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交互式授课”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课程中学业评价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2016-03-20 22:54青岛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王宗花高翠丽李金花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业评价生物化学

青岛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王宗花 高翠丽 李金花



“师生交互式授课”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课程中学业评价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青岛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 王宗花 高翠丽 李金花

摘要:目前的学业评价模式倾向于关注学生在学校的卷面成绩,这种评价模式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兴趣和发展潜能,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在该领域的探究热情,难以实现课程考核的评价和促进功能。本文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论述“师生交互式授课”教学模式中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业评价体系,探索该学业评价模式在工科院校进行生物化学教学的经验与总结。

关键词:师生交互式授课 生物化学 学业评价

笔者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论述“师生交互式授课”教学模式中的学业评价方式,探索该学业评价模式在工科院校进行生物化学教学的经验与总结。

一、高校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存在的弊端

1.受应试教育惯性思维影响,高校流行的学业评价被期末考试成绩取代,学生学业完全以分数高低评价,同时考试分数几乎是学生评奖评优的唯一依据,以分数高低评价学生。

2.评价方式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高校通常采用“单纯期末考试成绩”或者“期中和平时成绩(占20%)加期末考试(占80%)”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期中或者期末考试往往采用闭卷形式,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程度。而平时成绩以“作业+考勤”为主要考核依据,忽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察。由此可见,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学业评价手段显得过于单一。

3.评价主体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学生学业评价主体是教师,学生只作为评价客体被动地参与被评价过程。因此,学生的自主和能动受到很大限制,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仅有5~6小时参与教师课堂教学,其他时间和非教师人群接触。如果学生的课外时间得到合理引导和利用,会比课堂教学产生更大的学习价值。因此,若仅以教师作为对学生学业的唯一评价主体过于单一。

4.忽略过程性评价,侧重终结性评价。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基本是“一考定终身”,突出一次性考试的作用,造成学生忽视平日学习过程,重视考前两周的突击学习。学生中流传“平时使劲玩考前拼命学”的口号,极大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构建多元化的生物化学学业评价体系

考核方式上,突破单一的考核评价模式,采用综合评价,即平时成绩(50%)+期末(50%),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学习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学习之初建立兴趣学习小组,创建专题作业。教师首先要在开学第一节课上简明扼要地介绍每一章节的知识,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教师以此辨认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教师按照学生兴趣进行分组,组员根据自己的爱好给自己的学习小组起名,如“降魔组”“爱因斯坦组”等,以“就近相邻”为原则,相同小组学生坐在同一排,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小组名称放在相对醒目的位置,便于教师点名和计算平时成绩,对人数相差悬殊的小组成员进行调整。每组人数相差不能太大,据此因材施教,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

利用创建专题作业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改善形成性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自行命定专题作业,也可由学习小组学生讨论后自行选定。选定学习专题后,小组学生搜索相关资料,制作PPT,经小组同学讨论无误后就完成情况咨询教师。教师和学习小组讨论后,小组成员完善和修正PPT。经过数次讨论和修正后,PPT交由善于演讲的同学在班上为大家做报告。学习小组的学生应准备大量资料应对其他同学的质疑和询问。听报告的同学应集中精力记录问题,报告结束后进行提问。这些表现均在平时成绩中得到体现。

这种学习方式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激励学生设计问题、复习学习内容,激励同学之间的小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都能全力以赴,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特点,为小组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其次,学生产生“主人翁”式的参与意识,培养主动学习与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一方面能展示是否真正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为工作奠定基础。构建发展性学业评价观可以将专题作业形式的研究性学习全面融入教学过程,建立全新的评价模式与蓝图。

2.平时成绩的构成(占总分的50%)。平时按百分制计分,期末时按50%换算。其中,考勤占20%,平时作业成绩占20%,平时课堂综合表现成绩占60%。

(1) 教师通过点名法并根据考勤次数统计考勤成绩。

(2)平时作业成绩评定方法如下所示:

作业完成情况得分:优良 100分(作业满分),良好 80分,一般 60分。较差者酌情扣分,未按时完成最高得分不超过70分,不交作业 0分,最后通过平均法计算平时作业成绩。

3.平时课堂综合表现成绩按小组整体学风情况给予基础分数。学风等级说明 (所有同学)基础分:

A等出勤率95%以上,无迟到早退现象,大多数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做笔记,课堂纪律好,课堂氛围活跃,给予 90分。

B等出勤率90%以上,无迟到早退现象,大多数同学认真听讲,积极做笔记,课堂纪律良好,给予 85分。

C等出勤率85%以上,个别迟到早退现象,大多数同学认真听讲,积极做笔记,课堂纪律良好,给予 80分。

D等出勤率80%以上,个别迟到早退现象,大多数同学认真听讲,课堂纪律良好,给予75分。

E等出勤率75%以上,少数(5个以内)迟到早退现象,大多数同学认真听讲,课堂纪律良好,给予 70分。

如果小组学风未达到E等,基础分按个人出勤率换算出勤率100%加70分,出勤率90%以上加65分,出勤率80%以上加60分,出勤率70%以上加50分,出勤率70%以下同学没有基础分。

4.平时成绩加分、减分参照标准。加分标准:课堂做报告一次加10分;课堂上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加10分;回答同学问题的加10分;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补充有关知识的加10分;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创造性科研课题设想的加10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或者解释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加10分;学生站在学习者角度提出宝贵教学改进建议的加10分;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讲课的视情况加分,满分为止。

减分标准:上课不带教材和有关资料的减10分;上课睡觉、玩手机的减10分;上课讲话,干扰课堂秩序的减10分;上课不报告自行出去接打电话、去洗手间的减10分;其他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行为依据其性质进行不同程度扣分,扣完为止。

5.期末考试成绩。该成绩按卷面进行评分,然后将所得成绩按总成绩的50%进行评分。

本教学模式大胆突破“试卷+作业+考勤”的常规考核模式,改为综合评价机制。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有特殊天赋的学生进行“特赦免考”,使其有更多精力和时间在其感兴趣的领域做出更多创新和贡献。这对年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一种极大保护和鼓励,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4-0195

猜你喜欢
学业评价生物化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22年活动计划表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软件类课程学业的多元评价探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业评价改革
高校课程考试模式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目标的错位
产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探索
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导向的学业评价观研究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