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研究

2016-03-23 18:23马骋
成才之路 2016年4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教学环境兴趣培养

马骋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能以分数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的创新氛围,构建和谐、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同时,挖掘学生潜能,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增强创新意识。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人才培养;教学环境;师生关系;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C961;G7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4-0038-02

培养当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提出的要求。杨振宁教授在谈到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的对比时,说过这样一些话:中国教育给了我严谨,美国教育给了我创新。……我国基础教育比美国好很多,但本科教育差不多,而研究生教育却比美国弱。越往上我们就越弱,原因是创新能力不够。因此,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复兴,必须要创新,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是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能以分数为中心

所谓创新,从理论上讲是凭借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产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包括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发明、新技术等新生事物;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创新是发展,是推动事物前进的运动,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创新意识是使人产生创新的欲望,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价值意识,是善于发现并提出新问题的强烈意识,也是自觉、主动和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不管是工业、农业,还是教育、文化等,都需要创新。所以,国际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是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在一些地区,学习成绩有时可能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量化的首要刚性指标,是衡量学生能力的首要标准。初中升高中主要以考试分数来选择学校,高中考大学主要以考试分数来决定是否录取。在职业学校,以文化课、专业课考试的合格率和平均分量化考核教师教学业绩。学生的评先评优中,考试分数是重要指标,学习成绩似乎成了教学的全部,学习成绩也似乎决定了学生的命运。这一切迫使教师疲于奔命,研究教法,一切围绕着怎样提高学习成绩为中心。学生为了自己的命运,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埋头攻读,学习占据几乎全部的时间,学习之外的兴趣爱好只能是一种奢望,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局限于课本,创新意识的培养受到了极大的抑制。下面一件事情正是以上的鲜明写照:有位政治教师,要求每个学生都把整本书全部背下来,甚至默写,甚至包括标点符号,其学生的成绩在统考中远高于其他班级的学生。其本人为此获得了荣誉,家长也高兴,但却苦了学生。反思之余,我们培养了什么?我们培养了考试机器,而创新意识却在此显得苍白无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地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坏的结论,那么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如果人的精神生活仅仅被局限在这个领域,也就是说他只能在掌握知识上、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会有失败和困难在等待他,使他的生活变成一种痛苦。”杨东平教授调查了1300个美国的百万富翁,问:是什么因素使你成为百万富翁的?他们基本结论是和上名校没有关系,和在校的成绩也没有关系,唯一有关系的是他的敬业精神和与人共处的能力及创造能力。我在职业学校已任教三年,毕业生送走两届。留心观察我校前几届学生就业情况,小有成就的毕业生不少,但真正在校所谓学习认真学业成绩好的学生比例却不到八分之一,而比例较大的却是思维活跃、不拘于书本学习的顽皮学生。事实证明,人的社会成就的大小与人的创新能力有很大关系,而创新能力的大小与学习成绩的好坏并无直接的关系,相反,思维活跃而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创新能力可能更强。所以,学校不能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不能以成绩的提高为主要内容。

二、构建和谐、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1)构建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有效的教学必须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而且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教的知识都是对的,学生不能提出异议,即强调所谓的师道尊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需要去思考知识的对与错,于是思维上自然地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当然创新意识无从谈起。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必要构建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与学的关系向相互学习的关系过渡。教师不应先知先觉左右学生的思维,学生可以对老师的知识提出质疑;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的创新,教师只是引导者和建议者。要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角色要进行一定的转换,即由知识的传授者向知识的获取者转换,这样,教与学的关系转化成相互学习的关系,在相互学习的氛围中进行思考、展开讨论。我觉得,教一门自己未学过的课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激情,因为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可与学生讨论得到结论,最好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下结论。课堂中教师可有意制造错误,让学生“帮助”纠正错误;可有意使自己陷入困境,让学生“帮助”摆脱困境;在知识的运用中,教师可大胆尝试开放式教学方式,设计答案不定的题型或应用范围广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随意思考查证,鼓励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大胆创作,对有创意的思路或创作要大加鼓励,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地给予引导。通过师生相互学习的互动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油然地激发创新欲望,激活创新潜能。

(2)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愉悦的创新氛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在某领域没有兴趣,学生就很难做到在该领域去思考,去质疑,去尝试,更难产生新的东西。有兴趣才能自觉地去思考,去探讨,去想象,去创新。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实用性很强但又很抽象的专业,若稍加留意,在实际生活中能找到很多其应用的实例。如果把这些插入教学之中,将会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以下是我教学中偶然的一个尝试,却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效果。在讲到“市场营销学”中人员推销这一节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思路,尝试了另一种教学方法。上课前准备了两个道具:康师傅方便面和农夫山泉矿泉水。上课了,学生看到我的道具很意外。我径直走到讲台下,微笑地说:“今天我们不讲课,你们向我推销这两件商品,思考如何说服我把它们买下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写推销词。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兴致很高,学习的激情迅速高涨,发现专业知识的运用就在身边。接下来我没有讲课,让学生看教材相关内容;20分钟后,我再解释人员推销的含义、内容、步骤等。学生讨论气氛很活跃,效果很好,原本难以理解的知识很多学生竟做到无师自通。课后,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身边的物品写推销词。由此看到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欲望,更找到了激发学生这种能力和欲望的一条途径。

三、结束语

创新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衰成败的重大课题。今天的学生是祖国的明天,今天学生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国家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实现。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无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都具有创新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教师认真摸索,积极探索,创新无处不在。只要教师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变观念,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灌输创新的教育理念,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相信创新思维将会在学生的身上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将会在学生的身上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李政洋.中职学生创新能力开发途径的研究[J].职业,2011(17).

[2]徐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01).

[3]颜惠庚,李弘,李耀中.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1(32).

[4]刘彭芝,周建华,张建林.整体构建大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3(01).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教学环境兴趣培养
供给侧改革下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