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2016-03-20 22:54宁夏省中宁县宁安镇黄滨完小周建仁宁夏省中宁县第七小学王富贵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积极性素质教育小学数学

宁夏省中宁县宁安镇黄滨完小 周建仁宁夏省中宁县第七小学 王富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宁夏省中宁县宁安镇黄滨完小 周建仁
宁夏省中宁县第七小学王富贵

摘要: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基础教育,教师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生发展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促进每一位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 能力 积极性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次飞跃。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主旋律,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每位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一、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导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与数学教学两者是互相渗透的,思想品德教育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中,教师要拥有一双睿智的眼睛,具有思维敏捷的应变能力以及优良的课堂教育机制。教师要及时捕捉好的素材,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步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使思想与精神真正走进学生心田,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例如,学生学习圆周率后,教师此时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介绍圆周率研究的相关材料的基础上提问:“大家想对数学家祖冲之老爷爷说些什么呢?”A学生说:“祖冲之爷爷真伟大。”B学生说:“祖冲之爷爷有勤奋严谨的钻研精神,我佩服你。”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能够把数学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相融合。笔者认为数学教学需要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严肃、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思维习惯。

二、加强数学知识思维过程的训练,使学生 “会学”数学,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

课程改革之前,数学教学主要以教学生数学知识为主,教师照着书本把例题讲给学生。课程改革以来,国家从教材改起,重视对学生思维空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紧密结合,把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数学教学不再是单纯教学生知识,还要使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方法,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变“学会”为“会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由“教”到“学”的转变,使教与学的关系达到和谐统一。

例如,教师在讲解下面这道习题时可以采用两种解题方法。一块长方形钢板,长与宽的比是5∶2。已知长7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解法一:长与宽的比是5∶2,则长是宽的2.5 倍,那么宽是75÷2.5 =30(厘米)。解法二:长与宽的比为5∶2,则宽是长的0.4倍,那么宽是75×0.4 =30(厘米)。通过将比转化为分数或倍数的训练,学生梳理了数学知识,能够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过程中挖掘知识的本质属性,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的理解深刻化,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三、以尊重学生为本,使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养成良好的素养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过程。同时,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有求知的欲望和渴望。学习过程是学生的心理内部活动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教师要想方设法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创设求知情境,让学生产生探求数学知识的强烈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成主动获取知识。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劳动,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思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对教师有一种信任感、亲切感;要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知识的趣味性、主题的鲜明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如果照搬书本上的内容,课堂会比较乏味。教师可以通过讲“妈妈为孩子分饼”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想知道到底哪个孩子分的多一点,这样就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既使学生学习了知识,又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教学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素养。

四、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和发展学困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提高和发展每位学生的素质作为教育的落脚点,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水平的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发展和提高。教师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待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倡导用肯定代替否定,用激励代替批评,尤其应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具体方法有:一是排除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教师应深入研究学困生的思想实际,弄清他们的“心理障碍”是什么。教师根据不同情况,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学困生完成的作业,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可以采取“一帮一”的形式,成绩好的学生帮助学困生学习,并学习学困生身上的优点。二是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以及家长、教师等方面的压力,学困生的自卑感比较严重,把学习数学这门功课视为“苦差事”。所以,教师应培养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是创造思考和练习的机会。每个学困生的学习水平不一样,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教师就要为他们创造思考和练习的机会。四是教师要耐心辅导学生。

数学教师要用真挚的爱心打动学生,感染他们,增强课堂的教学艺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懂得知识的真谛,在快乐的数学课堂上学到更多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4-0158

猜你喜欢
积极性素质教育小学数学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