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情境项目开发”下的软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分析

2016-03-28 22:59张成叔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电子信息系安徽合肥230009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项目开发模式互联网

张成叔(1.合肥工业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2.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电子信息系,安徽 合肥 230009)



基于“职业情境项目开发”下的软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分析

张成叔1,2
(1.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2.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电子信息系,安徽合肥230009)

摘要:结合我国“互联网+”时代下对软件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来看,已经纳入了多门提高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课程,其中包括软件项目实践课程、编程工具课程、数据库原理课程及界面设计类课程等.但从当前的教学实践上来看,仍然存在各个课程任课教师各自为政的现象,软件系统工程难以嵌入实际教学认为当中.如何提高对软件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成为了各方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项目开发;互联网+;软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国家政府部门对软件行业的支持度不断提高,我国软件产业的年增长率基本维持在30.0%以上,其发展态势是非常迅猛的.软件产业属于知识和技能密集型产业,软件人才在软件企业的发展与升级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面向软件产业提供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各大高校、科研所、以及企业均展开对软件人才培养工作的研究.但从当前软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上来看,人才培养中最大的问题即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与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之间架构性矛盾显著,同时软件人才缺乏创新意识.针对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改进的路径是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在项目开发的视野下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软件人才.从这一思路出发,本文即就软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1 企业软件项目开发的一般流程分析

对于当前软件行业中企业而言,软件项目所涉及到的开发流程基本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步为项目计划,第二步为需求分析,第三步为软件开发,第四步为软件测试,第五步为软件交付与维护.在软件项目计划阶段当中,需要制定各种类型的软件项目计划,内容包括开发计划、过程控制计划、以及风险管理计划等.在这一环节中,可以直接使用企业已具备的计划模板进行制定.之后的需求分析阶段中,需要与软件开发所针对的对象进行详细沟通与交流,在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条件下,搭建用户界面原型,并对软件需求规约进行编写.在后续的软件开发阶段中,需要从物理层面上实现目标系统,开发内容包括对软件架构的设计、数据库的设计、软件代码的编写和单元测试等.本环节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软件编码中必须按照需求设计文档的要求来开展,每个模块完成后需要进行一次单元测试,以确保软件编码的科学与合理.系统测试环节中强调以非软件开发人员为对象,对软件功能进行全面测试,包括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两个方面,确保软件所有的功能都能够正常使用.最后是系统交付的环节,本环节必须在软件充分测试且试运行合格的基础之上进行,由软件开发人员编写整套交付文档,然后交由用户.

2 基于企业项目开发对软件人才提出的要求分析

从当前软件行业项目开发的情况与流程上来看,对于软件专业学生的要求是非常系统与具体的.为了能够使高校所培养的软件专业学生具备本领域实际所需要的能力,在人才培养的导向上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从开发技术的角度上来看,项目开发中强调学生具备精通Java技术或者C#技术、网页技术(界面设计技术)、软件架构技术、文档阅读以及书写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访问技术、移动开发技术、测试技术等.

第二,从开发环境的角度上来说,项目开发中强调学生具备对Java环境或者Visual Studio环境的操作能力、对Android环境或者iOS环境的拓展能力,同时在经过企业培训后可具备使用企业特殊业务专用开发环境的能力.

第三,从软件素质的角度上来说,项目开发中强调学生具备良好的程序逻辑思维能力,有优秀、工整的代码书写规范,有踏实可靠的软件编码作风.

第四,从基本素质的角度上来说,为了适应项目开发方面的要求,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在个人素质上强调诚实守信、吃苦耐劳.

第五,从其他能力的角度上来说,针对一些要求较大的项目开发企业而言,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以及外语沟通能力.

3 软件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改进措施分析

3.1对教学内容的改进

从项目开发的角度上来说,在软件专业教学过程当中,最关键的教学内容为两个部分,分别是Java技术以及C#技术.从“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设计层面入手,整合当前已有的教学资源,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优化.在涉及到C#技术的课程中引入企业真实的软件开发项目,以企业真实的案列资料为依托,贯穿整个教学知识点.在完成课程中有关Visual Studio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同时增加适用于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的开发工具的使用教学,例如Visual Assist X、Code Smith等的.

在Java课程的改革上,可尝试做出更大的改革与优化.以完成课程中有关Java知识点的教学为基础,对软件专业学生进行分流,其中一部分学生专项进行Java应用程序开发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学习的内容为结合企业软件开发实际动态,对知识点进行更新与补充.另一部分学生则学习面向Android以及iOS系统的移动开发技术.在以上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开发项目均遵循企业软件开发的实际需求和流程,在MVC分层模式下执行,引入团队协作工作模式,能够在提高项目教学时效性的基础之上,促进学生专项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提升.

