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腿菇栽培中常见的3种问题及防治技术

2016-03-27 00:38梅再胜严敏徐天鹏张育林柯辛
长江蔬菜 2016年5期
关键词:鸡腿菇鸡爪白化

梅再胜 严敏 徐天鹏 张育林 柯辛



鸡腿菇栽培中常见的3种问题及防治技术

梅再胜严敏徐天鹏张育林柯辛

梅再胜,湖北黄石市农业局,磁湖东路2号,435002,电话:13972800870

严敏,黄石市农业局

徐天鹏,黄石市汪仁镇农技服务中心

张育林,黄石市种子管理局

柯辛,黄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

1培养料发酵异常

1.1料堆温度上升慢、升不高

①原因培养料过干或过湿;料堆通气不良;堆料发酵期间气温较低;料堆过小;堆料发酵的场地选择不当。

②防治技术a.调配培养料时,充分拌匀,使其含水量达到60%左右,即以用手紧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渗出而不滴为宜。b.根据鸡腿菇的栽培季节确定培养料发酵时间。c.选择高燥而不潮湿的地方作为培养料发酵场地。d.发酵的料堆一般要求高1 m、宽1.2~1.5 m,长度不限,也可以将培养料堆成长宽均为1.2~1.5 m的方形堆或半径为1.5 m的圆形堆。e.料堆上每间隔28~32 cm,用直径4~6 cm的木棍从上到料底打一通气孔,以保持培养料发酵期间的适当透气。料堆保温保湿只能用稻草、麦草或草帘等有通气性的覆盖物,不能用塑料薄膜。低温季节发酵,可多加稻草、麦草或草帘等覆盖,以保温增温。

1.2培养料黏臭、发黑

①原因培养料过湿和料堆内通气不良,导致厌气发酵。

②防治技术调配培养料时,充分拌匀,使其含水量达到60%左右。如果培养料过湿,则尽早散堆摊晒,散去多余水分,去掉黏臭、发黑的培养料,补充新鲜优质培养料,适当增加石膏及石灰用量。重新堆制的料堆不要过度压实,适当多打通气孔道。

1.3白化烧堆

培养料发酵期间,料堆中会产生成片白色斑点,这是培养料发酵过程中正常的白化现象。但如果白化现象遍布整个料堆,则表明培养料的养分已过多转化为热能,出现了白化烧堆现象。白化烧堆会导致养分损耗过大,最终使鸡腿菇减产。

①原因料堆发酵期间温度过高;培养料含水量过低;翻堆过迟。

②防治技术a.料堆湿度控制。调配培养料时,充分拌匀,使其含水量达到60%左右。b.料堆温度控制。料堆发酵期间,当温度上升到60℃时,保持此温24 h后及时翻堆,翻堆时要尽量将堆料的上下、内外位置调换,如此重复3~4次,历时7~10天。c.掌握好翻堆时间。如果出现白化烧堆现象,则及时打散白化烧堆的培养料,适当调水补湿,将水分与培养料拌匀后重新建堆发酵,以后要把握好翻堆时机,及时合理翻堆。

1.4料堆生蛆

①原因堆料底部含水量过大,发酵温度偏低,导致料堆生蛆。

②防治技术a.料堆湿度控制。调配培养料时,充分拌匀,使其含水量达到60%左右。

1.5培养料氨味重

①原因培养料中含氮化肥加入量偏大;含氮化肥加入时间偏迟。

②防治技术若培养料需加入含氮化肥,要在第一次翻堆时加入,加入总量为培养料干质量的0.4%~0.6%,不可过量。如果发现培养料氨味重,翻堆后可用2%甲醛溶液在堆料表面每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3~4次即可消除。

2菌丝徒长

发满菌丝的培养料覆土后,菌丝生长相当旺盛,不断往覆土层伸展,并在覆土层表面形成1层菌皮,使鸡腿菇子实体不能正常长出覆土层,从而导致减产。

2.1原因

温度和湿度过高,通风透气不良。

2.2防治技术

上课的女教师年近40岁,她带领学生体验了这个实验过程。她课前为每个小组准备好了实验器材:一个装有红水的平底烧瓶(水未满),烧瓶口用橡皮塞塞住,有一细玻璃管穿过橡皮塞中央伸入烧瓶内液体之中;另备有两个大的烧杯,分别装着冷水和开水。

①根据栽培季节,把握好适当的播种时期,保证发菌期的环境温度在3~35℃,最好是20~28℃,空气相对湿度在65%~70%;保证出菇期的环境温度在8~26℃,最好是12~22℃,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

