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2016-03-27 22:42
保健文汇 2016年1期
关键词:毒理物质基础新药

●王 伟

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王 伟

当前,受益于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我国中药创新与研发能力已有了极大提高。各个申报单位也正逐步重视并投入到中药新药的研发的工作当中,然而,如果没有认真对新药立题以及临床研究进行分析与审核的情况下就仓促申报不但会增加后续项目研发的盲目性,而且还有对用户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研究,对现阶段重要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与思考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思考

“新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有了详细的定义,即”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而中药新药本质上是指一个新的有效的物质基础、一个全新的复方、一个已上市制剂的新增适应症或给药途径的变更。所以,中药新药则需将新体现在立题的新颖与合理上。通常情况下,药的上市前研究主要分为临床前研究以及临床研究两个阶段,其中,临床前研究能够证明新药立题是否合理,对后续研发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 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

中药研究开发是国际热门课题,国际市场每年药用植物及制品(包括保健品等)的交易额超过300亿美元,受益于此,我国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的轨道。目前,我国通过注册的中药新药达到1141中,并在不断增加。其中一类新药约占11.5%,二类约占6.5%,三、四类各约占40%,五类约占2%。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中药新药研制中,一类与二类新药数量较少,而三类新药研制则往往会出现重复现象,基础研究以及创新能力较低,整体研制水平有待提高。其次,在研制中药新药时,部分研发单位首先是依据注册技术要求寻找符合含量规定的物质基础,而再寻找方法证明其有效性,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导致中药新药处方缺乏合理性。再次,部分研发单位并未全面考虑工艺设计问题,很多申报资料并未详细考察工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分离提取的” 有效物质”活性并不理想,甚至对有机试剂和重金属残留缺乏严格的质控标准等现象屡见不鲜。此外,大多数中药新药在药效学实验上,仅仅考虑是否能作出阳性结果,不愿进行必要的机理研究,这是目前比较普遍的一个认识误区。

部分研究人员处于研发成本的考虑,在安全性能、活性筛选以及确认上不做深入探究,大部分药品的药理毒理实都停留在表面。而研制单位也不对研究方法进行审核,且不采取相关模型与方法来科学选择有效的研究方案。最后,新药研发者普遍存在一种认识误区,即正式临床研究阶段时还要由专家进行讨论修改,这就是对药品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当前,大部分新药的临床申报方案编写过于简单,并且错漏百出,。多是以以往指导原则为依据来进行直接套用,甚至还出现套用错误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医学人员参与的重要性没有在申报企业中得到重视。如临床专家能尽早介入新药研发,很多诸如立题、临床定位、方案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就可以在药物研发的初期予以避免和纠正,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 优化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考

2.1 加强中药有效部位研究

中药有效部位研究,可为相关学科的融合渗透提供新的增长点和新领域,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其中,化学模式识别被认为是较理想的方法之一。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关联化学数据阵与药效数据阵,确定可用于复方质量控制的模式,并对未知样本进行识别。直接试验方法应用于中药复方全方筛选、优化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结果;直接试验设计运用蒙托卡洛方法,在规定的实验域内随机模拟取点,结合药效实验,经分析、整和、比较、评价等操作,最终确定“最优”复方。确定复方有效部位,探讨有效部位的主次(即有效部位的君、臣、佐、使),建立复方量效关系,对有效部位中主要药效物质基础或者主要药效物质群的研究是中药复方化学研究的重点,也是探明中药复方配伍规律、药效作用机制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出组方合理、工艺先进、高效安全、体现中医药特色的中药新药,推动中药走向世界。

2.2 重视新药处方的合理性

药品处方反映了该制剂药用的物质基础,因此其是否合理显得极为重要。首先,需通过相关实验数据证明其组方的合理性,包括其配伍、配比的依据。其次,应能提供相关实验数据证明其有效成份和有效部位的物质基础是有效的,而不是仅仅为符合注册技术要求按含量高低进行选择。 再次,从药物经济学和生产成本来对物质基础含量进行考虑,全面提高新药处方的合理性。

2.3 确保新药工艺的合理性

如果一个新药的”有效物质” 得不到可靠保证,同时其杂质和有害成份的控制又不理想,那么以该物质为基础的制剂就难以保证临床使用的安全有效。因此,必须确保新药工艺的合理性。首先,应结合药效学研究工艺的合理性,即在能满足大生产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找出真正有效的物质基础。其次,应按严格的试验设计(如正交设计、均匀设计等)来对工艺进行反复筛选与论证,以确保工艺的合理性。

2.4 加强药理毒理实验

加强药理毒理实验能够暴露与探索有效性的可能临床安全范围。理毒理实验不管是活体或离体实验都是有必要的,相关实验越多表明该新药研究得越全面越深入,支持其进入临床阶段研究的力度就越大。毒理实验一定要充分暴露药品有无安全性方面的担忧,认真分析”问题数据”以提示临床研究需注意和完善的地方。因此,在药理毒理实验评价中本着对新药负责的态度一定要客观,数据必须真实可信,进行药理毒理的主要研究人员必须是熟悉该研究领域的有关专家。

2.5 综合考虑临床方案

只有通过临床验证才能验证重要新药是否真正安全有效,而临床研究是验证新药是否安全有效、能否决定其上市的最为可靠的直接证据。作为申报材料的临床方案可反映该药的研究目的和临床定位,了解其临床设计思路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因此,在进行临床方案的设计一定要围绕研究目的对新药的临床获益” 风险进行充分评估,方案设计者要把握好学科动态,注意指标的针对性和评价的客观、科学。

(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1]赵素艳. 中药新药研究及开发的思路与方法探讨[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07, 18(3):184-185.

[2]李计萍. 中药新药稳定性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4, 6(5):25-28.

[3]张玥, 张力平. 新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现状及思考[J]. 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15):208-209.

猜你喜欢
毒理物质基础新药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刘仲齐 重金属生态毒理与污染修复团队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防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
路伟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努力夯实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
爵床抑制肾炎细胞增殖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鲁先平:一个新药的14年
新药来自何方
脑脉康颗粒体外抗氧化活性药效物质基础初步研究
两部委拟鼓励新药研发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毒理学专辑征稿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