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贸易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6-03-28 20:16河南省农业科学技术展览馆程丽红
河南农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贸易逆差出口贸易

河南省农业科学技术展览馆 程丽红

我国农产品贸易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河南省农业科学技术展览馆程丽红

农业作为一个国家的基础性产业,是紧密联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而对于拥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我国来说,推进农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近年来,由于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工业制成品的国际贸易量在不断增加,给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随着世贸组织给农产品市场带来的深化开放格局使得农产品贸易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农业发展由于受到了生产力、生产结构等的影响,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有较大的差距。我国的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着贸易逆差、绿色壁垒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分析,提出有利于我国农产品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一、我国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额较大,且出现波动

1.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现状

我国2005年贸易逆差额为11.3亿美元,2006年贸易逆差额为9.6亿美元,缩小了贸易差额。从2007年的40.8亿美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181.6亿美元,增速较快。2009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为129.6,相对2008年减少了52亿美元。而从2010年到2013年贸易逆差增长到了510.4亿美元,创历史最高,呈现逐年增长态势。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农产品的贸易逆差额为505.8亿美元,同比减少了0.9%。总体来看,我国的农产品贸易逆差额仍旧较大,且出现波动,而且有可能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在世界市场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形式多变的情形下,我国对农产品贸易的进出口把握难度加大。

2.原因分析

(1)人民币升值带来农产品进口的增加,抑制了农产品的出口。人民币的升值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外在压力,二是内部动力。我国GDP的持续较快增长,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大量的资本流入,造成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从内部促使我国人民币汇率提高。2008年美国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中国,美国经济出现了疲软的状态,强化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来说,影响最大的就是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农产品贸易也不例外。从2005年至今,人民币处于不断升值状态。由于人民币升值使得我国的农产品进口价格不断降低,刺激了农产品进口的增加;同时农产品出口价格显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抑制了农产品出口,进出口变化的不平衡影响了国际收支,从而造成了农产品贸易逆差。现实的供求关系导致我国的农产品进口不断增加,而出口量受到了挤压,造成了农产品贸易逆差格局的形成。

(2)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不均衡。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不均衡,出口的农产品主要集中在具有相对优势的农产品,例如,水果、蔬菜、水产品等。由于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使得一些农产品具有相对进口国较低的价格,形成出口优势。在国内,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一些高蛋白的食品需求量较大,如进口奶粉、畜产品等,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此外,由于我国大豆的产油量相对较低,企业生产成本较高,而大豆油又是我国居民油类消费中最多的品种,国产大豆油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造成了大豆的进口量猛增。同时,由于我国养殖业的发展,对于饲料的需求增加,作为生产原料的大豆也随之增加进口量。这就使得我国对由于油料产品、乳产品等的进口量迅速增加,从而造成了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出现。

(3)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几起较大型的食品问题,如三氯氰胺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的乳制品出口量。“瘦肉精”事件,使得肉制品出口量下降。食品安全问题使得外国进口商感到了恐惧,造成了我国农产品出口量的下降,导致了贸易逆差的产生。

(4)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产品在生产、销售等环节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技术、环保等方面和一些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绿色壁垒的限制下,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在一些发达国家中,绿色壁垒的设置门槛较高,但是由于我国各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技能以及环保意识等的薄弱,造成我国进口商品的绿色标准的限制较低,进口量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形成。

(二)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不合理

1.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现状

我国农产品贸易中出口产品多为初级加工农产品,深加工以至于精加工的农产品较少,且种类较单一,缺乏一定的竞争优势,不能形成较大的贸易体系。我国用于农产品加工的机械设备较落后,在技术、设备、人才、管理上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造成了农产品的低附加值,竞争力不强,出口受阻等。在2014年,我国的出口农产品中优势农产品产品出口较多,其中,水果出口61.8亿美元,同比减少了2.3%,水果出口顺差降五成。水产品出口217.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1%,贸易顺差125.1亿美元,同比增长7.6%。蔬菜出口125.0亿美元,同比增长7.9%,增速同比回落8.3个百分点。进口农产品中以大豆、畜产品以及谷物为主,且大豆和油菜籽的进口量大大增加。

2.原因分析

(1)经济技术制约。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经济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农业生产方面,美国集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以及知识化为一体。而我国,人多地少,农户家庭的土地经营规模较小,农业劳动生产率低。我国的农业很大一部分是农户自主经营,农业技术水平较低,未能有效形成规模效应,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低。同时,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中,由于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受到资金的制约,用于加工农产品的机械设备较落后,从业人员知识技术较低,使得农产品的附加值低。由于农产品未能进行深加工,初级产品的经济价值明显要低于深加工的农产品,竞争力也随之下降。

