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采取对策

2016-03-28 22:59谢式莹安徽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安徽合肥230039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职院校问题

谢式莹(1.安徽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采取对策

谢式莹1,2
(1.安徽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安徽合肥230039;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高职教育大众化、高职教育毕业生就业压力扩大化、社会对人才需求类型精英化,以“了解创业、掌握创业能力、塑造创业家”为培养模式创业教育是未来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问题较多,必须寻求对策解决.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问题;对策

1999年6月13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不同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发展的需要,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不同的要求.2015年教育部所发布的《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更是提出了创业课程算学分、鼓励创业从“选课”开始、允许休学创业、提供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等.毋容置疑,未来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一定会更加趋向“创业型”教育.主要基于创业与就业相比较,创业更符合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简单地说,创业必要性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僧多粥少”,被动就业形势严峻,需要主动创业缓解压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了人才的相对过剩,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毕业生达到749万.因此,在整个高等教育人才大量涌现背景下,争夺社会相对较少的就业岗位中,高职院校“订单式”、“技能型”教育方式所培养的人才,在社会竞争中也出现了严峻挑战,所以国家鼓励毕业生创业,通过创业造就更多的就业机会已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现状分析

2014年5月对某省10所高职院校做过一份《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在开展创业教育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

1.1创业教育课程教材简单匮乏

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事的各种自主性活动及其体验的总和,有规定数量与内容的工作或者学习的进程.而教材是实施课程的工具.由此可以看出,创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创业教育课程与教材的支撑,否则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就会成为“海水浮空、空中楼阁”.从高职院校现实创业教育现状看,课程设计简单,教材严重匮乏.在笔者所调查的10所高职院校来看,10所院校都开展有相关的创业教育活动课程,但形式多数都是拘泥于创业讲座、报告.而创业教育相关专业教材几乎没有.相关研究也显示:浙江省49所职业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课程的学校只有12所,其他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更多倾向于岗位工作者,而不是岗位创造者.

1.2创业认识模糊,就业观念陈旧

教育要改革创新,必须更新观念,因此观念是推动个体行为发展的内在动力.就高职院校而言,创业教育观念是决定开展程度的内在动力.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者如果十分重视创业教育,愿意为之倾心付出,就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活动的开展.学生如果能有创业观念,那么在创业教育活动中也会积极投身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学习.但是受到多年来高职院校传统技能型培养人才模式与就业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有些高校为了响应国家创业号召,象征性地做些创业教育宣传,偶尔召开一到两次的专题讲座,而更多的是鼓励学生学好专业技能知识,将来能够更好的直接就业.

1.3“双师型”创业教育师资缺乏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从应然角度看,对创业教育的主导者(教师)要求,必须既通晓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创业实践经验知识,但从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师资现状看,符合创业教育要求的师资数量严重不足.尤其地方高职院校,多数教师都是理论教学人员,或者是技术型教学人员,而具有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几乎没有.

1.4创业教育社会支持不够

创业教育目的是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人才,最终是希望创业人才在社会经济建设中散发出应有的光芒.但是我国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活动区域主要苑囿于校园之中,很少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寻求社会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支持的力度还不够.社会支持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系统,理应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做到学校的理论学习与社会的实践学习相结合,所以创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

2 采取对策

2.1树立创业教育理念

观念是推动实践的动力.长期以来,教育部一直对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高职院校自身对创业教育认知程度还比较浅薄.多数师生对高职院校教育还是倾向于多学技术技能,直接就业,忽略了对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以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为例,通过观念教育,使学生从被动的就业思想转变为主动的创业理念.在教育理念中,鼓励学生始终把创业做为未来职业的选择.所以百森商学院把观念教育做为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所以,在我国的高职创业教育中,首先要加强创业理念教育,把创业理念根植于每个参与者大脑中,达成稳固的创业教育思想共识.在观念教育中,应该通过创业精神、社会责任、创业风险教育等内容来实现,而不是仅仅对创业教育益处做一些简单地说教.

