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2016-03-28 16:15刘国斌杨富田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一带一路

刘国斌,杨富田



教育论坛

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刘国斌,杨富田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给沿线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贸易以及金融资本运作等领域的人才需求缺口仍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研究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机制,在阐释“一带一路”战略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基础上,对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关键环节、前提基础、动力以及保障等进行系统分析,进一步推进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支撑和确保“一带一路”建设。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人才;培养机制

刘国斌/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吉林长春130012);杨富田/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在读硕士(吉林长春130012)。

2015年3月,习近平在博鳌论坛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以及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战略已然上升到国家高度。随着这一战略的不断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之间在经济、政治、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合作愈加频繁,有力地推进了地区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及沿线国家地区的合作重点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方面,通过多边合作等机制不断推动沿线国家地区经贸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丝路经济圈建设[1]。归根到底还是需要通过人才的走出去来实现其经济发展目标。因此,“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人才支撑。

一、“一带一路”战略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一带一路”战略主要是中国为了实现寻求更多的国际产业合作,推动产能输出,大型企业“走出去”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输出等战略目标而提出的区域性发展倡议和理念。秉持与沿线国家地区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的理念,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教文卫事业的地区性合作、要素资源合理配置、产业梯次对接和转移以及市场的不断深化,推动沿线国家地区经济的进步,而这些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和保障。通过人才的培养和跨区域跨行业的专业人才对接切实满足“一带一路”战略对人才的需求,“一带一路”战略与人才培养之间联系紧密。[2]

1.“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推动人才培养。首先,“一带一路”战略的主旨推动沿线国家地区之间要素资源合理流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以及贸易市场深化,涉及沿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产业产能转移、金融投融资等方面,有助于实现沿线国家更加深层次、高水平以及广范围的交流和合作,其前提是人才的交流和合作。其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及引进、技术创新与交流、贸易合作与竞争需要不同知识结构不同领域的人才,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所急需的人才来实现,诸如创新创业人才,海外华侨人才,急需领域专业人才,小语种语言类人才等。“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所带来的人才缺口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培训部门和机构更多地以“一带一路”战略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以人才交流为切入点,实现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技术交流、贸易交流、产业合作等,形成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从而实现沿线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目标。

2.人才培养有助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沿线国家地区经贸合作和交流,实现要素资源合理配置,产业产能转移对接,大型项目的跨区域跨专业合作以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等,是“一带一路”战略实现共商共建共赢的支撑和保障,既满足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经济贸易交流、市场合作等领域内的人才需求,又推动了其人才要素的合理配置,激发了地区经济建设活力,有助于将人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整个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进而服务整个“一带一路”建设。

一方面,通过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了人才技能及素质,使之能够适应和服务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国基础设施及配套行业在沿线国家地区的发展,进而提升中国基础设施产业领域的综合实力及竞争力,加强了沿线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目标是推动沿线国家地区的经济繁荣和区域合作,以人才为载体,进一步推动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人才及人文交流,加强和推动沿线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出一大批在跨境贸易、经济合作、市场联系以及产业对接、区域平台建设方面能发挥巨大作用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进而推动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对接,不断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重构沿线国家地区经贸新格局,这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人才培养既满足了“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人才需求,又有助于发挥人才优势的集聚扩散效应,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技术优势,进而推动沿线国家地区的经济繁荣和区域合作。

二、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人才培养的关键

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组织及机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此为基础,形成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机制。

1.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一带一路”战略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复合以及专业,因此,需要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以服务“一带一路”发展为导向,切实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思维。加强人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以信息化等方式培养人才,进一步提高人才适应日渐多变的国际化形势的能力,努力提高人才质量,使之能够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切实推进区域间的人才资源要素的互补,实现区域经济繁荣发展。以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构建更加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竞争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经济竞争优势,进一步发挥人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经济集聚和扩散作用,以人才为载体,推动区域间的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以及更高水平的经济合作。

2.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这是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人才培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进程中,必须明确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发挥人才的作用,因此,必须把握“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容及主要框架,在明确“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上,以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为目标来进行人才培养。要紧紧围绕“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战略目标,加大基础设施领域。国际贸易领域以及金融领域等行业领域内的人才培养,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全面、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及技术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为宗旨,发挥人才优势对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实现沿线国家地区经济贸易的更加广范围、深层次、高质量的合作和交流,繁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经济,实现人才资源等要素的互补互济,有助于形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从而全面推进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进步。

3.完善人才培养组织及机构。通过人才培养组织及相关机构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使之能够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既可以实现人才的自我追求和价值,也满足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对不同领域内的人才需求,支援了沿线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和国家,符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定位和宗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需要相应的组织及机构予以支撑和保障,通过人才培养组织及机构的系统培养,提高人才的综合技能及实践水平,如此不仅能够促进本土人才竞争力的提升,也有助于支援沿线国家地区经济建设。人才培养组织及机构包括国家性质、私人性质以及社会企业性质几种,主要有高等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企业人才培养机构、跨区域跨学科跨行业的人才培养平台等,通过这些机构及组织对人才的技术培训、继续教育以及理论知识的教学,进一步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使之能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国际贸易领域、金融资本运作等领域发挥作用,进而推动地区经济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区域内经贸合作和经济繁荣。

