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经济运行“成绩单”

2016-03-22 05:51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39期
关键词:成绩单调控经济

解读中国经济运行“成绩单”

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6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为6.7%。分季度看,一、二、三季度的增速都是6.7%。这是一种单纯的巧合还是另有玄机?

此后,各省份陆续公布本地的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截至10月25日,已有北京、上海、广东、重庆、天津等20多个省份的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出炉。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新看点?

从分行业数据来看,前三季度的房地产业贡献了12043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在各行业中是最快的。如何看待房地产经济运行的态势?中国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究竟怎么样?四季度的运行态势如何?能否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呢?

中国经济:L型拐点是否已过?

一、二、三季度的GDP增速都是6.7%。从三个季度的GDP走势看,中国经济是不是已经接近L型的底部了?而10月份,官方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财新制造业PMI均明显回升,这是否又验证了 “中国经济L型拐点已过”?

GDP连续3季度增6.7%

10月19日,国新办就2016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介绍,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

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与上半年持平。不过,工业的趋稳态势更加明显,上半年工业同比增长6.0%,三季度工业增长6.1%。“进入三季度以后,工业的用电量、发电量、货运量这些指标都明显好转,工业呈现出明显的企稳态势。”盛来运说。

就业也好于预期。据盛来运介绍,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67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预期目标。9月份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这是自2013年6月份以来首次低于5%。

物价方面,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0%,比上半年稍微回落了0.1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品出厂价格由负转正,结束了连续54个月同比持续下降的局面。“这意味着工业领域的供求关系有实质性的变化。”盛来运认为。

“稳的格局是非常明显的,而且稳中有好”。在发布会上,盛来运共有55次提到了“稳”。

盛来运表示,“GDP增长6.7%,CPI上涨2%,调查失业率5%左右,无论从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还是从国际层面来看,都是非常好的一个格局。经济稳的态势继续保持,而且是稳的基础加强。”

收入与GDP增长基本同步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35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其实际增速低于GDP增速。

此外,盛来运介绍,前三季度居民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保障房建设领域等方面财政支出普遍增长在14%以上,民生事业也持续改善。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主任王萍萍指出,居民收入提高与GDP增长基本同步,需要说明的是,当前全国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持续较快增长难度有所增加。部分行业去产能影响相关从业人员收入增长,部分大宗农产品价格下降使部分地区农业增收困难,农民工工资持续增长的动能不足等问题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而为了促进居民收入增长,近日,国务院

公布了《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瞄准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技人员等七大重点群体,实施有针对性的激励计划,带动城乡居民实现总体增收。

房地产贡献率在8%左右

前9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1051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9%,增速比1-8月份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7.1%,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33.5%;商品房销售额80208亿元,增长41.3%,增速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43.2%。

与此同时,9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9612万平方米,比8月末减少125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1177万平方米。

“三季度房地产市场销售形势还是不错的。”盛来运认为,商品房销售量的增长速度跟上半年比,继续保持高位,前三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6.9%。今年一季度、二季度房地产销售形势也非常好,上半年的增长速度是27.9%,三季度的总体销量增长速度比二季度有所回落。

“今年以来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明显,根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8%左右。”盛来运介绍。

淘汰企业复产改革打折?

三季度,工业领域中的一个变化是钢铁价格和煤炭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工业企业的利润有明显好转,这使得一些需要淘汰的企业恢复了生产,让去产能的难度有所加大。这是否会影响供给侧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这对于一些即将淘汰的企业确实充满着诱惑力,也有一些地方反映,有些企业有恢复产能的冲动。” 不过盛来运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确定的适应新常态规律的大政方针,方向完全正确,必须坚持。

据盛来运介绍,“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都取得了实效。去产能方面,煤炭产量下降;去库存方面,工业企业的产成品库存和商品房的待售面积连续多个月减少;去杠杆和降成本方面,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和成本有所下降;短板领域的投资在加快。同时,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实效超过预期。“工业产品的价格上涨,企业效益明显好转,这与供给侧结构改革有直接关系。”盛来运表示,这是因为淘汰了一些落后产能,促使供给领域的供求关系发生了积极变化,再加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在上涨,所以钢铁、煤炭的价格才出现回升,工业企业的利润才明显好转。

而且,由于工业利润的好转,企业预期也在好转,制造业PMI指数近两个月都是50.4%,增强了大家发展的信心。“三去一降一补”也推动相关领域正在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10月份PMI指数表现亮眼

PMI指数的英文全称为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中文含义为采购经理指数,一般来说,PMI指数50为荣枯分水线。当PMI大于50时,说明经济在发展,当PMI小于50时,说明经济在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0月份我国官方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财新制造业PMI均明显回升,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称,这一数据验证了 “中国经济L型拐点已过”。

