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沙区地膜西瓜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现状与防治对策

2016-03-28 20:16开封市祥符区农业发展中心张国臣徐彬
河南农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沙区瓜农枯萎病

开封市祥符区农业发展中心 张国臣 徐彬

开封沙区地膜西瓜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现状与防治对策

开封市祥符区农业发展中心张国臣徐彬

开封沙区是汴梁西瓜传统生产基地,西瓜是当地主要经济作物,由于多年种植,瓜农与其他非瓜类作物轮作周期短,嫁接方法不当,田间管理粗放,病虫害防治不规范,造成田间病虫害发生较重。目前,开封地区西瓜主要病虫害有枯萎病、病毒病、蚜虫、红蜘蛛,危害轻者减产10%~30%,重着减产50%左右。为确保西瓜稳产、优质和安全生产,西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应从促进西瓜产业健康发展的高度来分析,从目前“三农”特点入手,才能将西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推广落实到生产全程中。

一、地膜西瓜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误区

(一)西瓜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开封沙区地膜西瓜已进入开花座果期,或处于果实发育期,西瓜植株抗性下降,此阶段是西瓜枯萎病、蔓枯病、病毒病发病期。气候异常、田间管理不当等是诱发西瓜主要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一般冬春干旱、温度偏高的年份,传毒蚜虫发生量大,西瓜病毒病发生普遍,危害较重;若是重茬或轮作年限短的地块,田间大水漫灌,枯萎病、蔓枯病、病毒病等会同期多重发生,严重地块可减产50%以上;有些年份在6—7月份出现阶段性高温干旱气象,红蜘蛛会发生严重,此期中晚熟品种处于西瓜膨大的中后期,叶片受害后逐渐黄枯,进而引起植株早衰,西瓜不能正常膨大成熟,严重地块可减产50%左右。

一般冬春雨雪较多、偏冷而湿润的年份,传毒蚜虫发生量少,西瓜病毒病发生较轻。在同样的气候条件下,沙区西瓜病毒病发病程度比壤土区偏重。

(二)西瓜主要病虫害防治误区

重治轻防,预防意识差。调查发现多数农户对枯萎病、病毒病发生原因认识不清或不全面,田间一旦发病,就盲目买药防治。多年实践证明,西瓜枯萎病、病毒病田间发病后尚无显著的防治效果。

轻视对蚜虫、红蜘蛛的防治,尤其在早春育苗苗床、“天膜”内的团棵、抽蔓期忽视防治;中晚熟品种在6—7月份出现长时间干旱,农户忙于对其他作物浇水抗旱,疏于对西瓜田红蜘蛛发生观察、调查,往往是发现成片瓜叶发黄时才开始翻叶查看,此时防治为时已晚。

二、西瓜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一) 西瓜枯萎病的防治现状

1.高抗枯萎病的西瓜优良品种少,适应本区域市场需要的高抗品种更少,对于常年种植西瓜的沙区通过选用高抗品种防治枯萎病有很大的局限性。如目前有籽西瓜品种已培育出少量品质优良、高抗枯萎病的品种,但无籽西瓜还没有培育出高抗枯萎病的品种。

2.轮作周期短,发病普遍。西瓜是开封沙区主要的经济作物,效益好的年份,下一年种植规模往往成倍扩大。由于耕地面积限制,部分地块经常连作2~3年,田间枯萎病发病程度差异很大,有的地块枯萎病发病率较轻,在10%以内;有的地块枯萎病发病率较重,在30%左右;严重的达50%。

3.嫁接技术不规范。一是嫁接方法不当,目前开封沙区瓜农普遍使用自创的靠接方法,即采用中小拱棚嫁接育苗,西瓜种子与砧木种子播在同一个营养钵内,培育的嫁接苗80%以上是弱苗,抗病性较差。二是瓜农采取砧木与西瓜双根栽培,西瓜根仍会感染枯萎病菌,重茬严重的地块发病较重;瓜农认为这是双保险,其实没保险。

(二)西瓜产业化发展水平低,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健全,病虫害防治标准化技术难以全面推广落实

目前,开封沙区西瓜嫁接育苗生产规模很小,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生产的需要。瓜区农业合作社力量薄弱,难以与瓜户紧密合作开展高效栽培。一家一户小而分散的西瓜生产经营模式,在生产关键时期,病虫害标准化防治技术难以落实到位。

(三)瓜农文化、科技素质较低,病虫害综合防治新技术推广进展缓慢

目前,留守农村种地的瓜农普遍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中老年人,对西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学习动力不高,病虫害综合防治新技术推广缓慢。

