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类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初探——以池州学院为例

2016-03-28 15:08刘自圣
池州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池州艺术类教材

刘自圣

(池州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公共艺术类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初探——以池州学院为例

刘自圣

(池州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艺术类课程的设置及教材建设直接决定了艺术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立足我校的艺术教育现状,探索我校公共艺术类课程的设置及教材建设,并体现地方性特色。通过艺术理论的学习、艺术作品的鉴赏及艺术实践活动等,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教材建设

关于高校艺术教育工作,早在1987年,原国家教委对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召开了专门的会议,即《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于1988年正式下发。公共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是以1989年《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文件的正式下发为标志的,从此我国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事业步入了一个正规发展的阶段。1999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把美育列入国家的教育方针,强调了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强调了我国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就是要开展艺术教育工作,其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要提高人的全面素养。此次会议极大地推动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也为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从国家密集的颁布关于推动艺术教育工作的教育方针政策中,体现了对开展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对于怎样开展也给出了具体的要求。池州学院作为省属普通高校,响应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时俱进,在开展艺术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有收获也有不足,对其艺术教育的历程及现状都值得我们予以认真梳理和思考,以期更好的开展艺术教育各项工作。

池州学院作为一所省属高校,农村生源在我校学生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大环境下,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尤其是在艺术师资匮乏的现状下,学前及中小学教育中,艺术教育相对缺失甚至是空白。当他们步入大学校园时,艺术知识和技能相对匮乏,艺术素养也急需提高。

1 公共艺术课程设置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池州学院成立公共教研室,音乐和美术师资长期保持在4人左右,面对全校开设了相关的艺术欣赏类选修课程。2000年筹建成立艺术系,2001年面向全省招生第一届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两个专业的专科生。至此,专业的艺术类师资得到补充,但面向全校开设的公共艺术选修课程门类仍然较少,只局限于音乐欣赏、美术欣赏等课程。

2002年,《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以教育部部长令的形式颁布,规程中明确要求:艺术类必修课或选修课在普通高校中应当开设,对所开设的艺术课程要以考试或考查形式予以考核,艺术课程的学分学校应纳入教学计划的总学分中。《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也在同年由教育部下发,在规划中对艺术类课程做了更详细的规定,要求艺术类任选和限选课程在2005年前在所有普通高校中开设,并实行学分制纳入教学计划中。2006年教育部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研制并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在此方案中明确指出从2006年秋季开始,全国普通高校要按此方案实施。至此,衡量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以其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水平的高低来评判,也成为普通高校打造自身教育品牌的一个重要依据。同年3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由教育部办公厅下发,通知中更进一步强调,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对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此期间,我校关于艺术课程设置和选修办法在教学计划中也得到了相应的体现,池州师范专科学校至2007级,对人才培养的安排是以教学计划的形式呈现。教学计划由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修业年限、主干课程及简介、教学活动时间安排总表、专业实习教学安排表、教学活动时间分配总表和附近课程安排表八个部分组成。在第七项教学活动时间分配总表的公共选修课中,要求学生每学期从学校提供的课源中选修三门,其中必选一门公共艺术类课程。但对于具体开设哪些公共艺术类课程在教学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公共选修课程包括公共艺术类课程都是采取在全校征集课源的方式开展,即是由授课教师自己申报选修课程。艺术类主要为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艺术、歌剧赏析、电影音乐赏析等几门课程。笔者曾在2003年至2005年申报过三个学年的音乐欣赏公共选修课程,每学期选修的学生数在200人至400人区间,这在当时与其它公共选修类课程相比,选修的学生数是处于前列的,艺术类选修课程在学生中也很受欢迎。期间的选修课程没有统一教材,教学计划由授课教师填写并上报学校备案,具体的教学内容也是授课教师安排。没有相对固定的教学场地,教具比较单一,主要是播放音响资料。教学质量的评估环节缺失,教学质量因人而异,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2007年升格为池州学院后,对人才的培养方案作了较大的调整。在2008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面对全校学生开设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模块,由科学、人文、艺术三个系列组成,并作为必选课要求学生在每个系列中至少选修2学分,共6学分。必选的课程为中文系面对全校开设的美学与美育鉴赏。任选课则仍由授课教师向学校申报,包括面对全校开设的艺术类选修课程,学生共需选修6学分。但艺术类选修课程仍然存在随机性,艺术类课程的教材、备课、评价等仍缺乏完备的体系。2009级至2011级的人才培养方案改动较小。要求学生在第3至第6学期在池州学院公共选修课程中须在人文科学类课程组中选修并通过一门。每年的选修课程相对比较固定,全校的公共选修课程在50门左右,艺术类课程占4门左右,课程主要有歌剧赏析、书法赏析、动画赏析等。2012级的人才培养方案改动较大,在素质拓展模块中,除了继续开设人文科学类课程,学校开设了七大校本教育系列,其中就有校本教育之四:大学生艺术素养课程,修满2学分。校本教材大学生艺术素养也在积极组织编写中。

