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地区大棚草莓绿色食品栽培技术

2016-03-27 00:38杨俊杨光苾高红艳周炳前
长江蔬菜 2016年5期
关键词:匍匐茎母株绿色食品

杨俊 杨光苾 高红艳 周炳前



凯里地区大棚草莓绿色食品栽培技术

杨俊杨光苾高红艳周炳前

杨俊,贵州凯里市农林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站,556000,电话:13885563857

杨光苾,高红艳,凯里市农林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站

周炳前,凯里市大十字街道农技服务中心

导读:本标准详细规定了生产A级绿色草莓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时间、栽培方式、育苗、定植、田间管理、肥水管理、采收田间档案记录等具体技术条件和原则要求,适用于A级绿色食品草莓的生产和管理。大棚草莓绿色栽培土地最好采用轮作1年以上或者闲置1年以上,生产中施用肥料的原则和要求,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肥料和种类等必须按NY/T 394-2013肥料使用准则的规定执行;控制病虫害安全使用农药必须按NY/T 393-2013农药使用准则的规定执行。

凯里地区于2012年从中国台湾引种草莓,经过3年来的试验示范种植,探索出一套大棚草莓绿色栽培技术。该产品于2014年12月底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为了稳定草莓质量、创建草莓品牌、规范草莓生产,特编制该技术标准。

1土壤选择

选择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疏松的砂壤土或壤土,要求有一定规模、相对集中成片、便于管理。环境条件和材料选择参考规范性引用文件如下。

NY/T 391-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NY/T 1054-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

NY/T 393-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2013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 844-2010绿色食品·温带水果

NY/T 658-2002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 1056-200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2品种选择

选用休眠期短、耐寒、长势强、花粉多且生活力强、果形整齐、畸形果少、丰产丰收的红颜、章姬、兰地、黔莓1号、黔莓2号等品种。

3育苗

3.1母株选择

选用品种纯正、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繁殖生产用苗的母株,使用脱毒原种苗。

3.2母株栽植

①栽植时间繁苗母株的定植时间为4月,带土移栽。

②育苗地的选择和准备育苗地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施足基肥,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5 000 kg、有机复混肥(10-5-25)50 kg,然后翻耕、整匀耙细后作面宽1.7 m左右的高畦,畦沟要求排水通畅,雨停后不积水。

③定植方式将母株单行定植在畦中间,株距50~80 cm,栽植深度为苗心茎部与地面平齐为宜,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一般667 m2栽500株。

3.3母株定植后的管理

母株定植后,勤施稀酵素,促使母株成活,以后必须保持土壤湿润,以促发匍匐茎。每间隔15~20天施1次稀高氮酵素,梅雨季节注意排水防涝,6~7月高温干旱季节必须抗高温干旱保苗。

母株定植成活后,及时摘除花茎和老叶;抽发匍匐茎后,把匍匐茎理匀。及时松土除草,拔草时注意勿动小苗,出现无根苗时,及时重新培土种植。

4定植

4.1定植前准备

定植前清除上茬残留物,土壤深翻25~30 cm,暴晒或浸水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杀灭土壤中病原菌及害虫,或以瓦斯喷灯烧化杂草种子、虫卵,再用二氧化氯20倍液喷雾杀菌;或667 m2用生石灰200 kg调节土壤pH值,再喷施酵素菌(营养液肥)800倍液,利用以菌治菌来预防土传性病害。定植前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牛粪)2 000 kg、莲花牌有机肥100 kg、腐殖酸(农业用腐殖酸钠)100 kg,通过深耕与土壤充分混匀,耕细整平作垄,垄高20 cm。

4.2选择壮苗

壮苗标准:具有4片以上展开叶,根茎粗1 cm以上,根系发达,苗质量20 g以上,顶花芽分化完成,无病虫害。

4.3定植方式

随起苗,随移栽。选阴雨天和晴天午后定植,定植后7天,可用50%腐霉利水剂1 500倍液喷雾1次预防灰霉病和白粉病。一般在8月开始定植,定植完后铺设滴灌管道。

4.4定植规格

提倡采用双行密植,厢宽60 cm、沟宽56 cm,每厢上栽2行,株距33 cm。定植时掌握“不露根,不埋心”的原则。为了使果实一致向外,定植时植株应弓背向内,定植后立即浇透定根水。

5田间管理

5.1降温

遮阳网覆盖,当棚内气温高于28℃时覆盖遮阳网,打开棚两头及排气扇。

5.2保温

①棚内覆盖当外界最低气温降到8~10℃时,在棚内加盖1层地膜。

②地膜覆盖草莓生长到10月底,根部基本已展开,这时需要覆盖黑色地膜,保持土温和草莓挂果后生长在地膜上,以免烂果。盖膜时在草莓定植部位开一个10~15 cm的孔,再拉出整株草莓苗。地膜应尽可能贴紧地面,并保持平整。

5.3棚内温度和湿度调节

①温度调节显蕾前白天26~28℃,夜间15~18℃;显蕾期白天25~28℃,夜间8~12℃;花期白天22~25℃,夜间8~10℃;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白天20~25℃,夜间5~10℃.