2.2开发教学、监督管理、科研等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创业教育的核心资源,不能狭隘理解为创业教育人力资源等同于师资.一所高校创业教育活动顺利进行是多部门“协同作战”的结果.不同组织相互作用,构成了“三位一体”的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协同作战人力资源网”,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活动提供保障性的人力资源,共同服务于创业教育教学活动.做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活动,三种人力资源组织必须具备,而且还要在教育过程中要真正做到善始善终、各负其责.鉴于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人才资源的匮乏或者人力资源组织体系不健全现象,首先培育与开发相关的人力资源是开展创业教育工作的第一步,否则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就会出现“无米之炊”、形式主义等现状.

2.3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

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3号)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是创业教育活动的载体,做为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失败,课程内容的设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借鉴国外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典范,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单调的现实,在充分考虑课程内容可操作性、实效性的基础上,设计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理论课程主要从创业理论、技能理论、人文素养理论进行设计,主要目的是提高创业教育人才的专业化理论水平的素养与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为创业实践做好理论知识储备,从而为了更好地参与实践活动.实践课程主要为将来的创业“练胆”,提高未来的实战能力.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来看,创业理论课程缺乏,模拟创业实践课程不足是创业教育活动开展的又一“瓶颈”.因此,加强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建设,是未来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重要任务.

2.4校内职能部门要共同支持配合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全校各种机构协同合作才能完成,创业教育才能真正产生质的飞跃.“四力”支持系统,所涉及的管理机构在创业教育上给予充分地支持.每个支持系统充分发挥应有的职责.比如,师资科全面负责创业教育教学人员的引进、培育、开发,人事处负责处理好人才的编制工作;后勤部门全方位地提供创业教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配套设施;科研处要负责组织校内外教育学专家、企业家等创业教育教学精英人士,研究创业教育运作的方方面面,为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可行性建议;当然,创业教育开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财务处负责预算与拨付创业教育各个部门所需资金.四大支持系统,如果一个支持系统的不作为,都很难将创业教育事业办好.因此,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活动,是全校多部门机构共同参与的事业.

2.5营造社会环境支持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主要活动在学校,但是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支持.鉴于校园学习重理论,轻实践的特征,加强与企业界的联系与合作,提高创业的实践能力显得必不可少.目前多数创业教育的研究中,都提到建设高校创业园,孵化大学生实践能力,但是大量的资金需求,只能使得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建设自己的创业园工作成为梦想.然而,成功的社会企业在我国各个地市并不是难以找到,因此,建议高职院校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主动联系周边乃至其它地区的企业,让大学生走向企业,真实地了解企业管理、经营.同时经常聘用社会企业家、企业管理者为高职学校创业教育大学生开展讲座.在当前高职院校财力资源不足的窘境下,充分利用社会企业为之服务是寻求社会环境支持的最佳选择.

2.6完善考核制度

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是督促学生学习的工具,也是改变课程内容设计的“指挥棒”.多年来以理论成绩做为考核的模式,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至今也未见明显地改观.针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考核体系,笔者认为至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若干内容进行考虑.对学校考核:(1)创业教育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开展情况(2)创业教育管理机构设置情况;(3)开展创业教育的投资情况.对教学人员考核:(1)有关创业教育方面的学术论文发表情况;(2)校内外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对学生考核:(1)学生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考核情况;(2)学生创业创新项目计划情况;(4)学生对社会企业管理调研情况.当然,这只是粗略的设计,具体细化的评价标准,乃需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青.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10(33).

〔2〕陆建红.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9-12-31.

〔3〕喻名峰,陈成文,李恒全.回顾与前瞻: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十年[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

〔4〕关云飞,肖贻杰,徐萍.再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J].教育与职业,2008(14).

〔5〕孙庆珠.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1.

〔6〕但武刚.课程概念界定的五种视角评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4).

〔7〕魏小琳.国外创业教育发展的特征与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1(9).

收稿日期:2015年11月23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1-0225-02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高职院校问题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