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引发的治安问题及对策

2016-03-19 10:43高磊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治安公安机关权益

高磊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引发的治安问题及对策

高磊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引发的治安问题已经严重危害到治安秩序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解决由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引发的治安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监管与引导,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农民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也需要农民工树立维权意识。只有通过各方面的不断努力,解决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引发的治安问题之路才不会再崎岖而漫长。

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治安问题;解决

一、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的现状

农民工是我国的劳动者,法律赋予的农民工在劳动过程中应该获得的利益即是农民工劳动权益。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障,甚至被不断侵害,从而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

(一)平等就业权利受到限制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人口众多这一事实,使剩余劳动力已经完全大于就业岗位的需求,结果就是许多的用人单位在优中择优的过程之后,就想方设法的进一步限制农民工的自主择业权利,最显著的就是在用工过程中要求农民工将身份证抵押给用人单位,此外还有在试用期内不发给农民工工资或者以极低的工资作为报酬。迫于生计,很多农民工不得不遵守用人单位这些看似 “合理”的规定,甚至不得不满足用人单位更加苛刻的要求。

(二)获得劳动报酬权屡受侵害

农民工以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报酬是法律规定的合法权益,但现实生活中很多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却存在侵害行为。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庞大,资源丰富,农民工在寻求就业的过程中总是处在不利的局面中。同时,由于农民工自身素质与技能的相对缺乏,使得他们无法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由于缺乏有效的维权途径以及自身弱势的地位,导致拖欠工资现象十分普遍。

(三)安全卫生条件差

很多用人单位不按规定对劳动者的工作环境设置应有的保护措施,致使很多的农民工长期生活和工作在脏、乱、险的环境之中,央视的焦点访谈节目多次报道很多企业的劳动者长期处在恶劣的劳动环境中。社会地位的低下以及自身缺乏有效的维权途径导致很多农民工只能默默忍受危险的工作环境,经济上的困难以及身体上的摧残使他们无法更好的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诸如建筑等一些高危行业中,农民工长期受到职业病的困扰。

(四)变相加班现象严重

宪法明确规定休息权是劳动者的最重要且基本的权利,但很多用人单位无视这一法规,变相加班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农民工由于自身贫困等原因,向用人单位表示即使用人单位在加班时间内支付标准工资也愿意多加班以争取更多的劳动报酬,这种现象滋生了用人单位肆无忌惮的给农民工安排更多的加班时间。[1]长时间的加班对于一个农民工来说不仅是身体的摧残,更多的是迫于生活的压力,很多农民工由于长时间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而导致慢性疾病甚至导致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工伤事故的频率大大增加。

二、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引发的治安问题

近年来农民工因不能寻求有效途径解决自身劳动权益受损而引发的治安问题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

(一)治安事件多发,社会危害性大

近年来,由于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而引发的治安事件时有发生,农民工以静坐、非法集会和游行示威的形式来维护自身的利益,这是对当前中国“资本强,劳工弱”的不平衡劳动格局的集中反映,一连串治安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这是在社会矛盾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的集中爆发,也反映出当前农民工的生活、工作现状和维权途径单一与艰辛的现实,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与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自身弱势有关,同时也与政府部门的不作为行为有着必然的联系。

(二)犯罪问题严重,危害治安秩序

当前农民工犯罪人员构成主要为青少年农民工,年龄在18-25周岁,与年龄较大的农民工相比,青少年农民工在进入城市后更加容易受到城市文化的熏陶,接受新思想的能力更强,但是城市社会对于农民工的歧视以及相关的限制却不因年龄而异,当青少年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受到损害时,由于自控力较弱,他们比老一代的农民工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由于农民工自身的法律意识较弱,在自身的劳动权益受到损害后,维权无门,更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农民工犯罪问题主要集中在如抢劫、盗窃、强奸、伤害等方面。[2]虽然近年来随着国家法制进程的加快和完善,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有所缓解,但是占流动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工犯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三)滋生仇视心理,危害社会稳定

当前很多农民工在城市中劳动权益受到侵害后,由于自身维权能力有限以及无法及时获得社会救济而被城市边缘化。社会的歧视以及不公正的待遇使得他们感到无法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很多人在走投无路或者在一时冲动的情况下纠集有着相同经历的人开始报复社会,他们往往有着相同的切身体验以及相近的思维方式,因此为了发泄自身的不满情绪转而开始对城市的治安秩序造成破坏。

三、解决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引发的治安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无论是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解决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引发的治安问题都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化党委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

1.打破户籍限制,接纳外来人口。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非农工作的现状已基本明确,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中寻求自身发展与改变自身的经济状况。正是当前的户籍制度以及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限制了农民工以平等地位进行城市劳作,强制性的将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划分为两个不同层次的群体,造成农民工进入城市后因种种原因引发各种治安问题。因此,党委和政府应从当前农民工生存的现状出发,制定出符合农民工生存发展的各种政策,应打破户籍限制,接纳外来人口,使得农民工为城市发展贡献自身力量的同时能够更好的享受自身应有的权利。

2.加强宣传工作,进一步保障农民工合法劳动权益。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方面又出现了很多新问题,例如针对农民工反映强烈的养老保险以及医疗保险等相关方面的保障问题。[3]因此,解决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问题对于解决由此引发的各种治安问题有着深远影响,通过政府与用人企业的有效沟通,建议企业不断加强对农民工合法劳动权益的落实工作,同时利用各种媒介,如网络、电视、手机短息等方式广泛传播鼓励农民工加入到维护自身劳动权益的潮流中。