②湿度调节整个生长期都要尽可能降低棚内湿度。开花期,白天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

5.4水肥管理

①灌溉定植时浇透水,植株成活前每天需浇1~2次水,成活后水量可以适当减少。覆盖地膜后以“湿而不涝,干而不旱”为原则。浇水采用滴灌方式。

②施肥a.基肥。667 m2施腐熟有机肥(牛粪)2 000 kg、莲花牌有机肥100 kg、腐殖酸(农业用腐殖酸钠)100 kg为宜。

b.追肥。定植后1个月667 m2穴施1次有机复混肥(10-5-20)80 kg。开花后每隔20天补充1次甜农营养液肥800倍液,一般施10~12次,补肥采用灌根(即通过机器压缩肥液经过输液管输入土壤),其中在开花期和浆果生长前期,视作物生长情况滴灌适量的水。

6植株管理

6.1摘掉病残叶和去除匍匐茎

整个发育过程中,衰老叶片制造养分少,且呼吸消耗的养分极大,对草莓生长和浆果发育不利,匍匐茎也会消耗大量的养分,因此应及时摘除黄叶、枯叶、病叶和匍匐茎,减少养分消耗。

6.2抹芽

在顶花穗抽出后,选留1~2个方位好且壮的腋芽,其余抹掉。

6.3疏花疏果

花穗上高级次的无效花、无效果应及早疏除,每个花穗保留5~7个果实。

7病虫害防治

7.1主要病虫害

①主要病害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褐斑病、根腐病和蚜虫。

②主要虫害螨、蚜虫、烟粉虱。

7.2防治原则

应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生态防治为主,科学使用化学防治。

①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虫品种,使用脱毒种苗。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发现病株、叶、果,及时清除、烧毁或深埋。

②物理防治黄板、性诱剂诱杀白粉虱和蚜虫,每667 m2挂20~30块黄板于行间,每个大棚挂2~3个性诱剂。在棚内适当栽一些大葱驱避鳞翅目类害虫。

③生物防治当白粉虱成虫在0.2头/株以下时,每5天释放丽蚜小蜂成虫3头/株,共释放3次,可有效控制白粉虱为害。

④生态防治开花和果实生长期,利用设施加大放风量,将棚内湿度降至50%以下。棚内温度提高到35℃,闷棚2 h,然后放风降温,连续闷棚2~3次,可防治灰霉病。

⑤化学防治根据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严格按照NY/T 393-2013规定选用生物制剂或高效、低毒、低残留与环境相容性好的农药,且不同农药应交替使用,生物农药最多可使用2次,化学合成农药只能使用1次。

a.猝倒病。用80%噁霉灵1 000倍液灌根。

b.白粉病。用10%世高(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2.5%粉唑醇悬浮剂1 000倍液喷雾,也可用磷酸液、大蒜油防治。

c.灰霉病。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2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用磷酸液、大蒜油防治。

d.炭疽病。用25%火把(福·福锌)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60%百泰(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 200倍液或奥力克——速净(有效成分为黄芪多糖)油剂300倍液喷雾防治。

e.褐斑病。用10%世高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洒防治,每隔10天喷1次可收到明显的防治效果。

f.根腐病。用2.5%咯菌腈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灌根。

g.芽线虫。每667 m2用10%益舒宝颗粒剂3 kg施入根际土壤中。

h.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

i.螨。用5%噻螨酮乳油1 200倍液或15%哒螨灵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

j.烟粉虱。12%扑虱灵(噻嗪·杀虫单)乳油1 000倍液、2.5%功夫(三氟氯氰菊酯)乳油4 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

k.青虫。用苏云金杆菌1 000倍液喷雾。

8适时采收

8.1采收时间

草莓达到商品成熟时随时采收,一般晴天8:00~10:00或16:00~18:00采收。果实85%转变为红色才可采收,温度低时要在果实九成熟时采收,一般于11月底开始采收。

8.2采收方法

采收时用拇指和食指掐断果柄,采摘时轻拿轻放,不要损伤花萼。采后分级包装。

8.3草莓采收标准

草莓果实深红色、无病斑、无虫蛀、无霉烂变质、表面着色达到85%以上时采收。

9草莓贮运

9.1贮藏条件

温度5~9℃,相对湿度85%~90%,贮藏时间为2~3天。

9.2包装贮藏

草莓果实要求果柄短、不损伤花萼、无机械损伤、无病虫为害,按大小分级包装贮藏。

收稿日期:2015-11-20

猜你喜欢
匍匐茎母株绿色食品
2种萝卜母株处理方法对萝卜大株采种的影响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草莓匍匐茎繁殖技术要点
什么是绿色食品
马铃薯匍匐茎糖类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水平压条繁育苹果自根砧苗木技术要点(一)*
草地早熟禾匍匐茎数字化生长模型
草莓不同节位匍匐茎子苗的光合特性
绿色食品
美丽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