3.2对教学方法的改进

从教学实施的角度上来说,学校与企业内部培训以及专业培训机构之间还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为了满足对软件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求,应当在根据企业培训展开教学活动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在教学的实施上,学校也与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表现为必须按照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为了综合上述关系,在教学实施过程当中,可以采取将课程教学与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模式,在课程教学中渗透课程设计的相关要求.具体操作可以为:在课程教学阶段项目当中,按照企业项目开发的模式,对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一般一个项目小组中为4-5人,每个班级划分为10个左右工作小组,小组内选择一名学生担任组长,在组长负责制的基础之上对企业项目组进行模拟.划分好项目小组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对项目开发的规划与设计.在此过程当中,引入一些企业真实采用的计划模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工具,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个人使用感受,对模板进行改进与讨论,设计教学专用的计划模板,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3.3对培养机制的改进

在对软件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的基础上,高校可尝试结合企业项目开发的实际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机制方面的创新与改革.在这一过程当中可采取的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软件专业课程范畴中,对部分课程进行学分置换,引进一些企业项目开发中所设置的培训模块,同时也可开放并允许学生选修企业培训模块获得学分;第二,鼓励学生自己联系企业或去学校推荐的企业实习,通过实习获得学分.采取以上措施,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及创新性.

3.4对考核机制的改进

传统的笔试考核严重不符合软件技术专业考核模式,必须以实际的技能考核为主要的考核方式,辅助以笔试.以个人为考核单位也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软件行业的考核标准,应该探索团队考核,结合课程阶段项目的答辩,加大技能项目在考核结果中权重,引导学生以提高技能为主要的学习目标.在我们学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中,还创新了一种“技能联赛”的考核方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的每一个人与另一个班级的每一个人交叉循环比赛,计算胜负率,每周一轮,经过10轮左右的大比拼,不仅大大促进了个人技能的快速提高、促进了学生练习技能的积极性,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团队作战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2.5成立“技能工作室”

“技能工作室”是当下比较流程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项目资金建设一个“职业情境”,即建设一个模拟软件公司的环境,有工位、讨论室、计算机、投影机、打印机、网络等硬件设备,再有老师积极从校外引进具体的、可行的软件项目,从高年级中选拔学生入住工作室,由老师带着学生共同开发成立项目组,老师负责指导了,学生负责开发.我们已经成立了“翡翠安财互联软件工作室”,运行了3年,实际承接了5个项目,其中非常成功的项目是“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日常管理平台”和“掌上安财贸”,这2个软件是互补的,一个是桌面端的大平台,一个移动端的小精灵,已经从1.0版本做到3.0版本,没接学生更新一个版本,前者可以从www.ahtvcdmp.com进行体验,后者可以从“360手机助手”搜索“掌上安财贸”,下载安装后进行体验.通过“技能工作室”有效提高了30%的优秀的学生的综合开发能力,深受软件企业的欢迎,通过也带动了更多的学生进行创新和创业的模式与实践.

4 结束语

在“职业情境、项目开发”背景下的软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优势是实现了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的有机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学会做事”的基础之上,掌握“做学问”的方法,进而领悟“做人”的根本.通过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学生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具备了提炼并获取新鲜知识的能力,在问题的分析、思考、以及解决能力上同样发展显著.经过本文对职业情境项目开发下软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和实践认为,为了实现良好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将软件人才的培养内容与市场实际需求相结合,以知识与实践能力为基础,以创新与团队精神为延伸,从而使所培养出的软件人才更具“创新”特点.

参考文献:

〔1〕张成叔.商科类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辅修营销与策划专业的研究与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31(2):201-202.

〔2〕张成叔,胡学钢.持续性实时监测数据的无偏风险挖掘仿真[J].科技通报,2015,31(4):161-163.

〔3〕张成叔.决策树分类算法在选课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4,19(5):26-28.

〔4〕黄小龙.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下旬),2012,(12):182-184.

〔5〕白薇,常晓明,陈丽芬等.基于研究室模式的信息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1,(9):32-33,49.

〔6〕楚春礼,鞠美庭,王忠等.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创建天津市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2):151-154.

〔7〕何剑锋,叶志翔,何月顺等.交叉应用型嵌入式创新人才培养中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4):489-493.

〔8〕刘晓静,王晓英,张玉安,等.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数据结构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 184-187.

基金项目: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14sxzx041);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13zjjh064);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GZYLX2011187);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质量工程项目(acmjy1218);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质量工程项目(acmjy1236);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教学研究项目(acmkt1104)

收稿日期:2015年10月22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1-0229-02

猜你喜欢
项目开发模式互联网
房地产企业开发中法律风险的有效防范策略分析
关于低风速风电项目开发风险与对策的探讨
永续债券探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浅谈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项目开发及经营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