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的病因及防治对策

2016-03-22 07:51沈素海偃师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偃师471900
河南畜牧兽医 2016年4期
关键词:断乳病死率病原

沈素海(偃师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偃师 471900)



仔猪腹泻的病因及防治对策

沈素海
(偃师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偃师471900)

仔猪腹泻是规模化养猪生产条件下的一种典型的多因素疾病。该病是冬季河南豫西地区猪场严重的仔猪疾病之一,也是仔猪死亡主要的原因之一。因该病病因复杂,常表现为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呈交叉混合感染,导致临床诊断及防治困难,引起仔猪大量死亡。笔者从事基层兽医技术服务工作多年,现将仔猪腹泻原因及防治对策介绍如下。

1 仔猪腹泻的病因

仔猪胃肠道尚未建立稳定的微生态环境,自身抵抗力较弱,对外界刺激敏感,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多种应激因素影响。哺乳仔猪以传染性腹泻和球虫病较为常见,而保育仔猪以日粮营养、管理因素、环境因素等因素引起的腹泻为主。这些因素间关系十分密切,既互相影响,又互为因果。因此,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仔猪腹泻往往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常呈多重感染或交叉混合感染。

1.1非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泻

主要包括营养因素、管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1.1.1营养因素

新生仔猪的腹泻多发生在情况不同的两种母猪。一种是泌乳充分、乳脂率较高的母猪。仔猪吃了这种乳汁后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导致腹泻。另一种是产后无乳的母猪,仔猪由于不能及时吃到初乳获得免疫力,抵抗力下降而引起腹泻。另外,仔猪体内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时,也可引起腹泻,如铁、硒、锌、铜等缺乏。

1.1.2管理因素

给母猪、仔猪饲喂霉变腐败的饲料,饮用污水、尿水、变换饲料等都可引起腹泻。猪对霉变饲料较为敏感,特别是断乳仔猪,几乎一接触到发霉饲料就立即出现腹泻。因此要加强管理,保证饲料质量以及猪舍内清洁卫生。断乳应激是引起断乳仔猪腹泻的主要原因。

1.1.3环境因素

主要包括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仔猪对环境温度敏感,当舍内温度低于其生理临界温度时,常导致腹泻。尤其是初生仔猪,因其体脂很薄,而自身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完善。湿度对仔猪腹泻也有影响,正常湿度范围应为50% 日60%,当猪舍内湿度超过80%时,易引起仔猪腹泻。

1.2猪球虫病引起的腹泻

球虫病的流行在集约化生产条件下较严重。6日15日龄仔猪较为易感,发病率50%日70%,病死率低。患猪体况较差,被毛粗糙无光泽,眼窝下陷,皮肤无弹性,喜卧、体质量减轻。中度腹泻的患猪排水样或白色奶油状、灰色恶臭粪便,先为糊状,后为液状,最后因脱水衰竭而死。剖检可见盲肠、回肠呈局灶性溃疡或肠黏膜出血性炎症。

1.3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仔猪腹泻

1.3.1细菌性腹泻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包括仔猪黄痢、白痢和红痢。

1.3.1.1仔猪白痢

多发生于10日30日龄仔猪,早春、严冬、气候突变、阴雨潮湿等季节多发,气温骤变时发病率上升,病死率低,排白色含气泡、特殊臭味的糊状粪便。

1.3.1.2仔猪黄痢

多发生于7日龄内仔猪,地方性流行,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排黄色稀粪,有腥臭味,多为急性或最急性。

1.3.1.3仔猪红痢

发生于3日龄内仔猪,1周龄以上猪很少发病,地方性流行,病死率高。偶有呕吐,排红色黏液状粪便,粪便恶臭含有小气泡,呈急性和最急性经过。

1.3.2病毒性腹泻

主要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病等。

1.3.2.1猪传染性胃肠炎

多发生于冬末、早春寒冷季节,各年龄阶段猪均可感染,仔猪发病率高,排黄色或灰白色稀便,混有凝乳块,明显脱水,口渴。

1.3.2.2猪流行性腹泻

该病的流行和临床症状特点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基本相似,但病死率低,在猪群中传播速度较慢。

1.3.2.3猪轮状病毒病

多发生于8周龄内仔猪,常发生于寒冷季节,发病率高,病死率低,临床症状与传染性胃肠炎基本相似,但较轻,排黄白色或暗灰色水样稀便,或呈糊状。

2 仔猪腹泻的防治对策

2.1非病原微生物性腹泻的防治对策

2.1.1科学饲养母猪

防止怀孕母猪过肥或过瘦,要获得活泼健壮的仔猪,必须喂给母猪全价配合日粮。一般在怀孕中期喂日粮1.8日2.2kg,后期(产前1个月)喂3日3.5kg,产前1周进产房,每天减少0.5kg日粮。临产的当天不要喂精料,适当饮麸皮汤(加少量盐),产后第3d逐渐增加至日粮5kg左右。精料宜喂生湿料。科学饲养管理好怀孕母猪,则其初生仔猪活泼健壮,生活力强,可减少腹泻等疾病发生,防止因母猪产后不食、便秘而致仔猪腹泻。

