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的“亚太外交”路线图

2016-03-19 16:38戚凯
党政论坛 2016年18期
关键词:亚太地区盟友亚太

资 政·时评精粹·

奥巴马的“亚太外交”路线图

奥巴马执政以来,推出了所谓“亚太再平衡”政策,并对亚太地区进行了极为密集的访问,迄今已到访十次。

十次出访几乎覆盖全亚洲

每年秋冬季节是奥巴马展开亚太之行的重点时期,这与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东盟峰会、东亚峰会的召开有很大的关联。多年来,这些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国际性会议都是美国参与亚太地区事务的重要场合,奥巴马往往会利用参会的机会专程赶到亚洲,除了安排对东道国的访问之外,还会对周边一些国家进行访问。

奥巴马的亚太之行路线安排,还要强调出访的覆盖面问题。泛亚太地区面积极为广阔,包括东北亚、东南亚、中国大陆、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澳洲等各区域。我们可以发现,奥巴马过去的十次亚太之行已经完全覆盖了整个泛亚太地区的每一个次级区域。

频繁到访日韩巩固同盟关系

相比于绝大多数亚太地区国家而言,日本与韩国最受奥巴马的青睐。事实上历任美国总统在任期间都会对这两个国家进行高频率的访问,这当然要归因于三国之间密切的政治、军事联盟。

对于奥巴马来说,在外交出访安排中之所以高度重视日、韩,除了基于传统的考虑以外,也是寄希望于日、韩成为自己“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桥头堡、先锋队。

日韩两国对于奥巴马的战略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两国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与美国同属西方阵营,具有长期的稳固盟友关系;其次,日本与中国始终存在若干难以解决的外交障碍,因此日本毫无疑问是美国贯彻对华战略的重要支点;再次,半岛核问题始终难以解决,韩国在争端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奥巴马政府必须依靠韩国的襄助。因此,奥巴马多次亚太之行都会专门造访韩国或日本,也就不足为怪了。2012年3月,奥巴马还专程前往首尔参加核安全峰会,并前往三八线非军事区检阅驻韩美军,其政治目的表现得非常明显。

重视东南亚意在遏制中国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在2012年之前,奥巴马的亚太之行并不十分眷顾东南亚国家。形势从2012年发生改变,奥巴马将第五次亚太之行的关注重点完全放在了东南亚国家身上,不仅一口气访问了泰国、缅甸与柬埔寨三国,而且还开创了美国在任总统首次访问缅甸与柬埔寨的历史。本月对越南的访问也是奥巴马任内第一次访问该国。

可以说,奥巴马的亚太之行改变了早期只注重传统盟友与地区大国的做法,开始兼顾东南亚发展中国家。这种转变并非无缘无故,在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奥巴马主要的目的在于两方面:第一,积极介入南海周边有关国家与中国的权益争端,希望以此达到遏制中国、维持美国在西太平洋影响力的目的;第二,积极游说东南亚国家加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从过去几年的事态发展来看,奥巴马对菲律宾等国的积极造访产生了很大的效果。美国与菲律宾已经扩大军事同盟,在美国的居中协调下,菲律宾等国从美、日等国手中采购军火,实现军队装备升级。有关国家积极组织海洋演习,或刻意制造冲突,南海争端出现了愈演愈烈的不良趋势。在TPP问题上,奥巴马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16年2月4日,马来西亚与越南已经正式签署了参与协定,菲律宾、泰国与印度尼西亚也正在进一步积极磋商中。

访问中国成果颇丰

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固然重视日韩等传统盟友,也希望拉拢东南亚等国,但究其根本,该政策的核心仍然在于中国。奥巴马一方面希望遏制中国在西太平洋的崛起,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繁荣稳定离不开中国自身的发展稳定,更离不开中国在重大国际事务问题上,对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和整个国际既有规则体系的尊重与支持。因此,尽管奥巴马的亚太之行往往表现出了绕着中国转、绘制对华包围圈的特点,但是奥巴马也深知造访亚太从来都不能避开中国。

所以,尽管奥巴马只造访过两次中国,但却算得上成果颇丰。两国领导人在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地区稳定等全球高度关注的问题上表现出了很高的合作积极性,对整个国际社会都是很大的鼓舞。譬如,2014年11月,奥巴马赴中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会之间,两国达成《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对停滞不前的全球气候变化工作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各国纷纷行动起来,最终促成了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圆满成功。

(摘自《国际先驱导报》2016年5月27日 戚凯/文)

猜你喜欢
亚太地区盟友亚太
官员和专家说,伊朗对伊拉克的袭击表明对美国在该地区盟友的藐视
亚太首个拜耳“耘远农场”揭牌
对亚太城C地块二期工程勘察与分析
中国东盟友谊歌
第30届亚太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2019亚太地区数学奥林匹克
在叙利亚遭美国抛弃,库尔德人从美敌对势力中找到新盟友
是对手,更是盟友
经济展望:油价对亚太地区的刺激
亚太九号卫星发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