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的“病人们”(下)

2016-03-19 16:38宗禾
党政论坛 2016年18期
关键词:药疗熟人微商

哲 思·世相评说·

朋友圈里的“病人们”(下)

营销党:人人都有一个卖面膜的朋友

有网友戏谑:“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有个卖面膜的‘杀熟者’。”这句玩笑话道出了朋友圈营销泛滥的实情因熟人彼此信任,东西容易卖,无数人加入了“杀熟”行列。

“杀熟”的微商遇到的最大瓶颈大概是“朋友”日益提升的智商。当微商变成“危商”,熟人买卖链条中的信任折损,微商就“杀熟”不成反“自杀”。微商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在把朋友圈变成“商业广场”的同时,却缺乏成熟的品牌、售后和维权机制,一个个暴富美梦必将随着一圈圈友谊一同破灭。

养生党:所以养生

有被养生节目洗脑的家人是怎样一种体验?这个问题在知乎网上收获了8816人关注、1036个回答,截至2016年3月3日,已被浏览279万次。答主们纷纷吐槽被已经走火入魔的家人“祸害”的“惨痛”经历。从描述来看,这确实是一个神一样的群体:

第一,此群体多为退休人士。退休之后,他们有的是时间,于是把全部精力投放到养生上,对各种养生知识采取了兼收并蓄、不信白不信的态度。第二,根据养生手法的不同,他们又可以细分为食疗系、药疗系、运动系等派系。食疗系自然就是有利于养生的,多难吃都要吃;不利于养生的,多好吃都不吃比如吃苹果不能削皮了,因为专家说了,苹果的营养在皮上。药疗系则是从维生素A到Z,乃至氢、氦、锂、铍、硼等矿物质,没有哪样是他们不敢尝试的。运动系比较猛烈,手段包括撞墙(据说寒凉体质者可撞出健康,湿热体质可撞掉邪火)、爬行、干擦背、集体呼喊(无限循环喊一些励志口号,如“高血压,拍掉啦!”)等。第三,他们在养生的行动力和影响力上是惊人的。

这个神一样的群体在用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之后,可想而知,他们立即化身网络养生达人,对养生话题秒赞之并秒转之,每天少则一条,多则四五条。转给谁?自然是同为养生党的亲朋,还有自家“不爱惜身体”的“熊孩子”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关爱方式。

请善待沦为养生党的家人,他们需要的,可能不仅仅是养生知识,还有儿女的陪伴。

国外度假党:假装在“别处”

突然有一天,你发现那种传说中“说走就走”的生活,不知怎么就出现在朋友圈中,手指划拉屏幕之间,总有那么几个引发“羡嫉恨”的人刺激你的耳目、震动你的心灵,而且还是在你现实生活中相识的甲乙丙丁。

他们隔三岔五出国旅行,上一条朋友圈定位还在日本,在冰天雪地里拍着《情书》式的文艺范儿照片,下一条已经飞到炎热的澳大利亚,热裤长腿不经意甩你一脸阳光。你以为这就完了?十天后,一个华丽转身到达约旦,陌生的异域风情,距离感将磁场吸引张力最大化,那里甚至是你从未想象过的旅行目的地。

可“世上哪有这般完美的人、逍遥的生活”?世界太小,圈里圈外总有交集,不排除有被人发现是网络盗图的。

网上有一个著名的段子:有一天我在楼下拉面馆看到了我的朋友,但我们没打招呼,因为她的朋友圈显示她这时应该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排队买LV,而我应该在美国黄金海岸晒太阳……

假装在国外,看上去很美,但朋友圈里的幻象一旦被戳破,虚幻的“别处”就变成了残酷的“此处”。

隐身党:那个角落里的窥视者

在微信朋友圈实现隐身,必须是蓄谋已久的。只有在足够长的一段时间里,让人们看不到他在朋友圈里的活动迹象,才能说隐身成功。他们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失踪者”。如果不是偶尔出现在你或者他人的点赞里,你几乎意识不到他们一直躺在你的好友列表里。

社交网络上诸如“取消关注”“对其不可见”等功能,极大地缓和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并且节约了绝交所耗费的时间、人力与心力成本。由于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不想见的人,或者不想让对方看见自己,朋友圈里的人几乎都做过别人的隐身党。

你在朋友圈中的表现会成为熟人的谈资,或成为他们判断你心智、学识、兴趣、性格、职业成就等指标的参考。不点赞、不评论的隐身党,也许就默默地记住了你说过的话。

移动互联网让人际交往突破了时空限制,但并没有改变人类的关系本质。在复杂的社交里,或许只有隐身,才能使人们继续保持应有的距离。只是,千万别成为一个躲在角落里窥视隐私、传播八卦的猥琐的人。

(摘自《新周刊》2016年第6期 宗 禾/文)

猜你喜欢
药疗熟人微商
Life Story
校园“老”熟人,我们的成长大“师”
和熟人相处之道
直销的对手不是微商而是自己
与“微商”共成长
别忘记跟熟人打招呼
“真圣康”灸热药疗带免费试用专卖店诚招加盟
“真圣康”灸热药疗带免费试用专卖店诚招加盟
警惕“微商”变成“微传销”
微商将迎来“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