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河南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

2016-03-28 20:16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杨青云
河南农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秸秆小麦农户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杨青云

制约河南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杨青云

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土地规模化对小麦生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了解小麦规模化生产的制约因素,我们对河南13个县的228户农民进行调查问卷,从农户的角度探讨研究影响河南小麦生产的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促进河南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2015年11—12月对郑州、开封、周口、新乡、南阳、安阳、平顶山7个地区、13个县(市)、29个乡(镇)、66个行政村的228家农户进行调查。其地区分布基本能够反映出河南省农户种植小麦及在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二、河南省小麦生产现状

(一)农户购买小麦种子情况

被调查的228户农户中有31户不清楚自己种植的小麦品种,即13.6%的农户不了解自己种植的小麦品种;农户提供的种植小麦品种的数量多达19个。

品种的来源渠道主要是以下几种:从村种子代销点、乡镇种子站和县种子公司购买有171户,从科研院所购买的有3户,从小商贩处购买的有2户;农户自留种的有64户(留种1年),有1户留种3年;农户和邻居及亲戚间的串换用种有12户。

(二)农户小麦生产情况

调查的耕地总面积为112.973 hm2,地块总数达到741块,平均每户就有3.25块耕地,每块耕地的平均面积是0.153hm2。

在调查的228家农户中,2014—2015年的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02.84hm2,涉及到小麦的种植制度,小麦和玉米轮作占46.7%,小麦和花生轮作占25.8%,小麦和玉米套作占4.8%,小麦和棉花套作占10.3%,小麦和其他作物(甘薯、西瓜和蔬菜等)套作占12.4%。

(三)农户反映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

据调查表统计分析,病虫害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和农药的药效及正确使用有很大的相关性。在参与调查的农民中,有72.5%农民认为病虫害的发生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其中发生较重的病害主要是白粉病,占11.1%;虫害主要是蚜虫和红蜘蛛,分别占18.7%和15.7%。

三、河南小麦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小麦品种繁多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不少农民仍然采用传统方式从事小麦生产,对种子对小麦的产量质量的作用认识不足。种植的品种繁多,这虽然给农民很大的自由选择性,但也增加了农民选择的盲目性。过多的盲目用种不能发挥出本地主栽品种的优势。因此,很多农民在购买种子时,都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购买小麦种子。有32.5%的农户认为种子质量不好,主要表现在种子不纯,出苗后参差不齐有病苗,种子假、劣,抗虫、抗病、抗逆性差,种子增产潜力小,籽粒瘦,产量低等方面问题。

(二)小麦生产成本高

在对化肥、机械使用、灌溉的调查中,农民对费用的投资问题很苦恼,价格每年都在不断上涨。比如,2015年的尿素价格为1.8~2.1元/kg,复合肥的价格为2.3~2.6元/kg;小麦播种前耕耙地1 200元/hm2,小麦播种费用约300元/hm2,小麦收割费用约750 元/hm2;灌溉费用约520~597元/ hm2。现在虽然有了多种补贴,但农资费用的上涨使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大大受挫。而且这一项对小麦生产增长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是2015年小麦价格明显下跌,使种植小麦的收益几乎归零。

(三)小麦病虫害的危害

小麦病虫害的危害一直是制约小麦生产的关键因素,病虫害防治对小麦产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尤其是后期病害防治与否对小麦千粒重影响很大。部分农民在小麦病虫害的防治上,不管有没有病虫害每季都打两次或两次以上农药,缺乏相关的实用技术,致使病虫害防治不彻底。很多农民对用药的类型、剂量、时间、方法不甚了解,这是造成病虫害发生危害的最直接原因。

四、应对措施

(一)加强种子市场管理

宣传2015年新修订的种子法,充分发挥种子法的作用。强化种子市场管理,规范经营条件。加大执法力度,严惩违法经营。完善农作物品种退出机制,规划推广区域。普及种子知识,规避假劣种子。

(二)降低农资费用

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增加对农民的农业补贴,比如,在购买农用机械、农机具、普通农资等方面放宽限制条件,降低或减免相应的税收、增加相应的补贴等。以及加大对基层机关的监督,控制资源成本的提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真正将过重的农民负担减下来。

(三)加强小麦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

农业部门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广泛宣传,及时组织各地开展针对小麦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使他们及时能够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推广种子包衣技术,防治种子和幼苗遭受地下害虫的危害,而且还有壮苗的作用,且可控制小麦苗期和春季病害的发生程度。加速推广无人机喷防技术,降低小麦生产用工,并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

(四)普及秸秆应用与还田技术

农作物秸秆是地球上第一大可再生资源,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品,同时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源。农作物秸秆可用作肥料、饲料、生活燃料及工副业生产的原料等多种用途。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加速普及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不仅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有利于小麦稳产,同时对杜绝秸秆焚烧、改善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秸秆小麦农户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哭娃小麦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