(2)资源因素。在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中,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我国入世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制造业更是突飞猛进,而种植业相对较差。相对不依赖土地的渔业和畜牧业仍然可以较快发展。谷物、大豆、油菜籽等进口量较大,增长也较快,我国出口的农产品集中在水果、海产品、蔬菜等。

(三)遭受反倾销诉讼严重

1.我国农产品遭受反倾销现象

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很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农产品发展,实施了一些农产品贸易壁垒来制约他国的农产品在本国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遭受的反倾销案件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对我国进行反倾销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也在增多。这对于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来说极为不利。屡次接到他国对我国的农产品反倾销案件,使得我国不仅要损失一部分应诉经费,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国际信誉,还会给农产品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使得我国出口的一部分农产品丢失甚至失去市场。相反,在我国,使用农产品反倾销的企业很少,无形中为他国的农产品争得了一定的国内市场。

2.原因分析

(1)贸易保护主义是保护本国产品的主要手段。反倾销本身是一种合法正常的贸易行为,具有一定的法律规范。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即使经济危机的爆发也未能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这让一些国家感到压力。同时,一直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没有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美国、欧盟、日本等贸易大国认为我国是非市场经济国,这样在进行反倾销追查时,不采用我国的正常价格,而是使用“第三国”的价格,对我国反倾销案件的彻查造成了不利,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利益,也使得一部分的市场削弱甚至消失。

(2)农产品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农业作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影响着整个经济链的运行。因此,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会受到更多的保护。农产品本身就有弱质性,和其他的行业相比,农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制约,风险系数较大,而且农业的生产周期较长,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农产品又具有多功能型,农业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为就业提供了机会,是农村发展的主要经济命脉。一些国家特别是日本、西欧这样的工业化国家,由于本国的农业较薄弱,政府会对其进行较多的政策支持,而采用反倾销的手段来抑制外国农产品的进入,有效保护本国农业。

(3)出口企业的自身影响因素。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没有及时有效地调查进口国的农产品市场状况,盲目生产加工,使得农产品的出口量增加,进口国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这样使得我国的农产品不得不压低出口价格,造成反倾销事件的发生。此外,由于我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造成生产成本的降低,出口价格也会随之降低,也容易造成进口国对我国进行反倾销。而我国的农产品企业中,很多都是零散的小型企业,资金相对匮乏,对于反倾销的应诉能力较差。以至于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改善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对策

(一)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直集中在优势农产品上,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不断提高农产品整体竞争力,创造有利的国外市场。对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出其比较优势,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及附加值,保持稳定增长。此外,对农业要进行适当的改革调整,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为己所用。为此,政府要积极推行“科技兴农”政策,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和农业科研的投资,积极推进农业的创新和农产品的升级。要以市场为导向,逐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对农业的发展要逐步实现现代化,对我国的农业进行集约化和专业化生产,建立农业生产基地和农田保护区,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

(二)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我国遭受农产品反倾销的案例越来越多,农产品绿色壁垒也越来越严重,我国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很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更加严格,绿色农产品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关注的焦点。绿色农产品的贸易额在不断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成为了各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导向。我国应该加大对农产品绿色贸易的投入,无论是在技术、质量还是在品牌上都应做好,积极推进绿色农产品贸易,使之成为我国农产品贸易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要做好严格的质量监控,提高企业职工的责任心,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对农产品实行专业化生产。同时,企业也应注重绿色品牌效应,创造品牌,积极引导和满足消费者需求。

(三)加快农产品企业优化升级,积极构建农产品的价值链

在农产品加工贸易的传统企业中,有关部门应该认识到农产品行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性,加大对企业的科技投入。将农产品的初加工转变为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创造价值。改变传统的价格战的策略,要积极努力地增加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创造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品牌,为农产品的销售创造条件。此外,在国内农产品行业中存在着行业混乱、秩序混乱等现象。而面对这样的现象,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分工明确、安定有序的国内市场秩序。加快转变农产品产业,促进农产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方位调整战略,积极构建农产品贸易的价值链。

(四)完善农产品贸易服务体系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农产品贸易市场不断扩大,国与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影响不断加强,对农产品质量要求也越加严格,建立一个完善的农产品营销推广网络,整齐的配套措施以及强有力的品牌策略是立足于国际市场的必备要素。我国农产品行业中很多都是中小型企业,较为零散,不能够有效整合资源。目前,我国的农产品企业很多都是刚刚进入市场,对市场的把握不会很准确,了解国际农产品贸易的最新信息不畅通,抵抗风险和抗压能力薄弱,这都不利于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企业需要建立安全合理的机构来实时观察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最新相关信息,当然,对于一个小型的企业来说成本较为昂贵,需要政府提供一些合理的优惠政策,为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建立完整的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贸易逆差出口贸易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美国2016年贸易逆差创四年新高
贸易统计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日本1月贸易逆差创纪录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