4.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质量是决定成败得失的关键,特别是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质量更是“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加强人才在意识、知识、技能及团队协作方面的培养,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主要是“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由于大部分企业人才以及相关人才不了解沿线国家地区的经济、政治形势及相关政策,因而不能及时掌握准确信息,不利于对外贸易,而且在“一带一路”发展中实现设施互联互通,就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就需要更加专业的国际化的复合型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人才,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能与国外人才有效沟通,做到信息资源技术共享,为实现贸易畅通及资金融通,需要国际化的资本运作及金融领域的对外贸易人才,要想重构地区间贸易新格局,还必须学习沿线国家地区的语言历史等,做到民心相通,这些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所以要切实提高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机制分析

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机制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驱动机制以及保障机制。通过构建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人才、对外贸易人才、语言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海外人才培养,进一步弥补“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缺口,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经济繁荣和区域合作。

1.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第一,合理规划课程设置。“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需要依托高等教育机构进行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和坚持以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为目标的培养理念,进一步规范培养的基本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一带一路”发展框架及内容为指导,合理规划和增设与“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相关的,如小语种专业、国际贸易专业、涉外法律、金融资本运作等领域的专业课程,完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努力提高人才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打造出一大批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人才。第二,坚持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参与的主体多样,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大,因此,必须发挥高等学校、职业技术学校、企业人才培养机构、跨区域跨学科跨行业的人才培养平台等的作用,聚集社会资源,积极探索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导师带教模式,导师以国际化的思维和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他们生的综合素质,使之能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其次,“互联网+人才”的模式。在大数据时代,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远程教育及教育资源在线共享,及时学习国外先进的思维和方式,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信息人才。再次,高校间联合培养,实现其教育资源共享及项目对接,开阔学生视野和思维,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最后,校企协同合作共同推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人才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是加快人才培养进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方式。学习国外金融贸易领域的经验,实现员工的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理论知识水平,拓宽其视野,使之在企业对外贸易与合作中发挥应有价值,助推“一带一路”建设。校企协同合作也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结合,探索企业及产业发展新方向,助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专业学位教育。校企协同合作不单单是国内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也可以与国外企业和高校进行项目对接,协同国内外高校及企业资源,从“科技、工程、管理”到“语言、文化、社会”等方面培养高层次国际化应用人才。紧紧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合作,整合资源,积极探索不同类型大学的合作和不同学科的融合,建立跨专业、跨学校、跨区域的人才教育平台,探索多层次人才培养的新机制。[3]第三,强化人才交流平台的带动作用。开放式的人才交流平台有助于推动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一方面,搭建区域间人才交流平台,以便进一步拓宽人才的思维,掌握人才市场信息,实现人才与产业的对接,缓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人才缺口。另一方面,有助于学习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经验,改进国内人才培养方式和教学体系,推动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的深化发展,更加高效科学地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意识专业技能的国际化人才,以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4]

2.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人才培养的驱动机制。第一,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作为支撑。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的财政投入力度,鼓励继续教育、职业教育、信息化教育等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促进全社会对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力度和氛围,推进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亚投行”的金融资本支持也能助推人才培养。另一方面,企业在对外经贸合作中也进一步加大了对专业人才、技能人才及海外高端人才的培养投入,有的大型企业设立了人才培养专项基金,鼓励企业人才培养,加强企业对外贸易软实力,支援“一带一路”建设。通过资本投入,改善人才培养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逐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既带动了企业经济发展,又推动了区域经济进步,其人才的集聚扩散效应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创新经济发展方式,在对外贸易、大型项目对接、文化交流方面将发挥出巨大作用。第二,“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对外贸易、人文交流、科技合作、金融资本运作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日渐频繁,对这些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加,这激发了人才的培养热潮,倒逼人才培养变局,给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有助于培养出一批国际化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切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区域经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以及更大范围的发展。

3.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第一,加大对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的法律支持。一方面,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经济政治形势复杂多变,需要强有力的法律手段保障人才的人身财产安全,解决贸易纠纷,完善人才培养环境。另一方面,我国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仍存在不足之处,人才资源如何“走出去”、引进国外先进人才、实现国内外人才对接等,都需要法律支持,这些法律支持要能在沿线国家地区之间使用,进而保障对外合作交流中的人才权益。第二,教育培训组织及相关机构的激励手段是提高培训人员积极性的有力措施,给予培训人员物质上保障,切实提高国际化人才复合型人才以及专业性人才的培养质量,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第三,国家政策的倾斜。“一带一路”战略涉及的沿线国家地区范围大、内容多,是区域性全球性战略。随着全球经济进入4.0时代,人才培养也进入4.0时代,“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开放型、智慧型等新型人才需求更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国家设立了专门的留学基金以及人才培养基金,而且国家智库也建议加强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国家政策的支持有助于推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建设,发挥人才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创新沿线国家地区经济贸易发展新格局,助力沿线国家地区经济建设贸易往来、市场合作及文化交流。

综上所述,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是以高等教育机构或社会组织为培养主体,以需求为导向培养国际化专业化复合型人才,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系统工程,包括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驱动机制以及保障机制。通过对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以人才优势带动经济集聚,可推动中国产业产能转移、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深化国内外市场合作、实现区域内要素资源合理配置、繁荣沿线国家地区经济,重构地区经贸格局,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陈耀“.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涵与推进思路[J].中国发展观察,2015(1).

[2]周谷平,阚阅“.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10).

[3]龙德毅“.一带一路”触发下的职业教育发展随想[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7).

[4]黄德凯.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服务“一带一路”战略[J].成人教育,2015(11).

责任编辑:何岩

中图分类号:G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6)07-0003-04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县城的突出作用与发展机制研究”(14BJL122);吉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项目“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人才培养研究”(JLUCEKT2015002)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一带一路
任职教育教师队伍长效培养机制建立思考
应用型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方案的优化与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