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探析

2016-03-27 14:04张娥王勇刚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网民价值观

文/张娥 王勇刚

微博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探析

文/张娥 王勇刚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探析微博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产生的影响,在提出规范法律法规的同时,更应着力解决社会的现实问题,传播正能量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而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微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

自进入自媒体时代以来,整个世界依托互联网信息传递的便捷性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以微博为首的自媒体逐渐打破了传统一对一、一对多的交往模式,人类社会迈入了信息交互传递的新时代。如何利用微博这一社交平台进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传播正能量、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具有重大意义。

一、关于微博认识的几大误区

·过分夸大了政务微博在信息传播中的积极作用

有人指出,利用微博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与广泛覆盖率,“主流意识形态的宣讲不用再从外部灌输,只要简单的一句话,就能在受众中广泛传播”。[1]微博在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上确实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认识明显存在理想化的倾向。问题是,网民是否关注政务微博,网民关注了政务微博是否就一定会相信其传播的内容,关注且相信了政务微博传播的意识形态的人,他们是否占微博用户的大多数。因此,我们必须对政务微博扮演意识形态传播者的作用有一个更加理性的认识。

·强调对网络环境进行规范却忽视了症结在于解决现实问题

我们经常看到有人提出要加快网络空间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这当然是必要的,网络空间的规范和净化是构建网络良好生态必不可少的一环。但是,在强调规范网络环境的同时,更应该注意的是那些迅速传播的言论暴露出的现实问题。网民的不满言论的产生必然是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的提升,关键还在于解决现时的社会问题,社会问题解决了,人们才能真正“接受”主流意识形态而非简单“接收”。

·夸大了恶性事件的恶劣影响,容易产生心理恐慌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微博上频现的种种恶性社会事件,让网民异常恐慌,进而生发出类似“我们的生活太不安全”的感慨。暴力事件古已有之,可为什么现代社会的这种不安全感显得尤为强烈呢?这正是因为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快捷性与广泛性,让网民快速了解全国各地发生的大事小情,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微博对恶性社会事件的集中传播,正是“这个社会很不安全”错觉产生的根由,事实上,真正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恶性事件要少得多。

二、微博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微博的出现冲击了传统媒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

最新调查显示:“微博和网络社区在所有媒体中发挥的影响力最强(0.44),其次是央视(0.273),再次是海外媒体(0.265),而小道消息(0.186)、新华社、人民日报及其网络的影响力最弱(0.172)”。[2]这一数据表明,网民对于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关注更多,而传统媒体例如电视、报纸等的影响力都被削弱了。这说明,我们的意识形态建设虽然一直都在进行着,但网民关注甚至参与程度不够,这种意识形态的传播就变成了主流媒体的“一厢情愿”,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客观上说,我们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忽视了官方媒体的受众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有限的事实。有调查显示,大多数关注主流媒体的网民本身就是认同这种主流意识形态的。更多网民则倾向于选择微博这种匿名性强、自由度高的社交平台。因此,微博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产生的冲击一方面来源于微博自身在信息传播中的优势——匿名性、便捷性、交互性强、自由度高;另一方面源于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方式方法没能影响大多数网民。

·微博负面新闻的大量传播降低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度

打开微博客户端,每天的热门微博要么是各种娱乐新闻,要么就是占据头条的社会负面新闻。这种现象暴露了两个问题:一是网民出现的“泛娱乐化”倾向形成了微博的“娱乐化”环境,而这种环境又会影响新的网民,特别是占微博用户大多数的青年人,这种倾向对于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极为不利的;二是一连串的负面新闻带来的冲击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往往就会造成政府不作为或者“缺位”的印象。如果我们对于自媒体上这些言论不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旦主流意识形态不再是“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得不到广大民众的信服,就会出现非常不利的局面。

·西方错误思潮在微博上的渗透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

一个微博热点的背后往往是许多网络推手共同刻意作用的结果。为什么我们鲜少看到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事件报道?为什么很多网友在某些人的蓄意煽动下就变成了被情绪支配的“键盘侠”?就拿最近霍金注册新浪微博的事件来说,他发表的微博评论里迅速被中国网友“攻陷”,充斥着崇拜与赞美,更是在24小时内收获了二百多万的中国粉丝,他的言论里不知不觉宣传了西方的价值观以及资本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传播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肯定会产生一定冲击。西方的价值观之所以会渗透到微博中,一方面是因为一些人蓄意为之,他们试图用他们的价值观影响中国青年,在微博匿名性的掩盖下,可以肆无忌惮地传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西方价值观,网民在无意识、无防备的情况下受其影响,逐渐动摇了对主流价值观的信任;另一方面,我们在文化教育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传播的西方文化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当代青年。如我们在小学课本里学过霍金是如何战胜病魔继续科学研究的课文,这种形象的树立无疑为微博上的“攻陷”奠定了基础。中国也有很多为人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网民却对他们知之甚少甚至全然不知。

三、利用微博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路径探析

·主流意识形态应在微博上占据一定话语主动权

对于微博上的错误认识,如果听之任之,最终必然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与“接受度”。意识形态的斗争犹如战场,如果选择旁观甚至“退却”,必然会让非主流意识形态或错误的思想思潮占据主动。一旦错误的思想掌握了主动权,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如果我们掌握了话语主动权,用主流意识形态去积极引导广大网民,自然对于网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主流意识形态占领微博的关键在于解决现实问题

微博上的言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是网民对现实世界或真实或夸大或歪曲的反映。我们应该看到,从“天津大爆炸”到“毒疫苗事件”再到最近的“常州毒地事件”,这些社会事件一次次冲击着政府的公信力,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暴露的问题也在不断消磨着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而西方媒体或者别有用心之人的煽动,更使微博言论产生的恶劣影响越来越大。我们通过法制规范与制裁,只能暂时平息事件蔓延,一旦新的社会事件爆发,则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因此,要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说服力,症结在于解决现实社会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而且是从根源上彻底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真正实现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接受”。

·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需要传播正能量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我们在热门微博里看到的社会新闻大多是负面的,负面新闻叠加产生的效果是惊人的,长期浸泡在充满负能量的“浑水”中,对社会主义的信仰难免会产生动摇,对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也难免会有影响。但事实上,这些事件是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发生的,并不具备普遍性。过去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强制的“灌输”是不可取的,因此,主流意识形态需要通过一系列充满正能量的贴近人们生活的事件的传播,扩大其影响。

除此之外,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先进人物也是必不可少的。霍金微博单日粉丝破200万的事件,一方面看出了公众人物的巨大号召力,另一方面值得我们反思:怎么样才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中国的科学家及各方面优秀人物?应该更加注重利用在中国的土壤里接受中国文化熏陶且具有正能量的典型人物来教育中国青年,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只有产生对国家的认同,对民族的认同,才能催生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总之,微博的风靡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与传播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利用微博选择网民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从而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苏州大学课外学术科研基金项目《马克思理想观及其当代价值》(KY2016904B)阶段性研究成果;苏州大学课外学术科研基金项目《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把握系统性——基于对学生组织的典型调查》(KY2016906B)阶段性研究成果。

[1]杨美丽.微博时代意识形态安全“云层”构建[J].人民论坛,2015,(26).

[2]王丽娜,马得勇.新媒体时代媒体的可信度分析——以中国网民为对象的实证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2016,(1).

[3]王文.微博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更须有所作为[J],红旗文稿,2011.

张娥,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王勇刚,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

责任编辑 董金荣

G206.2;D64

10.13784/j.cnki.22-1299/d.2016.04.007

猜你喜欢
网民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汤姆鞋的价值观
微博舆论中网民信息互动的扩散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