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生理状况与饲料采食量

2016-03-27 20:57CliffordAdams译周玉香孙满吉审卢德勋
饲料与畜牧(规模养猪) 2016年6期
关键词:过饱哺乳动物免疫系统

文/Clifford A. Adams译/高 民 周玉香 孙满吉审/卢德勋



畜禽生理状况与饲料采食量

文/Clifford A. Adams
译/高 民 周玉香 孙满吉
审/卢德勋

饲料采食量随着动物生理状况改变而发生改变。早期断奶仔猪由于饲料采食量不足,满足不了其生长需要量往往导致断奶后发生应激。另一方面,泌乳牛采食量明显高于非泌乳牛。然而,在生产中,许多奶牛和母猪由于在泌乳早期不能采食到足够量的饲料以支持产奶,所以在这一阶段体重往往下降很快。另外,患病动物其采食量也降低。

患病动物降低其饲料采食量的机制也可能是一种有助于进化而来的动物从患病状态恢复的生存适应战略。对李斯特病毒感染鼠,当强饲组与对照组能量采食量相同时,其不良影响较低能量采食量鼠更大,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Murray和Murray,1979)。在感染鼠自由采食量达到对照的非感染鼠采食量的58%时,其发病率为43%,而强饲感染鼠发病率则从43%增加到93%,存活时间也同时缩短。这些结果清楚地表明,降低饲料采食量对处于感染状态的动物提高抗病力和增加动物生存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此,让患腹泻仔猪降低饲料采食量一直作为一项有效的生产技术措施来使用。

哺乳动物和禽类的采食同样受到大脑下丘脑中枢的控制,但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某些其他区域也参与饲料采食的调控。

家禽嗉囊大小影响饲料采食量,而哺乳动物的食道、十二指肠和小肠中则存在饱觉感受性受体。这些区域由于采食饲料而膨胀(Distension),从而提高了交感神经的活力并激活了位于大脑下丘脑的饱食中枢。

激素在控制动物采食或食欲,以及限食时控制饱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肽类激素,如胆囊素、胰高血糖素或许是感知过饱与否的最重要的两种激素。胆囊素主要存在于大脑,当消化产物如氨基酸和脂肪酸到达十二指肠时也可被释放进入肠道。若干哺乳动物全身性注射胆囊素可降低饲料采食量,另外该激素也参与动物本身能量平衡的调控。胰高血糖素是一种胰腺分泌激素,它或许也作为过饱觉因子来发挥作用。

参与对胆囊素过饱觉反应的受体位于胃壁。大脑来源的胆囊素直接控制采食行为,在绵羊和猪上已得到很好的证明,但其他类动物仍有待研究(Lawrence和Fowler,1997)。不过现有的研究表明,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控制系统,因为在大脑中至少存在5种类型的胆囊素,而且它们可以通过介导其他脑激素如降血钙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途径来发挥作用。

另外一种激素即生长抑制素在控制采食和饱觉反应系统中同样也发挥重要作用。此激素在脑和胃肠道中都有发现。它对其他类激素均有抑制作用。另外,研究发现,一些其他的脑肽类激素如食欲肽(Orexins)被认为在刺激饲料采食中也发挥一定作用,但具体作用仍有待研究(Arch,2000)。

血液中存在的某些营养物质如葡萄糖、脂肪酸、肽、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使动物出现过饱反应从而诱发动物停止采食。很久以来,人们就认识到小剂量注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水平,而低血糖可以使动物产生饥饿感。但禽类似乎是一个例外,主要是由于它对血糖变化的反应或对其他营养素的反应似乎与哺乳动物并不相同。

研究表明,在激活免疫系统后以及随后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以降低饲料采食量(Jonson,1997)。同时伴随着动物体温升高和生长速度的降低,由免疫系统产生的细胞因子信号引导动物体代谢活力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本来用于满足生长的营养物质更多地趋向于抵抗疾病。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是因为免疫系统的激活从而降低生长是对提高生长效率的主要阻碍,而追求最大生长速度一直以来是畜产品生产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在高效动物生产系统中,不去激活免疫系统从而降低饲料采食量的日粮往往对提高生产效率产生良好的效果。

(来源:建明工业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
过饱哺乳动物免疫系统
身体的保护伞——免疫系统
一类具有抗原性的肿瘤-免疫系统的定性分析
保护好你自己的免疫系统
Staying healthy
2 从最早的哺乳动物到人类
哺乳动物大时代
哺乳动物家族会
24小时健康喝水时间表
七分饱是一种智慧
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