳亲大会后,都带动经济和文化合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交流,可以带动海外客家人之间经贸和文化交流合作,是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有效途径。

客家民俗体育文化是海外客家民系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体现。海内外客商发挥客家民俗体育文化资源优势,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客家聚居区,可以利用独特的客家民俗体育资源,发展体育旅游。体育旅游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助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繁荣和发展。通过客家民俗传统项目的牵线搭桥,营造客家民俗体育文化交流环境,助推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繁荣和发展。海外客家人热爱祖国的体育事业。早在1992年,客商领袖曾宪梓宣布发起支持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大型宣传活动,资助和支持国内体育事业。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委员会的顾问,他积极参加奥运长跑活动,设立曾宪梓体育基金,激励运动员为国争光。

三、客家民俗体育文化借助“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平台进行跨文化传播

赣南、粤东和闽西是客家民系的原住区,应该借助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契机,延续客家民俗体育文化对外交流。根据2012年客家人口统计,国内外客家人口总数约7 000万,其中台湾客家人口约400万,东南亚客家人口约500万,美国客家人口约20万。据罗香林先生的《客家源流考》一书发布,海外客家人口约有2 500万,是海外侨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人对东南亚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赣南、粤东和闽西,与东南亚各国联系紧密,可以充分利用海外客家人对客家文化的认同感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平台,加强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交流和跨文化传播。在全球化语境下,客家民俗体育文化传播带有跨文化的印记。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应以文化为主线贯穿整个传播过程,进行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创新。当然,跨文化传播带来了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互动,文化冲突或文化休克不可避免。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可以通过文化融合和文化适应来解决。客家民俗体育文化有效地跨文化传播,应处理好民族化和国际化的关系,在文化观念、机制运作和具体操作层面,确立客家民俗体育文化战略。

客家民俗体育文化借助“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平台进行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应该借助海外孔子学院的桥梁作用,推进客家民俗体育文化交流的任务。目前,我国在海外的孔子学院有300余所, 可以利用孔子学院传播客家民俗体育。海外孔子学院可以在重大节庆时,表演和传授客家舞龙舞狮、客家高桥、客家武术等客家传统体育项目,推动跨文化传播和交流。因此,客家民俗体育文化应该借助“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平台,加快跨文化传播的步伐,进行文化创新,与当地文化进行融合。使客家民俗体育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影响力,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四、海上丝绸之路对梅州客家民俗体育的开发及发展

自汉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梅县松口为重要起点,影响久远。不仅促进了梅州地区的对外贸易,并且促进了梅州地区的客家民俗体育的发展。同时,还给梅州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传承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文明,是实现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繁荣的重要途径。

近代西方体育的传入,极大地促进了梅州客家民俗体育的发展。早在在清朝光绪年间,梅州便已兴起开办学堂并开设体操课。1907年,谢逸桥等人在梅县开办松口体育会,传授军事技能和体能训练。[4]受“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就在现代,梅县的足球也远超于国内的其他地方。据史料记载,最早将近代足球技术传到梅州的是外国传教士。1929年,张作晋、侯景超、林立起、蓝金、黄雨柏、蛮谷等人建立了民国时代“梅县强民体育会”,此协会是第一个华侨和民间外交媒介的民间团体。此后,以梅县强民体育会为主的“强民足球队”很快便在广东省通过各种比赛打出了自己的威名。随后,足球运动便迅速成为了梅州客家聚集区人民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梅州地区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足球比赛,这也极大地推动了足球运动在梅州客家聚集区的普及和传播。

新中国成立以来,梅州客家传统体育得到了蓬勃发展。1956年,国家体委授予梅县“足球之乡”称号。1979年,国务院批准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16个足球重点地区,梅县榜上有名。现存于粤东梅州的武术流派具有代表性的如:昆仑拳、刁家拳、岳家拳等。在这些武术流派的基础上,形成了有地区明显特征的武术之乡,如自古便武风盛行的大埔县,素来被称之为武术之乡。梅州客家地区节日喜庆时所表演的最主要的体育项目是舞狮,在当地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丰顺埔寨每逢元宵佳节或盛大的庆典,均用“烧火龙”“烧禹门”“烧烟架”来庆祝节日,“火龙”已经全国闻名。

五、结论

客家人漂洋过海,南迁东南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东南亚的繁荣与发展与海外客家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在现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下,客商以客家民俗体育作为交流和沟通的桥梁,深化各领域的合作,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1]岳艳丽,王军.梅州客家传统体育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5):121-125.

[2]饶东英,胡小明.梅县松口体育会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2):106-109.

[3]王天军,王珏瑞.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下的体育文化交流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6):641-644.

[4]李丽,夏冬,张长城.近代梅县民间体育社团发展特点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4,(9):180-183.

责任编辑:朱学平

The Maritime Silk Road and Exchange of the Hakka Folk Sports Culture

LI Xiaoping, SU Deping

(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GannanNormalUniversity,Ganzhou341000,China)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other methods, this article studies Hakka folk sports and cultural exchang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

Hakka sports; Maritime Silk Road; folk sports; sport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1004-8332(2016)02-03-03

2016-02-01

10.13698/j.cnki.cn36-1037/c.2016.02.002

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140SS15027);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TY1501)

李晓平(1973-),男,江西宁都人,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客家民俗体育。

G127

A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6.1037.C.20160411.1013.005.html

猜你喜欢
松口梅县梅州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
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
梅州明眸
梅县区客家门神画展
2007:义务教育学杂费也免了
梅花知音
梅花知音
梅州茄子嫁接育苗关键技术
梅县区老促会迎新春 送祝福
The devoted m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