②发菌期间适当通风透气,不可过量喷水,防止环境温度偏高及培养料偏湿而导致菌丝徒长。

③如果覆土层表面已形成菌皮,但程度较轻,可重新覆一薄层新土,并注意早晚喷水,适当通风。如果覆土层表面已形成菌皮,且程度较重,可用铁钩划破菌皮,适当增加通风量,以降低温度和湿度。

④如果已有菇蕾出现,可在菇蕾周围扎几个小孔透气,使菇蕾正常生长。

3鸡爪菌为害

3.1病因

鸡爪菌又称叉状炭角菌,是寄生鸡腿菇菌丝体上的一种蕈状芽孢杆菌,鸡爪菌先与鸡腿菇菌丝争夺营养,然后转入生殖生长,长出形状似鸡爪且有异味的子实体,其子实体表面为浅褐色或棕红色,内部白色木质化。随着鸡爪菌菌丝蔓延和发展,鸡爪菌还分泌出一种有害的胞外酶,蚀袭鸡腿菇的菌丝,使鸡腿菇的菌丝逐步萎缩,难以转入生殖生长,以致不出菇。鸡爪菌原生于土壤腐殖层,子实体成熟后产生担孢子通过土壤、堆肥、水、空气和昆虫传播。鸡爪菌是鸡腿菇栽培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一旦发生,一般减产30%~50%,重者绝收。

3.2防治技术

①合理轮作栽培场地一般要求每隔3~4年轮作1次。新栽培场地如果为土质地面,则要将20 cm的表土层全部挖松,每1 m2均匀拌入生石灰粉1~2 kg,再用杀菌剂、杀虫剂密闭熏蒸消毒灭虫,后整平压实。

②菇房消毒鸡爪菌的孢子可大量附着于菇房的墙壁和床架上,存活时间一般在1年以上;这些墙壁和床架若未消毒,即使覆土已消毒,仍有可能发病。所以,栽培前10~15天,对菇房墙壁及四周喷洒1%~2%漂白粉溶液消毒,对床架刷生石灰水消毒;栽培前6~8天,每1 m3菇房用10 mL甲醛密闭熏蒸48 h,然后开启所有门窗通风透气,经过消毒的菇房方可使用。

③覆土消毒选用透气性好的肥沃壤土覆盖菇床培养料,但不可使用栽培过鸡腿菇地块的土壤作覆土。覆土使用前先在太阳下暴晒2~3天,再喷0.5%甲醛溶液或拌入2%生石灰粉消毒,并选用20%杀灭菊酯乳油、5%顺式氰戊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5.7%百树菊酯乳油、20%甲氰菊酯乳油、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10%氟胺菊酯乳油、10%除虫菊酯乳油、10%二氯苯菊酯乳油、10%顺式氯氰菊酯乳油等菊酯类农药500~1 000倍液喷洒灭虫,堆闷48 h方可使用。

④低温出菇气温高时有利于鸡爪菌的侵染和发展,故在鸡腿菇的栽培季节安排上,如果采取热天发菌、偏低温(10~20℃)季节出菇的措施可有效抑制鸡爪菌的为害。

⑤控制菇床湿度因为菇床湿度过大有利于鸡爪菌的发生和发展,所以要控制好菇床用水,首先要求所用之水清洁卫生,并严禁大水漫灌或喷水过量,雨天要防止菇房漏雨、浸水,以免菇床过湿。

⑥及时防治鸡腿菇生长发育期间,尤其是采菇时,注意观察菇床,如果发现鸡爪菌,应停止喷水,让覆土面尽快干燥,小心取出鸡爪菌子实体,带出菇房深埋,并挖除鸡爪菌侵染处及周围10 cm左右的覆土和培养料,再喷洒10%甲醛溶液消毒,或撒生石灰粉消毒,然后换上新的消毒覆土。

特约栏目主持:吴仁锋

男,高级农艺师,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病理研究室主任,湖北省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武汉市青年岗位能手,农业部杀菌剂登记田间药效试验和室内生物测定试验技术负责人。主要从事蔬菜病害的诊断和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目前承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等科研项目多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

收稿日期:2015-12-01

猜你喜欢
鸡腿菇鸡爪白化
白化黄喉拟水龟人工培育研究①
最严重白化
鸡爪草满地爬
鸡腿菇菜谱
鸡爪霜
牛膝鸡爪/明·冯梦龙《广笑府》
巧做鸡爪
白化茶种质资源分类研究
白化和紫化茶种质资源开发进展
穷山沟铺就黄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