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文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探索*

2016-03-28 16:15马双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体系应用型高校构建

马双



应用型高校文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探索*

马双

摘要:本文从华桥外院的文科专业中抽取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朝鲜语和英语四个专业,结合几个新建学院的相关专业,深入探索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探讨文科应用型培养体系的建构问题,为文科专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人才培养规律。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文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20世纪末,我国出现了一大批专科学校自主申办、教育部批准升格的本科院校。由于此类院校的办学定位大都为“应用型”,所以,通常将之称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这是一种全新类型的“新大学”,其出现和发展也不过短短的十几年历史。不可否认,大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规模的扩大使得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开始转向大众化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这些新建大学及高等教育界非常关心的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科学生数量的大规模增长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出现巨大反差,因此,如何根据经济形势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作为一所新建院校,明确定位为应用型文科高校,并坚持不懈地探索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和体系。笔者以华桥外院四个文科专业作为研究对象,探索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通过文献分析、个案研究等方法,探讨文科应用型培养体系的建构问题,找出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点。

一、应用型人才的阐释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始终处于探索过程中,没有可借鉴的成功范例,“摸着石头过河”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人才培养的常态。对应用型的界定主要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颁布的世界教育分类标准》,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相对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的一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其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这一分类标准明确将应用型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其不同于研究型高校培养的综合型、研究型人才,也区别于各种高职技术学院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如何在理论知识方面区别于研究型高校;如何在技术培养方面区别于高职高专院校。总体上说,应用型人才应该是介于研究型和技能型人才之间,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专业口径也要比高职高专教育宽,同时,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有不逊于高职高专的技能训练。

人才培养目标是要通过教育过程使作为培养对象的学生在素质上达到基本的要求和规格标准。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因其不突出的实践性特点始终没有走出人才培养的困境。人才培养方案是对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最充分体现,其制定与修订是探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

二、文科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自明确提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后,自2012年开始委托麦可斯公司对2012届毕业生进行调查,跟踪毕业生进入社会后一年中的情况,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制作麦可斯报告。通过麦克斯报告,反馈社会对学生的专业水平评价,同时,通过反馈学校不断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呈现良好稳定的发展趋势,笔者选取华桥外院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朝鲜语和英语四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个案进行分析。四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显现出文科应用型专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师资要求、评价要求和办学形式等方面的一致特点。

1.培养目标。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专业基础知识和现代科技文化为基础,以专业技能型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主,显现出与研究型高校显著的不同。研究型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更具有学术性和研究性特点,主要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服务;应用型人才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主要培养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具有特定专门专业知识的更具操作技能的人才。其培养特点如下:

一是应用型。以所培养人才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研究型教育,同时,也以培养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技能和操作水平区别于一般的高等职业教育。

二是复合型。复合型人才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个方面能出类拔萃。专家指出,复合型人才应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还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要具有与专业适应力相匹配的一般能力,比如计算机操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等。

三是外向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既与国家经济背景紧密相连,也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外向型人才急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经济环境中,首先把自己推出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同时,要具有开放的视野和眼光,才能成为21世纪需求人才。因此,外向型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2.教学内容。与研究型大学不同,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教学内容上更强调实用性、针对性和应用性,而不强调专业基础理论的完整性。课程设置并不完全按照学科要求,教学计划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教学内容设计主要参考适应岗位或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而且特别强调学生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尤其强调通过设置大量的实践课程或模拟未来职业岗位需要强化学生能力的训练课程,来促进学生相应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形成。因此,在设置课程和学习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必需”和“实用”为尺度。

3.教学方法。更注重践行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育教学理念。尽量慎重传统的讲授法,采用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潜能发挥、实践创新能力的。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法等。使学习过程变成学习、应用、研究知识的过程,引导教师和学生实现双向互动,通过讨论、研究等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教学重点。应用型人才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是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者,这就决定了他们除了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之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分大体应为1:1左右。

5.“双师型”师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师资的特殊性。应用型高校更需要“双师型”教师,既懂理论,又会实际操作;既是教师,又是行业人。为此,学校要加强专职教师实践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训,鼓励教师到相关专业进行挂职锻炼。大量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技能的专业人士承担学校的教学和实践类任务指导。

6.评价要求。应用型人才培养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适应就业需要,因此,职业资格证书就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非常重要的内容。应用型人才培养一个重要的评价尺度,就是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取得了代表其职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甚至是多证书的获取率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中的一个新标准。

7.办学形式。应用型高校在办学形式上更强调开放性,引进项目、和企业合作等等都是办学形式。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有实践性教学环节,且不能只在模拟状态下完成。对实际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经历和体验,是学生职业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这些只有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合办学才能实现。因此,应用型高校在办学理念、培养要求、实验实训等方面,要真正做到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为中心,以就业要求为导向,以终身教育为目标。

三、文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人才培养的教育过程和组织方式,是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体系、教学过程等要素的组合。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构成要素,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个根本性问题。

人才培养规律主要体现为按照怎样的设计能够把人才培养为设定的培养目标。笔者抽取的四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出其在培养文科应用型人才过程中的共性,从目前学生进入社会的反馈来看效果良好。

1.培养目标设定。培养目标要包含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方面。因此,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知识和通识知识为基础,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文科应用型人才既要有知识又要有能力,具备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综合素质。

2.人才培养过程阶段性明显。培养目标确定后,人才培养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培养的阶段性。在学科专业基础阶段注重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通识知识学习;在专业能力培养阶段设定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阶段不能截然分开,应该精心设计,两个阶段的比重要结合专业特点,不可千篇一律,要区别于研究型人才和单纯技能型人才。

3.针对培养目标,明确课程模块设计。培养目标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方面要对应课程模块设计。主要为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方向能力培养模块、人格培养模块。其中学科基础模块又分为专业基础模块和公共课模块,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训练、基本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在专业基础模块中,又细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能力模块主要是设计具体实践环节,强调对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在保证学生基础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要具有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专业知识的能力。总体设计原则要保证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市场,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为核心,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设置,要以能力的培养和实现为依据选择课程内容。

4.注重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与整合。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的直接载体,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因此,课程的教学设计要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整体研究,要敢于打破传统学科设计课程的束缚,不单纯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对课程内容进行大胆的整合和更新,并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组织并开发新课程,重新构建课程教学内容。目前,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严重脱离社会需求,因此,要改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研究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契合度。从长远看,建立教学内容更新机制,使教学内容更新成为一种常态,才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

5.教学模式追求多样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在教学模式上不能单一化。选择教学模式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的原则,构建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实践实训,增加实验课和课程中的实验项目。同时,教学模式多样化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已有的教学模式,还要具有开放、创新意识。大力推进项目教学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将教学与实际的专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王平祥,李忠云.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及启示[J].辽宁教育研究,2005(9).

[2]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责任编辑:何岩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6)07-0042-03

*课题名称: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吉林省文科应用型高校‘二次转型’研究”马双/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教学助理(吉林长春130000)。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体系应用型高校构建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