(四)西瓜抗病品种科研及产销无序竞争,瓜农选购品种盲目

1.西瓜抗病品种繁多、更新快,瓜农选购盲目。目前,我国优良西瓜品种更新较快,市场生命周期短;西瓜抗病品种繁多,品种同质化现象严重,瓜农选购时眼花缭乱,选购盲目。

2.基层种子经销商盲目销售抗病品种,瓜农认识不清,跟风选购不当。一是基层多数西瓜种子经销者为了市场利益,在没有充分认识种子抗病性的情况下就开始推销;二是瓜农对西瓜抗枯萎病概念认识不清,如西瓜连作地块,选购的不是抗枯萎病或高抗枯萎病的品种。

三、西瓜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

坚持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绿色防控原则。

(一)推广简约、经济、高效可行的农业防治技术

1.因地制宜选用综合抗病性强的西瓜品种。沙区主栽品种为中晚熟品种,有籽栽培可选用综合抗病性强、适于市场需要的优良品种。种植西瓜1年以上的地块可选用抗枯萎病较强或耐重茬品种,如花冠、绿冠、豫艺龙卷风、抗病黑旋风等;或选用高抗枯萎病品种,如郑抗系列的特大郑抗3号、特大新抗9号、郑抗巨丰等。传统无籽西瓜栽培区,嫁接栽培是目前防治枯萎病的主要技术。

2.推广适宜的轮作模式。根据沙区现有的种植结构和模式,西瓜田轮作6~7年以上不结实,可与主栽作物花生、甘薯隔两年轮作,可有效降低西瓜枯萎病发病程度,再结合选用抗枯萎病品种栽培。

3.大力培育西瓜种苗专业化、标准化育苗基地,规范化嫁接栽培技术,确保绿色高效生产需要。一是加强对瓜农、育苗专业户、农资经销商的产前技术培训,引导农户开展插接育苗,杜绝砧木与西瓜双根栽培。二是涉农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扶持政策,完善育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专业化育苗水平,引导专业育苗大户逐步向工厂化穴盘育苗方向发展。

4.规范栽培管理,改善栽培环境,推广健身栽培。提高西瓜抗病性,平衡施肥,防止徒长;及时防治瓜田及周围杂草;改大水漫灌为集中渗灌,预备灌水沟;定植后,距定植行一侧(伸蔓对侧)40~60cm机械冲沟;收获后及时清园,集中高温堆沤,杀灭病虫源。

(二)合理使用生物药剂和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

1.预防病毒病。从苗床到大田环境,防控传毒蚜虫、粉虱危害,基本可控制病毒病发生。从西瓜幼苗期开始至膨大期可选用0.5%葡聚烯糖可溶粉剂4 000倍液、菇类蛋白多糖水剂250~300倍液、2%氨基寡糖素水剂1 000倍液、2%宁南霉素水剂260~300倍液等药剂1~2种,每隔7~10d交替喷施1次 ,连喷3~5次,同时兼防其他病害。

2.早防早控蚜虫危害。播种前用高巧60%悬浮种衣剂按药种比1:100拌种,或定植前施用艾美乐70%水分散颗粒剂1~2g对水25kg淋透穴盘或营养钵西瓜苗,可有效防治西瓜苗期及抽蔓期蚜虫。

田间点片发生时可选用0.3%苦参碱杀虫剂纳米改进型2 200倍液、0.5%印楝素乳油800倍液、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1 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 500倍液;5—6月是蚜虫危害高峰期,可选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 000倍液、10%烯啶虫胺水剂或可溶性液剂2 000~3 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 000~8 000倍液、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3 000~4 000倍液,每隔10~15d喷施1次。

3.及时防治红蜘蛛。6—7月是高温干旱期,勤观察西瓜叶背面,发现点片发生时及时施药控制。选用0.5%藜芦碱醇溶液800倍液、1%苦参碱6号可溶性液剂1 200倍液、0.5%印楝素乳油800~1 000倍液、20%四螨嗪可湿性粉剂、螺螨酯悬浮剂4 000~6 000倍液240g/L、25%丁醚脲乳油500~800倍液、5%唑螨酯悬浮剂2 000~3 000倍液,重点喷施叶背面。

猜你喜欢
沙区瓜农枯萎病
瓜农春管忙 错峰上市“抢”市场
红色沙区的由来及发展
沙区梭梭注水造林技术
沙区樟子松人工林研究进展
守信
非洲:控制香蕉枯萎病的新方法
永定河故道沙区治理技术集成应用
铜、锌元素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有显著效果
一株抗药用白菊枯萎病生防菌的分离与生防效应研究
玉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