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怀念鲜卑史研究第四个里程碑人物
——米文平先生

2016-03-27 07:40陈凤山
草原文物 2016年2期
关键词:石室拓跋鲜卑

陈凤山

(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

○简 讯

深切怀念鲜卑史研究第四个里程碑人物
——米文平先生

陈凤山

(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

内蒙古著名鲜卑史研究专家,原呼伦贝尔盟文物管理站站长米文平先生因病,于2016年2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米文平先生的辞世,使我们痛失一位尊敬的老师和考古学与鲜卑史学研究的前辈,是我们内蒙古考古学界特别是呼伦贝尔文博界不可拟补的重大损失。

米文平先生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一个铁路工人家庭,1931年四岁刚记事时“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北,六岁上小学,十二岁毕业后在日本人的工厂里当童工,1945年由于战乱他逃到大兴安岭南麓,在扎兰屯西南乡的八里五住下来,过着逃难生活。1948年,他参加革命,在扎兰屯小学任校长时,萌生了“教育救国”的思想,后在扎兰屯师范学校任教期间,在内蒙古师范学院函授学习。1959年毕业,到呼伦贝尔盟文教局做函授师范教育。之后又在呼伦贝尔日报社副刊当编辑、记者,在呼伦贝尔市从事多年的教育及新闻工作。文化大革命末期,呼伦贝尔盟成立文物工作站,他转而到那里工作,开始研究民族史,开展了边疆地区考古。1978年后任职于呼伦贝尔盟文物工作站,为首任站长,并相继担任沈阳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古民俗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辽金及契丹女真史研究会副理事长。米文平先生多年来潜心钻研,于1980年在大兴安岭丛山密林中发现了拓跋鲜卑先祖旧墟石室。嘎仙洞的发现解开了鲜卑民族史上的一个千古之谜,引起国内外史学界的高度重视。米文平先生先后著有《拓跋鲜卑先祖石室考》、《鲜卑石室的发现与初步研究》、《拓跋鲜卑文化发展模式》、《原蒙古语地名与鲜卑历史地理研究》等论文七十余篇,分别在《文物》、《北方文物》、《民族研究》、《历史地理》、《中国文化源》等期刊发表。著有《鲜卑石室寻访记》,并集刊出版《鲜卑史研究》专著。

1978年夏米文平陪同裴文中先生考察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出土地点

米文平先生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文博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77年末,他怀着研究边疆考古和民族史的决心,组建呼伦贝尔盟文物管理站,从人员、车辆、办公地点等都是由他去张罗,去落实。首先是在选人方面,找不到文博专业毕业的人才,怎么办?同时“招兵买马”由小学教师、下乡知青、木匠和司机组建起的文物管理站,各个都是门外汉,半路出家,一切都得从头学。他抓住省内外专家来呼伦贝尔工作考察的机会,开展人员培训,从基础考古工作学起,不耻下问。先后举办了多次文物考古调查发掘培训班,为呼伦贝尔盟培训了大批文物考古专业人才,并开展文物普查和研究工作。考古之初在伊敏河调查,发现多处细石器遗址和鲜卑墓葬。1978年陪同裴文中先生发掘辉河口细石器遗址。在仅仅三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开展了伊敏煤矿及铁路区域的文物普查清理发掘工作;扎赉诺尔矿区及鲜卑墓群考古调查工作;岭北及岭南金界壕遗址普查工作;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遗址的四次调查工作。发现并发掘了鄂温克孟根楚鲁鲜卑墓群、伊敏墓群、扎赉诺尔1、2号猛犸象、扎赉诺尔蘑菇山旧石器遗址、拓跋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遗址等。呼伦贝尔相关旗市在此基础上先后成立起文物管理机构,为呼伦贝尔文博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1980年7月,在大兴安岭北部嘎仙洞发现鲜卑人祖先居住的旧墟石室,石室内有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北魏皇帝拓跋焘派使臣祭祖时刻在石壁上的祝文,与《魏书》记载完全吻合。这是一千五百多年前保留下来的“原始档案”,它确凿地证实嘎仙洞即拓跋鲜卑旧墟石室,这一带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对研究中国疆域史具有重大政治意义。这一发现解决了拓跋鲜卑民族的发源地及其相关地理问题。国家文物局当即报告党中央和国务院。1982年党的十二大前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8月30日早晨广播了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文物考古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列举鲜卑石室等几项“罕见的重大发现,在国内外都受到普遍重视”。这是建国以来我国长城以北地区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为史学界研究鲜卑史乃至北方民族史,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为拓跋鲜卑的发源地和其远祖的口碑史料的可信性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分别报送各级政府和专业部门的同时,新华社将其作为全国1980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播发了消息,该发现被列为我国重大考古成果而载入1980年《中国历史学年鉴》。嘎仙洞鲜卑旧墟石室的发现在民族史研究领域掀起了鲜卑热。米文平先生的这一发现也被史学界称之为鲜卑史研究的“第四个里程碑”。

1980年7月30日米文平先生发现嘎仙洞拓跋鲜卑石刻祝文

1994年12月米文平先生专著《鲜卑史研究》出版

米文平先生52岁才开始从事文物考古和研究工作,他以顽强的毅力和严谨的学风,以新闻人敏锐的头脑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从一个门外汉一举成为全国著名的鲜卑史研究专家。而米文平先生所以能在鲜卑学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显然离不开其甘愿寂寞、淡薄、宁静自守、自持的学术精神。他成功的背后有非常理解支持他所从事的文物考古事业的家属,帮助他整理资料,校对稿件,为他的学术研究助力。

米文平先生在沈阳东北亚史学大会上做学术报告

就是在美国探亲期间,仍然念念不忘他的文物考古工作,成为在西雅图华盛顿州大学东亚图书馆的常客。他对边疆文物考古的探索精神受到海内外学人的爱戴。一次在东亚图书馆查找资料时,一位韩籍的工作人员,看米文平像中国人,转身从书库里拿来一本《鲜卑史研究》,米文平一看说,这是我的书。那位工作人员惊讶的一直在鞠躬。

米文平先生回国后,感觉自己年事已高,又出现了失智的症状,他为了抢时间倡导宣传文物保护的价值,曾于2009年8月1日写信给中共呼伦贝尔市委书记、呼伦贝尔市市长,提出了嘎仙洞这个文物古迹保护的价值和管理的建议。他的建议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米文平先生在美国西雅图女儿家书房修稿

米文平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其独立的人格魅力,淡薄名利的心态与严谨治学体现出来的学术精神,对于学术界来说仍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同时也为学术界人士提供了可资学习的方向。

米文平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猜你喜欢
石室拓跋鲜卑
浅谈北魏兴起的“鲜卑旧墟石室”
“屎壳郎”大王
拓跋珪的“天赐”时代
快乐青青队
石室花开队
关于拓跋鲜卑迁徙过程中的文化转变
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早期鲜卑生计方式探讨
领导是咱老家人
鲜卑民族初探
来自稳定同位素分析证据 鲜卑族的生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