其中,制造业PMI创2014年8月以来最高值,财新PMI同样创2014年8月以来最高值,2016年以来两者均呈现明显的趋势性上行,非制造业PMI为2016年以来最高值,表明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共同回暖。

中小企业成为PMI回升主力,经济结构进一步合理。10月PMI分企业来看,大企业PMI下滑0.1至52.5,但为2014年7月以来第二高点;中型企业PMI大幅回升1.7至49.9,为2015年8月以来最高值;小型企业大幅回升2.2至48.3,为5个月以来最高值。此轮经济回暖一直体现为大企业回暖,但从10月数据看,中小企业出现明显改善,经济结构进一步合理,经济回暖的可持续性增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10月份PMI指数在荣枯线以上明显提高,表明经济增长趋稳态势已较为明朗。”

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

今年一、二、三季度GDP增速均为6.7%,这表明中国经济L型的走势仍在延续,经济运行比较平稳,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这样认为。

从数据上看,中国经济运行波澜不惊,似乎没有什么故事。不过,对于L型走势的中国经济而言,没有故事或许就是最好的故事。因为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国内产能过剩十分严重的环境下,加之全球经济预期不佳,中国经济的L型走势来之不易。生精彩纷呈的结构性变化。这个变化充分体现在经济结构的优化上,比如投资和消费结构在优化,产业结构在优化,新旧动能转换在展开,绿色发展成效在显现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今年前三个季度的GDP增速均为6.7%,这释放出了中国经济运行企稳的积极信号。而且,中国经济的相对企稳,是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背景下实现的,表明经济发展的韧性比较强。

但是他也认为现在要得出中国经济接近L型底部的判断为时尚早。我们判断中国经济是否探底,需要首先考虑两个问题。

一是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仍然有不少棘手的问题需要得到解决,比如产能过剩、高房价、高库存、高杠杆等。二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仍然没有从原来依靠投资拉动尤其是政府投资拉动,以及货币政策刺激,转向主要依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这“三大发动机”拉动。只有这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中国经济的探底才是比较真实的探底,届时我们才能说中国经济接近L型底部。

各地经济运行:冷热不均 各有看点

以6.7%为分界,截至10月25日,全国共22个省份表现高于国家整体水平,重庆继续领跑全国。9省份的前三季度GDP实际增速未达到全年目标,而东北第三季度经济增速或大增。

广东摘得总量桂冠 重庆增速领跑全国

潘建成指出,中国经济的L型走势看起来很平静,其实,平静的水面下方却正在发

从GDP总量看,广东省以57061.17亿元摘得桂冠,山东排名第二,为48703.8亿元,两省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第三名为浙江,GDP总量为32234亿元。其他迈入“两万亿俱乐部”的省份有河南(28840.57亿)、湖北(22198.4亿)、湖南(21771.1亿)、四川(23793.6亿元)、河北(22496.1亿元)。

从GDP增速看,桂冠被重庆市以10.7%的成绩摘得,较全国高4.0个百分点。据统计,重庆已经连续11个季度领跑全国。截至10月25日,榜单第二名为贵州(10.5%),第三名为天津(9.1%)。

增速方面,已公布的25省区中有22地GDP同比增幅超过全国水平,分别为重庆、贵州、天津、江西、安徽、福建、青海、湖北、河南、宁夏、云南、湖南、浙江、四川、山东、甘肃、海南、广东、陕西、内蒙古、广西、河北,同比增幅皆在6.7%以上。增幅超过10%的有2地,分别为重庆和贵州。

多数省市第三季度GDP增幅高于上半年。在已公布的21省市中,三季度增速较上半年有所降低的有8个省市,分别为天津、青海、湖北、浙江、甘肃、海南、广东、广西。

9省份前三季度GDP增速未达全年目标

据统计,2015年有12个省份未完成预期GDP增速目标,分别是西藏、福建、湖北、新疆、陕西、山东、海南、内蒙古、河北、黑龙江、山西和辽宁。各地制定2016年GDP增速目标时,包括福建、新疆、江西等在内的17个省份均不同程度地下调了经济增速目标,不少省份今年提出了“区间目标”。

记者统计发现,当前公布2016前三季度GDP数据的25个省份中,9个省份前三季度GDP增速未达到全年目标,分别为福建、湖北、云南、湖南、陕西、内蒙古、广西、河北、山西。其中前三季度经济表现与全年目标差距较大的有山西,GDP实际增速与全年预期值相差2个百分点,湖北、云南、湖南三省则相差0.9个百分点。