3.加强社会监管,防患于未然。加强政府的监管职能主要是针对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有效保障方面,主要涉及农民工的休息休假权、获得报酬权和职业安全权。政府应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之上,将与农民工有关的休息休假权、获得报酬权和职业安全权等方面纳入到政府部门的考核和对企业的监管中。应加强市场调节的监管作用,赋予农民工进行自我救济的权利,在保证企业正常工程进度的情况之下,通过各种途径达到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目的。

4.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为农民工维护劳动权益提供保障。社会服务功能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政府应针对当前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的现状和特征对症下药,针对当前农民工在城市社会中被孤立和边缘化的现状制定和落实城乡均等的社会服务政策,减小和消除社会歧视;对于社会反映强烈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应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减少辍学儿童的数量,关爱空巢老人,彰显人文关怀。

(二)公安部门加强治安管理,预防与矫正农民工犯罪

公安机关在治安秩序维护与保障公民人身、财产权益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农民工进入到城市中,公安部门的积极管理和引导对于维护农民工合法劳动权益以及解决其劳动权益受损引发的治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1.实现轨迹管理,及时掌握动态。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强这一特点,因此对农民工的管理尤其是流动农民工人口轨迹管理是公安机关的重要任务之一。所谓流动人口轨迹管理是指在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以公安部门为主,各地区、部门有效协作,及时采集、录入并更新数据,对流动人口尤其是外来人口的基本信息,进行及时的研判、合理整合和管理。及时准确的掌握流动人口的现实动态情况,从而实现对流动人口移动轨迹的有效追踪与管理,对重点人口及时监控与跟踪,有效预防和打击犯罪。

2.预防和矫正农民工违法犯罪,提供热情服务。针对当前农民工违法犯罪问题公安机关应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工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基本政策,预防农民工违法犯罪;针对轻微违法的农民工,应当进行积极的矫正和引导,防止其继续走上犯罪的道路;通过在公安机关进行登记和备案,及时研判和分析各种农民工违法犯罪问题的多发区域,加强监管和治理。对本区域由于农民工外出打工形成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应积极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加大政府对他们的关心程度。在公安机关日常工作中,设立办事窗口为农民工办理相关业务,公安部门及时登记备案同时为他们办理暂住证提供便利。

(三)充分发挥社区治安组织职能,预防农民工违法犯罪问题产生

社区治安组织在预防和及时发现农民工犯罪,帮助党委和政府进行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对于公安机关来说,社区治安组织也是公安机关及时掌握社区动态、获得社会治安信息的重要渠道。

1.协助公安机关收集治安信息,预防农民工违法犯罪。充分发挥社区治安组织收集信息的功能,对于所在社区内的重要治安信息,社区治安组织应当及时反馈到所在辖区的公安机关,加强对社区内重点人员的监控,预防农民工违法犯罪。社区治安组织应加强对所在区域农民工的治安监管力度,及时发现有违法犯罪倾向的农民工群体或个人,通过与公安机关的有效协调,不断加强对重点农民工的监管,预防其违法犯罪。

2.发挥社区治安组织治安阵地的防控功能,加强治安联防。流动性强是农民工自身的重要特征。当前,充分发挥社区治安组织的防控阵地功能,及时联系社区群众,掌握可疑情况,及时发现治安隐患,防患于未然,对于所在区域治安状况的改善与预防违法犯罪问题有着重要意义。同时社区治安组织应及时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系,报告可疑情况,充分解决因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而引发的治安问题。针对农民工流动性强这一特点,可以加强与相邻社区的密切联系,加强治安联防,对于流入或者流出所在社区的农民工,应及时加强沟通,密切社区之间的联系,如此一来,可以更好的加强对重点农民工的监管。

3.发挥服务功能,为农民工排忧解难。社区治安组织负责整个社区的安全防范,同时对于社区内农民工除进行相应的监管外,可以充分发挥社区治安组织的服务功能,对于所在社区的农民工遇到的困难,可以及时加以帮助,为农民排忧解难;对于农民工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的,可以向管辖所在社区的公安机关及时汇报情况,通过公安机关与相关部门的有效协调更好的化解矛盾。

四、结语

更好的解决农民工劳动权益受损引发的治安问题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广泛参与才能获得解决,这需要我们消除社会歧视,积极关心农民工这一为城市发展贡献自身汗水的特殊群体;企业要树立法律观念和大局意识,为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积极保障农民工合法劳动权益,树立业界“良心”;公安部门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积极引导,妥善帮助农民工解决自身问题,打击违法犯罪。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1]贺玲.加班工资,你拿到了吗[J].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14(2):60-61.

[2]刘美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犯罪问题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2:103.

[3]张晓.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的供需适配性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122.

On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Public Security Problems Caused by the Damage to the Labor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Migrant Workers

Gao Lei
(Chinese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Beijing 100038)

The security problem caused by the damage to the labor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migrant workers has seriously endanger the stability of the public order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To solve the security problems caused by damage to the labor rights of migrant workers,it is necessary for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guidance and the whole society needs to work together to create a good social environment for migrant workers.In addition,migrant workers also need to establish the consciousness of rights protection.By continuous efforts of every relevant organ,the security problem caused by the damage to the labor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migrant workers may expect a sound solution.

migrant workers;labor rights and interests;damage;security problem;solution

D422.7,D631.4

A

1671-5101(2016)06-0061-04

(责任编辑:王泓)

2016-09-14

高磊(1989-),男,山东潍坊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4级公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治安学。

猜你喜欢
治安公安机关权益
意外伤害与权益保护
Me & Miss Bee
漫话权益
推进扫黑除恶 优化治安环境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公安机关将开展3个月行动 深化打击食品药品农资和环境犯罪
对已经移送公安机关案件的当事人做出罚款的行为是否涉嫌渎职犯罪?
公安机关刑事案件侦查中的假说、推理和证据
广场舞“健身权益”与“休息权益”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