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应用对绩效评价影响的案例分析
——J区卫计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项目绩效评价浅析

2016-03-27 20:35张磊孔前
财政监督 2016年18期
关键词:服务项目公共卫生绩效评价

●张磊 孔前

大数据应用对绩效评价影响的案例分析
——J区卫计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项目绩效评价浅析

●张磊 孔前

政府绩效评价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途径,财政绩效评价的结果不仅是政府认识自身财政资金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更是评价政府对社会、公众的责任态度以及社会、公众对政府持续信任的重要依据。当前学界对政府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高效度和高信度的财政绩效评价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将探讨大数据应用对我国财政绩效评价所产生的影响,并以绩效评价工作的实际案例,浅析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来促进财政绩效评价的改革与创新,从而进一步发挥绩效评价对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作用。

大数据绩效评价案例分析

一、项目概况

J区卫计委的“社区卫生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贴资金项目”(以下简称“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主要是根据国家以及市级医疗卫生发展要求,以政府投入方式在全区N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通过公共卫生大数据绩效考核方式拨付相关补贴资金。20XX年该项目投入财政资金110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投入1000万元,区镇财政资金投入10000万元(根据区镇2∶8比例进行统筹,区级资金2000万元,镇级资金8000万元)。相关经费主要用于开展全区15大类47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

J区卫计委根据国家及市级政策要求,结合J区自身特点,出台了《关于在本区组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通知》、《关于下发<本区公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及政府资金拨付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试行)》)等相关管理文件,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以及大数据绩效考核进行指导与调整,为J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规范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针对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际情况,制定了《J区公共卫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为基本项目、特殊项目、社会效果项目三大类,其中基本项目将全区的14大类46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细分为73项数量指标和99个质量指标;特殊项目主要对全区18个健康监测点以及8个特色服务项目进行考核;社会效果项目则根据基本项目以及特殊项目的实施情况制定了14项社会效果健康指标,以此考核全区居民健康水平。通过制定详细的大数据绩效考核体系,各社区卫生中心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的服务内容以及服务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改进,有效促进了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稳步提升。

二、绩效评价思路及过程

J区在建立大数据绩效考核的系统时,参考成熟的绩效管理理论,结合区内医院的实际需求,应用了多种技术方法。因此,评价工作组在开展绩效评价的过程中,以J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大数据绩效考核体系为基础,结合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决策、管理、绩效分类指标核心,积极引入大数据绩效评价思维,转变评价思路,本文选取最为重要的几大思路进行介绍,具体如下:

(一)以大数据信息平台为基础

随着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强,J区卫计委已较成功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使得数据收集、储存、分析技术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评价组充分利用政府部门大数据信息平台,更为方便、快捷、动态地获得与研究对象有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因诸多限制不得不采用样本研究方法,从而能够更加全面、立体、系统地认识项目总体状况。

(二)运用历史数据判断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J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已开展多年,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数据,为管理部门调整本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以及项目管理方式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因此,评价组也能够通过大量历史数据,更为全面的了解项目以往的实施情况,在进行项目绩效评价时,对项目决策是否有效、合理作出更为科学、准确的判断,提高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靠性。

(三)转变思维方式

J区卫计委对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采用了统一的绩效考核方式,并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的预算管理办法,利用海量即时数据,不再以追求绝对的精准为主要目标,适当忽略微观层面上的精确度,更好的综合考虑镇(街道)发展不平衡、区域人口结构差异等实际情况,在标准统一的前提下,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在此基础上,评价组通过转变思维方式,从精确思维转向容错思维,不再一味追求单一的收支相等,而是在宏观层面综合考虑项目的统筹与调控,深入了解项目经费预算安排过程,以及总体预算的协调分配机制,使得对项目管理评价更加合理,提升对管理工作评价的高度与深度。

(四)挖掘数据之间相关关系

J区卫计委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将平衡计分卡(BSC)与关键绩效指标(KPI)等科学成熟的考核办法,成功应用于绩效考核中,并通过挖掘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发掘出大量辅助性数据,作为关键性指标的考核依据。在此基础上,评价组在设计绩效类指标时,利用现有的关键性考核指标,可针对项目特点及关键内容设计相应的个性指标,如全区平均期望寿命、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率、疾病预防控制率等多个绩效指标,从而使得绩效类指标更具有针对性,能准确反映项目绩效成果,并能凸显项目特性。同时,通过进一步的数据挖掘,关注各项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升评价指标数据的准确性,比如感染漏报与医院感染发生率,只有在确定不发生漏报的情况下,考核医院感染发生率才有意义;又如平均期望寿命与婴儿死亡率,只有将婴儿死亡率考虑在内,才是完整的平均期望寿命。通过利用这些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解决了大部分以前无法判断或难以评判的绩效内容,使绩效评价工作能够更加深入分析项目成效,从而对项目绩效等级的判断更加准确和公正。

三、思考与建议

大数据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政府部门的管理能力,也为绩效评价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撑,凸显了财政绩效评价工作在政府绩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相对传统的绩效评价工作模式,政府部门如何加强大数据应用,实现大数据绩效评价模式,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实现大数据绩效评价的前提是海量的数据积累

政府项目的各类数据目前大部分散放在各地区和各部门的独立数据库内,且数据类型较为单一,数据渠道较为狭窄,无法实现项目微观数据与领域宏观数据之间的有效连接,因此,若要使大数据技术在绩效评价领域发挥更大效益,则需要整合政府数据渠道,积累和采集海量社会基础数据,形成政府项目绩效大数据库。我国大数据技术正在飞速发展,目前有5亿多互联网用户和多样化的万亿GB级数据,企业数据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是大数据应用的良好基础,但同时也需要政府在更高层面上统筹协调,整合部门、企业等各方数据,完成大数据技术的前期数据积累。

(二)实现大数据绩效评价的手段是多种技术的协同

传统政府部门的数据处理手段一般多用于底层文件处理技术,即数据库、SQL语言、独立服务器存储等。而对大数据技术而言,这些数据处理技术并不能满足海量数据的存储与分析需要。因此,为确保大量数据发挥规模效益,提高大数据对绩效评价所发挥的数据分析优势,就必须协同发挥云计算、Hadoop、网络爬虫等多种新型大数据处理技术,并将各类大数据处理技术与现有政府数据库进行有效衔接,使大数据在绩效评价领域真正发挥作用。

(三)实现大数据绩效评价的核心是宏观趋势分析

大数据技术要求在搜集全部信息的同时,允许少量数据丢失或不精确,这是提高统计调查分析精度准度的一个新思路。正如J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案例所示,评价组在开展绩效评价过程中转变了思路,通过海量即时数据,不再以追求绝对的精准微观数据为主要目标,而是在宏观层面更好的综合考虑项目的统筹与调控,发挥大数据技术在宏观趋势方面的分析优势。因此,针对开展不同类型项目的绩效评价,在应用大数据技术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项目绩效在即时数据中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对项目宏观趋势的预测与分析,将是未来大数据技术在各个评价领域中的标志性应用。

(作者单位:上海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1.李萍.2012.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医院信息化的三个转变[J].中国医院管理,12。

2.许健、查佳凌、尤超等.2012.医疗信息化集成平台在医院的建设与思考[J].中国医院,2。

猜你喜欢
服务项目公共卫生绩效评价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使用存在问题及建议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制定和落实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
基于互联网地图语言的实时路况信息服务项目探析
伊朗工程服务项目的合同关闭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