事实上,山西第三季度经济较上半年已有所好转,出现了不少积极因素和标志性变化。三季度山西工业产品出厂价格(PPI)降幅大幅收窄,9月份由负转正,结束了连续54个月的负增长。此外工业增速逐月加快,连续4个月保持正增长,三季度对GDP的拉动由负转正。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有所改善,煤炭企业8月当月结束了全行业亏损局面。

近两年,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原材料工业疲软叠加去产能大潮,山西经济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时期。日前,山西省委召开常委会议、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时强调,虽然经济有所转好,煤炭减产量去产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在持续,工业投资增速尚未转正,大项目投资明显不足,企业经营仍较困难。下一步,山西将积极谋划新的转型发展项目,特别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把去产能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去产能推动产业升级。

东北三季度GDP增速或大增

从全国区域来看,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最大、经济总体指标最低的仍是东北。上半年吉林、黑龙江和辽宁分列全国倒数第六、第三、第一,辽宁为全国唯一负增长的省区:经济增速仅为-1.0%。

当前东北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工业转型升级、国企改革进展迟缓,此外,投资低迷现象也十分严重。“网上有一种说法,叫‘投资不过山海关’。东北可千万不能让这种说法变成现实啊!” 10月18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推进会议上语重心长地说。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认为,东北民营经济发展滞后是突出的短板。在国有企业发展遇到比较大的困难时,民营企业如果不能及时顶上,就难以支撑地区经济稳定在合理区间。

李克强强调,东北首先要从自身改革做起,必须痛下决心优化营商环境,真正激发社会潜能,释放东北发展的内生动力。

今年,中央对东北经济问题高度重视并多次前往东北考察。8月份包括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工信部、国资委等部委赴东北地区开展专题调研,主题涉及国企改革、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等问题。9月14日发改委振兴司在哈尔滨召开前三季度形势分析座谈会,司长周建平在会上指出,要更加关注城市间、城乡间、行业间和企业间分化问题以及其他领域可能出现的风险,进一步加大“稳增长”工作力度,保持住全年经济稳步回升的良好态势。

据了解,新一轮的振兴东北工作有所突破。一位东北省份负责人表示,过去中央支持东北的政策大多聚焦于项目、投资,而这一次的政策重点则放在深化改革、激发内在活力,感觉“很不一样”。

虽然东北三省尚未公布三季度GDP数据,但有消息称或成绩喜人。据《中国经营报》消息,东北三季度整体经济出现好转迹象。其中,吉林和黑龙江经济增速分别或为7.9%和接近6.7%。上半年,二者分别为6.7%和5.7%。

此外,三季度辽宁经济增长依然为负数。10月24日,《人民日报》经济版《辽宁前三季度经济呈筑底企稳特征》一文证实了改信息的准确性。前两季度辽宁经济增速分别为-1.3%、-1%,也就是说预计三季度经济增速也在-1%左右。

前3季度北京GDP同比增6.7%

10月21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今年1-3季度北京经济数据。今年前3季度,全市GDP同比增长6.7%,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1%。值得关注的是,9月底北京发布新一轮楼市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火热势头出现了转变。数据显示,10月上半月全市新建商品房成交量为1069套,相较9月同期下降61.5%。

初步核算,1-3季度北京市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6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增速与上半年持平。

从房地产看,1-3季度,北京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839.2亿元,同比下降7.5%。其中,保障性住房投资658亿元,增长18%,高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25.5个百分点。商品房本年新开工面积2197.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6%。其中,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900.3万平方米,增长1.4%。商品房销售面积111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8%。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649.1万平方米,下降17.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26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47元,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际增长7.1%和7.2%。

从居民收入看,1-3季度,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59元,同比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

北京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庞江倩表示,1-3季度全市经济平稳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优;但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国内仍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同时北京自身转方式、调结构、疏功能、控人口的任务依然艰巨,经济下行压力不容忽视。

房地产业:增速领跑各行业 调控显效果

从分行业数据来看,房地产业贡献了12043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在各行业中是最快的。这和房地产业总体上处于快速升温的态势有关系,多地也相继出台房地产调控措施,降低房地产市场的温度。

房地产对GDP贡献超1.2万亿

此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曾透露,根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8%左右。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说,今年房地产市场销售不错,相关数据相对表现较好,进而使得其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到更大的体现。而且部分城市房价上涨后,使得房地产业的增加值也在上升,这些都对宏观经济的发展起到相应的作用。