2 公共艺术教材建设

通过近三年的积累,由艺术系组织编写的校本教材—《大学生艺术素养》于2014年10月出版发行,至此,全校的艺术素养课程有了统一的教材,笔者也承担了这本教材部分章节的编写工作。这本教材主要由音乐素养、美术素养和设计艺术素养三大部分组成。音乐素养部分包括基本乐理和视唱、声乐、器乐、曲艺、舞蹈、黄梅戏六个部分。基本乐理与视唱主要介绍了音及音高、音乐记谱法、节奏节拍、音乐的速度与力度、视唱科学概述、视唱前期准备等内容。声乐则主要从声乐艺术的基础理论、歌剧、艺术歌曲、中外民歌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器乐部分包括中国民族器乐概述、独奏乐、合奏乐。曲艺从曲艺概述、北方曲艺、南方曲艺、少数民族曲艺四个方面予以介绍。舞蹈介绍了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舞蹈的类型及部分舞蹈作品赏析。黄梅戏从它的起源与发展、代表人物、声腔及黄梅戏在池州四个方面予以阐述。美术素养包括中国画、书法、西画、雕塑四个部分,中国画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画的概述、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中国书法章节则主要介绍篆书与隶书、楷体、行书、草书、篆刻的内容。西画章节从西方近代美术、20世纪西方绘画、中国油画艺术三方面予以阐述。雕塑章节主要介绍中国古代雕塑、外国古代雕塑和中国现代雕塑。设计艺术素养包括陶瓷、传统建筑、现代广告设计、现代环境设计、动画五个部分。陶瓷章节主要介绍了陶瓷的起源、四大瓷窑及其代表作品、陶瓷工艺和次材料、陶瓷与生活文化、陶瓷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及陶瓷艺术在安徽等内容。传统建筑章节对中外传统建筑艺术代表作品予以了阐述。现代广告章节从广告设计概述、广告的构成要素、广告创意的表现手法和现代广告的类型四个方面予以介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章节包含了环境艺术概述、环境艺术设计的材料、环境艺术设计实例三个部分的内容。动画章节则从动画的前世今生、欧美经典动画作品、日本经典动画作品和中国经典动画作品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讲解。

可见,这本艺术素养教材所涵盖的艺术门类是比较全面的,教材的内容也力求通俗易懂,也受到师生们的广泛好评。尤其是将地方戏曲黄梅戏编入了教材,体现了地方特色,值得推荐。

同时本教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没有专职的公共艺术教师参与编写,几乎都是专职的艺术教师,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受体了解不够深入。教材的内容安排也多是局限于本专业相关知识的简介,缺乏和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仍需进一步拓展和完善。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从对国家关于开展艺术教育相关政策梳理和我校开展艺术教育工作的概况的介绍,体现了我校自建立以来,坚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对于开展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意识和重视程度不断增强。从最初的选修课程、校本课程到校本教材的编撰,体现了艺术类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的不断规范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但同时由于我校开展艺术教育起步比较迟,基础比较薄弱,开展艺术教育也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首先是学校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重视程度也不足够。学校至今没有设立独立的公共艺术教研室。第二是专职的艺术师资匮乏,艺术教师都是兼职教师。第三是对艺术教育的投入不足,艺术教育场地和教学设施不够完善,缺乏必要的教学硬件。第四是艺术活动缺乏深入的指导,艺术教育活动基本还是处于自发层面,活动效果不佳等。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关于开展艺术教育工作的建议。

3.1设立公共艺术教研室

成立独立的公共艺术教学机构,要有实实在在的领导机构,学校的领导层对于艺术教育观念不够新,教育思想转换的不够及时,对艺术教育的内涵理解也不够深刻,尤其对于艺术教育在时代发展中的神圣使命认识不够清。学校应成立公共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由校级领导亲自挂帅,教务处负责组织协调,公共艺术教研室负责具体实施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机制。从而真正做到在艺术教育中激发其人文追求来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使我校的学生在其个体成长与发展中保持独立性、开放性和主体性,使其心灵世界更美丽更丰富。

3.2组建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

在《指导方案》中明确要求,要求从事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比例应该达到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的公共艺术教师比例应达到总教师的50%。艺术教育是专业性很强的知识系统,只有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才能有效地保障知识的深度传授。而且艺术类课程要更多的讲究学科交叉,公共艺术教师要更加重视和学生的双向交流,更加长期和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接受状况和需要,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做好师生间双向交流的有力保障。

3.3科学合理的教学实施方案

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态存在,必然有自己独立的教育目的,其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也尤其独特之处。因此,我们在开齐开足公共艺术类课程的同时,也要追求艺术课程教学中教学计划、教学课时、学分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及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规范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建立健全完善的评价机制,才能保障艺术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3.4良好的教学环境

艺术类学科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特点更加明显,艺术类课程教学讲究时间与空间有机结合,借助先进的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对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很有帮助。建议建立专业的视听欣赏教室和展览室,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不定期地展示实际教育成果。

3.5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

艺术实践是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要有充分的供学生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的场地或多功能的表演厅,以满足学生们开展各种艺术实践活动的要求。要加强对艺术社团活动的积极引导,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艺术实践活动当中。在参与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创建良好的艺术实践环境,来帮助我校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审美能力的提升、艺术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大学校园文化的品位和格调。

总之,艺术教育是我校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需要我们在认识上予以足够的认识,政策和投入上有力地支持,教学上积极的改革创新,艺术教育工作才能步入健康的持续发展轨道。

[1]梁继林.试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4):36-37.

[2]周秀红,孔宪峰.辽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探析[J].教育研究,2008(12):202-203.转贴于

[责任编辑:余义兵]

10.13420/j.cnki.jczu.2016.05.032

G642

A

1674-1102(2016)05-0143-03

2016-09-11

池州学院校级教研项目(2008YJ001)。

刘自圣(1980—),男,安徽六安人,池州学院音乐与教育学院讲师,首都师范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学校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池州艺术类教材
池州学院二级学院商学院简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艺术类专访心得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新四军第七师沿江团池州抗战述评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