2.1.2做好产仔母猪分娩前后的护理与防治

母猪产前40日45d和15日20d各注射接种1次抗大肠杆菌腹泻菌苗(K88、K99、987P三价菌苗),另外,于产前30d、15d各免疫接种1次红痢疫苗。在母猪进产房前,必须对每个猪圈彻底清扫、冲洗和消毒,可选用2%烧碱液等消毒剂消毒,以及火焰喷灯杀灭铁架上的病原微生物。母猪进产房后和临产中,皆应用温热0.1%高锰酸钾液洗涤母猪的阴门、乳房、腹部,临产前擦洗乳房并按摩,挤掉头二把奶。辅助初生仔猪尽早吃上和吃好初乳,是防治母猪乳房炎和仔猪腹泻的重要措施,尤其对头胎母猪非常重要。

2.1.3抓好仔猪“初生”、“补料”、“喂乳”三个关键时期

这三个关键时期的饲养管理是防止仔猪腹泻的重要措施:辅助初生仔猪吃足初乳。对初产母猪或乳房发育不好、产乳少的母猪,可于产后第1d上、下午各给1包“催奶灵”,第2d即可见效;加强保温,防冻防压。保持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1日3日龄30日32℃,4日7日龄28日30℃,8日30日龄22日25℃;对“初生”、“补料”时期的仔猪腹泻,宜选用促菌生、乳酶生等微生态制剂,不仅使仔猪肠道中正常菌群占优势,抵抗病原微生物侵入和增殖,还可防止腹泻,无病防病,安全无副作用,防止大量或长期使用抗生素产生耐药菌株;给3日龄仔猪注射“牲血素”和0.1%亚硒酸钠维生素E1mL,可防止营养性贫血和缺硒引起的腹泻;注意仔猪补料的调教、适应和旺食三个阶段,应尽量让仔猪多吃优质的颗粒料,逐步减少吃乳次数。

2.1.4抓好断乳是培育健康仔猪、防止腹泻的又一关键

对断乳仔猪,尽量做到维持原窝饲养,环境条件、饲料和管理皆逐步过渡。断乳后7日10d仍需保持哺乳料,以后逐步过渡到保育料。断乳转群时期,尽量减少不良应激。可饮水活力素前后5d左右,以消除自由基,强力抗应激。逐步恢复全价日粮,对食欲旺、体质量大的仔猪应限料,以防水肿病。

2.2病原微生物性腹泻的防治对策

2.2.1病原微生物性腹泻的预防

采用新特米先3针保健法,于母猪产仔当天肌注0.3mL,7日龄时肌注0.5mL,21日龄时肌注1mL,可预防黄白痢、红痢的发生。母猪产仔当天肌注10mL,可切实有效地预防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及产后无乳等疾病的发生。

2.2.2病原微生物性腹泻的治疗

在排除管理因素和病毒性因素后出现的仔猪腹泻,选用奇特来治疗,按0.2mL/kg量,1天1次,连用3次,并同步口服补液盐。

2.3球虫病引起腹泻的防治对策

治疗:全群猪用氯苯胍每千克体质量30mg拌料4d,同时饮水中加鱼肝油(100g加水250kg)、活力素和0.1%维生素C,严重的口服补液盐。

预防:改善产房环境,包括降低温度、湿度、良好采光,保持良好的卫生。保持母猪体表的卫生,加强消毒卫生措施等。

2.4病毒性腹泻的防治对策

预防:主要靠加强饲养管理和疫苗预防加以防治。由于该病的发生发展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因此,保持猪舍以及用具的卫生,加强环境的消毒,做好防寒和保暖,把握好仔猪初乳关,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疫苗保健可在母猪产前6周和2周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能使仔猪获得免疫保护。

治疗:一旦发病,立即隔离病猪至清洁、干燥和温暖的猪舍中,加强护理,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染物,防止病原的传播。第1天停料,饮水上午加收敛止泻药、补液盐,下午加甘草颗粒1000克/吨水加上氟苯尼考500克/吨水;对拒绝饮水者,可静注或腹腔注射5%日10%葡萄糖盐水和3%日 10%碳酸氢钠治疗脱水和酸中毒。第2d,饮水同第1d,料中加林可壮观组合1000克/吨、10%日20%木炭灰、3%大黄苏打粉;停料1d后,胃肠空虚,肠道病理产物减少,饥饿感强烈,食欲增加,利于饲料投药。第3日5d,饮水同第1d,料中加林可壮观组合1000克/吨、七清败毒颗粒(黄芩、黄连、黄柏、栀子、虎杖等)1000克/吨。清理胃肠、吸附收敛、抗毒杀菌。第6日7d,若腹泻停止,可将补液盐改为黄芪多糖用至第7d,饮水中不加其他药。拌料继续添加林可壮观组合1000克/吨和氟苯尼考1000克/吨+甘草颗粒1000克/吨。应用黄芪多糖主要是补充营养,促进恢复。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090201602-0046-02

收稿日期:(2016-01-20)

猜你喜欢
断乳病死率病原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断乳仔猪育肥初期饲养管理的探析
幼年牦牛饲养管理技术
断奶幼兔如何饲养?
仔猪断奶要“三减”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