房地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是否会延续?对此,严跃进认为,“第四季度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和宏观经济数据基本上可以表示乐观。房地产市场的走势用两个字形容即平稳,而宏观经济用两个字形容即企稳。”他认为,“平稳”的含义在于市场过热态势得到遏制,市场预期和供求关系都有平稳的态势出现。而宏观经济“企稳”的含义在于市场持续下行压力在减少,各类负能量的因子也在减小,进而使得宏观经济有企稳复苏的表现。

不过,严跃进也提醒,必须看到,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差异依然是比较大的,而且从实际情况看,房地产业实际上也具备一个较大的特点,即背后的资产泡沫等风险较大,所以后续在承认其有较大的支柱性产业地位的同时,关键是要积极把控房地产金融风险,进而使得房地产业发展具备更大的实力和稳健性,最终促使房地产业和宏观经济发展的稳定。

22城发布楼市调控新政

9月30日晚间至10月9日,短短10天时间内,北京、天津、苏州、成都、合肥、南京、深圳等22个城市先后发布新楼市调控政策, 重启限购之外,信贷政策从严,并从供地量和限价等多方面出击,抑制投资需求,防止房价过快上涨。

从政策内容看,除北京、深圳、合肥、苏州、东莞等城市限购限贷、限价较为严厉外,此轮收紧性政策密集出台,将降低四季度房地产市场温度。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预计,上述热点城市会率先出现大幅降价的个案现象,市场也将普遍进入降价的周期,投资客开始退场,核心城市的周边城市也会降温,市场将回归以居住和改善为主的理性市场,这一过程可能会延续到2018年上半年。

值得关注的是,此轮调控政策对于信贷、限价等方面的调整将对地王项目施以重压。张宏伟认为,去年下半年至今已经出让的地王项目如果打算2017年入市,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些项目很难通过房价上涨获得收益,拿地王的企业也有可能因为地王陷入困局。

调控加码城市还将扩容

“从短短10天内,20多个城市集中全面出台政策来看,主要以二线城市为主,而且基本都是前期房价涨幅较高城市。”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从出台政策的城市特点看,可以判断,未来还有多个城市会出台条款政策,最后有可能将有20-30个城市加入调控阵营,包括北京周围、上海周围、深圳周围,以及8月份—9月份房价上涨排名前30位的城市,都很可能出台力度不一的调控政策。

事实上,此轮调控政策虽是一城一策,但部分城市力度太大,给很多出台政策力度不大的城市以压力,预期这些城市很可能会继续加码“打补丁”。

至于此轮调控政策密集出台的背后原因,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轮房价上涨过快过于集中,也是杠杆利用力度最大的一次上涨。

张大伟表示,当下各种消费贷、抵押贷很大部分进入了房地产领域,如果央行收紧这些政策,那么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将比这一轮调控更大。

瞭望智库研究员慈冰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信贷一大半都给了房地产,明年还想保持今年涨势,全部新增信贷给房地产都不够。失去流动性市场必然萎缩,之后,房价能不能横盘稳住、房子能不能卖出去,都是大疑问。市场最大可能是单边下行。

房产调控“因城施策”

慈冰认为,房地产调控原则是“因城施策”,不搞“一刀切”,目标是稳一线城市、控二线城市、搞活三、四线城市。但以往实践证明,房地产市场预期的改变,一定是源于一、二线城市,并进而影响带动三、四线城市,市场联动效应明显。

因而,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中央政府并未出台全国性收紧政策,根本原因是避免市场预期改变,市场信心缺失。但目前观察的情况是,各地方政府调控政策趋紧明显,力度持续加大,可以预计,持续时间至少要到明年下半年。

不过,张宏伟表示,当全国核心一、二线城市“全城限购限贷”之后,楼市需求势必会外溢到其他城市,这对于上述非热点城市来讲,可能迎来“活”的时机,尤其是对于库存去化周期小于15个月的城市来讲,有可能在这一轮三、四线城市复苏大潮中率先好转,市场也会因此活跃起来。

但是,投资客、加杠杆入市需求将撤离,资金在各个城市间的轮动效应将会结束,运营状况不佳的房企将面临资金压力。

房市调控影响经济发展?

针对公众关注的房地产调控措施是否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表示,国庆前后对一些热点城市采取调控措施,是及时有效的。8、9月份房地产价格出现了较快上涨,在这个时候出台一些调控措施,可以使房地产市场降温,恢复理性,而且对引导预期,抑制房地产的过度投资都有积极的作用。

“从部分数据的监测情况来看,调控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盛来运介绍。不过,关于房地产调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盛来运认为,不能夸大,还需要继续观察。原因在于这一轮的调控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少数二线城市,是一些热点城市,属于局部调控。“短期来讲,对于这些热点城市的商品房销售和投资,甚至对经济都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对全局来讲,其他城市还在按照既定的房地产政策,像去库存这样的政策来管理。”

“这是一个局部跟全体的关系。”盛来运表示,调控目的主要针对投资性和投机性需求,对刚需、改善性需求仍然支持。还有房地产本身调控的目的主要是防止房地产的大起大落对经济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防止经济的波动,最终目标还是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因此,从这些角度来看,对全局的影响不像想象中那么大,后期的走势还有待观察。

2016全年经济走势如何?

随着2016年步入“收官季”,第四季度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以及接下来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的走势,逐渐成为关注热点,各个经济机构也相继发布对于2016年GDP数据的预测。

3季度三个“6.7%”大不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2016年三个季度的GDP同比增速都是6.7%,但是从环比来看,二、三季度分别为1.9%和1.8%,说明从短期趋势来看,一、二、三季度的经济增长十分强劲。三季度经济运行有多个亮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升;工业用电量、工业增加值、铁路货物运输量等指标也有了明显增加;信贷投向出现了好转,其中,7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中居民部门贷款4636亿元,而整个贷款才4575亿元,企业部门贷款-26亿元,这说明100%的资金都流入房地产行业。8月份的数据则有所好转,70%的资金流入居民部门,而9月份这部分占比则下降到50%,反之,信贷资金流入企业的资金随之增加,说明信贷资金的结构和流向出现了明显优化,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表示,从需求端来看,前三季度的需求结构有比较大的变化,一季度呈现出消费增长较快和投资减少的趋势,从结构来看,消费对GDP的贡献明显提高。二、三季度需求结构出现了变化,即消费减少和投资增加,二、三季度的投资和消费增速表现较为平稳。

指标企稳全年形势如何?

三季度多项指标呈现积极变化,是否意味着经济将出现企稳反弹?一些专家对此看法不一。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目前看,经济仍在底部运行,自从三季度以来,稳增长效果比较明显。

不过,刘元春表示,现在依然处于底部运行状态,短期持续上扬的态势还不具备。从经济稳定的基础方面看,市场性需求还比较疲软,出口仍在负增长;同时风险仍在加速累积,比如政策对房地产市场风险进行调控,会对房地产相关联的行业产生冲击。“经济稳定的惯性还在,但反弹力量不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认为,前三季度经济企稳迹象比较明显,包括投资、消费等数据都有明显好转。“目前认为阶段性触底没有问题,在现有水平上经济增速短期内掉到6.5%以下的可能性不大。”

“这与政策逆周期调节有关,包括房地产政策松绑、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投资政策也比较积极,以及金融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此外,结构调整、产能过剩治理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连平分析。

对于之后的经济走势,连平预计,还要进一步观察,不过全年增速在6.7%应该没有太大问题,还有可能略微向上。

四季度GDP增速将超6.5%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表示,从短期来看,经济摆脱了悲观的硬着陆担心,展现出了比较强的韧性,基本运行在一个合理区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经济下行压力始终存在,内生动力仍显不足,特别是新动能方面的培育还有待加强。前三季度经济走稳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企稳,未来还需要制造业这块跟上来,特别是民间投资方面。

“从现阶段来看,今年完成年初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在6.5%以上几乎没有悬念。”王军认为,随着10月份制造业PMI数据出炉,且反弹创下逾两年高位,大大超过预期,这反映了价格回升所带动的制造业投资信心在增强,所以现在有理由预期四季度经济增速将继续保持平稳。

值得注意的是,自北京市9月30日发布“京八条”以来,全国20多个城市纷纷掀起楼市调控新潮。基于此,市场中有声音认为,“随着楼市调控越发收紧,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会受到影响。”

对此,王军认为,经济增速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可能还没那么快。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投资方面的影响较大,因此短时间内受影响可能会滞后一些,预计明年一、二季度可能会有所显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表示,由于10月份房地产市场迅速急刹车,这对于相关行业或许会带来一定拖累。而从当前情况来看,四季度的经济增速可能会出现温和的下滑,预计在6.6%左右。

“在接下来的时间,稳增长还可以在基础设施和投资两方面继续发力,这是主要的引擎。”在徐洪才看来,民间投资相对来说比较乏力。但从7月份、8月份、9月份的情况来说,民间投资出现企稳回升态势,如果四季度民间投资继续增长,这对经济也会有一个积极的贡献。

从政策层面来讲,徐洪才认为四季度应继续保持稳健。一是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态势,二是财政政策要更加有效发力,因为它在扩大投资、补短板方面还有较大空间。

猜你喜欢
成绩单调控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2018上半年纠“四风”成绩单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晒晒全面深改成绩单
成绩单的妙用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